王銘義:「小聲說重話」的戴秉國
.jpg)
2017-02-24 13:51:21
3047
如果從個人特質,外交歷練來看待曾參與中央對台、外事領導小組決策機要的戴秉國的智庫布局,或可預期戴將憑藉其豐富的外交實務,與執行大國外交的經歷,引導涉台研究開展理論創新,或能否為化解民共冰山,扮演智庫先行的務實角色。
中國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第7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1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大陸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當選新任會長。資深媒體人王銘義投書中國時報指出,如果從個人特質,外交歷練來看待曾參與中央對台、外事領導小組決策機要的戴秉國的智庫布局,或可預期戴將憑藉其豐富的外交實務,與執行大國外交的經歷,引導涉台研究開展理論創新,或能否為化解民共冰山,扮演智庫先行的務實角色。高齡76歲重出智庫江湖,戴秉國的外交風格能否影響涉台政策走向,兩岸智庫界都在關注。
文章全文如下:
大陸涉台研究機構:社科院台研所、全國台研會,近日調整領導班子。中國現代國關研究院副院長楊明杰接任台研所所長,前國務委員戴秉國接掌全國台研會會長。一是青壯派國關學者,一是曾分管外交與對台實際決策事務,使得涉台智庫的研究動向,受到廣泛的議論。
在大陸面臨內外挑戰之際,「台灣學」仍非政策顯學,台研所與台研會,雖稱不上新型智庫建設的「國家高端智庫」,領導班子的調整,或可強化涉台智庫隊伍從國際格局來看待台灣問題,但藉此論斷中共對台政策思維會出現變化,恐為時尚早。
但如果從個人特質,外交歷練來看待曾參與中央對台、外事領導小組決策機要的戴秉國的智庫布局,或可預期戴將憑藉其豐富的外交實務,與執行大國外交的經歷,引導涉台研究開展理論創新,或能否為化解民共冰山,扮演智庫先行的務實角色。
戴秉國曾在回憶錄《戰略對話》,披露2004年3月他以特使身分赴美,遏阻扁政府搞公投時與前國安官員的對話。布里辛斯基曾說:「世界上能夠改變台灣現狀的,只有中國和美國。」他則回應:「希望中美共同努力,拔掉這顆定時炸彈的引信,堵死台獨之路。」
戴秉國在回望他從政最後10年負責的戰略對話,顯然很滿意他在大國之間坦誠對話的直白風格與開門見山的溝通型態。他說,「我和美國人談話,把握住一條,就是坦率。」當他在華府穿梭溝通反台獨任務時,就經常直言:「我不是來辦交涉,也不是來吵架的。」
戴秉國執行戰略對話的外交辭令,也經常是非典型的。2011年6月,中共建黨90周年前夕,戴在會見華府訪客時曾坦率陳詞:「蘇聯垮台時,有外國朋友問我,你們的『老大哥』都垮了,你們是不是也差不多了?快進博物館了?當時有些人是在等著我們進博物館的。」
針對當年西方對中國可能遭到和平演變的普遍預測,戴秉國的回答倒是乾淨俐落:「中國不僅沒有垮,還站穩腳跟。最重要的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蘇聯當時指責我們是『修正主義』,但他們沒想到,中國不但沒有垮,倒是真正發展起來了。」
戴秉國在擔任國務委員期間專責開展大國戰略對話,其中不乏從大國外交視角處理反獨議題,經驗豐富。2012年10月,民進黨謝長廷以「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身分訪京,謝原以為會見到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但最後則見到分管外交與對台事務的戴秉國。
這場被謝長廷稱為「意外的」會面,彼此對「九二共識」與「憲法各表」,各說各話,但雙方坦率地針對民共分歧,各自陳述觀點。據謝事後轉述,戴曾說,早期中國在加入聯合國之前,國際空間也曾遭到國民黨政府打壓,兩岸有些問題是需要時間慢慢處理的。
民共對台獨立場,南轅北轍,但民共或明或暗的對話與溝通,時有所聞,「謝戴會」並非首例。據稱,當時雙方在對話過程,戴秉國還對謝長廷說,雖然他理解台獨有其歷史因素,但站在共產黨立場,他堅決反台獨,也敬告台獨的後果。
來自貴州土家族的戴秉國在自我評價外交風格時曾說,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注意策略,堅持到什麼度,靈活到什麼度,都要考究,重要的是,搞外交要學會「小聲說重話」。高齡76歲重出智庫江湖,戴秉國的外交風格能否影響涉台政策走向,兩岸智庫界都在關注。
文章來源:中國時報/資深媒體人:王銘義》「小聲說重話」的戴秉國
【圖片為資料照】
文章全文如下:
大陸涉台研究機構:社科院台研所、全國台研會,近日調整領導班子。中國現代國關研究院副院長楊明杰接任台研所所長,前國務委員戴秉國接掌全國台研會會長。一是青壯派國關學者,一是曾分管外交與對台實際決策事務,使得涉台智庫的研究動向,受到廣泛的議論。
在大陸面臨內外挑戰之際,「台灣學」仍非政策顯學,台研所與台研會,雖稱不上新型智庫建設的「國家高端智庫」,領導班子的調整,或可強化涉台智庫隊伍從國際格局來看待台灣問題,但藉此論斷中共對台政策思維會出現變化,恐為時尚早。
但如果從個人特質,外交歷練來看待曾參與中央對台、外事領導小組決策機要的戴秉國的智庫布局,或可預期戴將憑藉其豐富的外交實務,與執行大國外交的經歷,引導涉台研究開展理論創新,或能否為化解民共冰山,扮演智庫先行的務實角色。
戴秉國曾在回憶錄《戰略對話》,披露2004年3月他以特使身分赴美,遏阻扁政府搞公投時與前國安官員的對話。布里辛斯基曾說:「世界上能夠改變台灣現狀的,只有中國和美國。」他則回應:「希望中美共同努力,拔掉這顆定時炸彈的引信,堵死台獨之路。」
戴秉國在回望他從政最後10年負責的戰略對話,顯然很滿意他在大國之間坦誠對話的直白風格與開門見山的溝通型態。他說,「我和美國人談話,把握住一條,就是坦率。」當他在華府穿梭溝通反台獨任務時,就經常直言:「我不是來辦交涉,也不是來吵架的。」
戴秉國執行戰略對話的外交辭令,也經常是非典型的。2011年6月,中共建黨90周年前夕,戴在會見華府訪客時曾坦率陳詞:「蘇聯垮台時,有外國朋友問我,你們的『老大哥』都垮了,你們是不是也差不多了?快進博物館了?當時有些人是在等著我們進博物館的。」
針對當年西方對中國可能遭到和平演變的普遍預測,戴秉國的回答倒是乾淨俐落:「中國不僅沒有垮,還站穩腳跟。最重要的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蘇聯當時指責我們是『修正主義』,但他們沒想到,中國不但沒有垮,倒是真正發展起來了。」
戴秉國在擔任國務委員期間專責開展大國戰略對話,其中不乏從大國外交視角處理反獨議題,經驗豐富。2012年10月,民進黨謝長廷以「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身分訪京,謝原以為會見到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但最後則見到分管外交與對台事務的戴秉國。
這場被謝長廷稱為「意外的」會面,彼此對「九二共識」與「憲法各表」,各說各話,但雙方坦率地針對民共分歧,各自陳述觀點。據謝事後轉述,戴曾說,早期中國在加入聯合國之前,國際空間也曾遭到國民黨政府打壓,兩岸有些問題是需要時間慢慢處理的。
民共對台獨立場,南轅北轍,但民共或明或暗的對話與溝通,時有所聞,「謝戴會」並非首例。據稱,當時雙方在對話過程,戴秉國還對謝長廷說,雖然他理解台獨有其歷史因素,但站在共產黨立場,他堅決反台獨,也敬告台獨的後果。
來自貴州土家族的戴秉國在自我評價外交風格時曾說,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注意策略,堅持到什麼度,靈活到什麼度,都要考究,重要的是,搞外交要學會「小聲說重話」。高齡76歲重出智庫江湖,戴秉國的外交風格能否影響涉台政策走向,兩岸智庫界都在關注。
文章來源:中國時報/資深媒體人:王銘義》「小聲說重話」的戴秉國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