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吃烤蚵疑食物中毒 嘉縣衛生局稽查店家限期改正

2025-02-05 18:35:29
839
春期節間6名民眾至東石吃烤鮮蚵後陸續出現疑似食品中毒現象送醫,嘉義縣衛生局今天說,已依疑似食品中毒案件進行調查,並呼籲民眾烤蚵一定要烤熟,以防吃壞肚子或食品中毒。
嘉義縣東石鄉為台灣主要牡蠣產地,近年來「烤蚵吃到飽」成為當地旅遊特色,日前有6名民眾於春節期間至東石某餐廳食用烤鮮蚵後,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送醫治療。嘉義縣衛生局接獲通報後,已依疑似食品中毒案件展開調查,並對業者違反食品衛生規範的部分要求限期改正,若複查不合格,將依法裁罰。
嘉義縣衛生局指出,1月31日接獲4名民眾通報,2月3日再接獲2人通報,皆表示曾於春節期間至東石某烤鮮蚵店家用餐,餐後出現嚴重腹瀉、嘔吐等症狀,甚至有民眾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吃到「上吐下瀉掛急診」。衛生局隨即啟動食品中毒案件調查,並派員至涉事餐廳進行檢查。
調查結果顯示,該店部分環境與食材處理方式不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衛生局已依法要求業者限期改善,並強調若複查仍不合格,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4條開罰,罰鍰範圍為新台幣6萬元至2億元不等。
對此,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生鮮海鮮類食品若未完全煮熟,可能存有諾羅病毒、細菌性污染等風險,因此烤蚵時應確保徹底加熱,避免因進食未熟牡蠣而引發腸胃不適。食品藥物管理科長黃淑貞表示,牡蠣本身易受水質影響,若未經適當處理,可能攜帶病原體,因此「烤蚵時務必讓殼開後再多烤幾分鐘」,才能降低食安風險。
部分業者也表示,經常看到外地遊客誤認牡蠣內的「湯汁」為新鮮美味,直接飲用,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行為。因為若牡蠣未充分加熱,仍可能含有海水中的細菌,導致食物中毒。當地業者建議,「牡蠣開殼後,應再額外烤熟2至3分鐘,確保內部高溫殺菌後再食用,才是安全吃法。」
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在食用海鮮時應特別注意食品安全,不僅要確保食材新鮮,還需適當烹調與保存。此外,用餐前應確保雙手清潔,減少細菌感染風險。衛生局也將持續追蹤本案,確保涉事店家落實改善措施,維護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目前,本次疑似食品中毒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衛生局提醒,若有民眾在食用海鮮後出現持續性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向衛生單位通報,以利後續追蹤。
【圖片來源:中央社(嘉義縣衛生局提供)】
嘉義縣衛生局指出,1月31日接獲4名民眾通報,2月3日再接獲2人通報,皆表示曾於春節期間至東石某烤鮮蚵店家用餐,餐後出現嚴重腹瀉、嘔吐等症狀,甚至有民眾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自己吃到「上吐下瀉掛急診」。衛生局隨即啟動食品中毒案件調查,並派員至涉事餐廳進行檢查。
調查結果顯示,該店部分環境與食材處理方式不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衛生局已依法要求業者限期改善,並強調若複查仍不合格,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4條開罰,罰鍰範圍為新台幣6萬元至2億元不等。
對此,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生鮮海鮮類食品若未完全煮熟,可能存有諾羅病毒、細菌性污染等風險,因此烤蚵時應確保徹底加熱,避免因進食未熟牡蠣而引發腸胃不適。食品藥物管理科長黃淑貞表示,牡蠣本身易受水質影響,若未經適當處理,可能攜帶病原體,因此「烤蚵時務必讓殼開後再多烤幾分鐘」,才能降低食安風險。
部分業者也表示,經常看到外地遊客誤認牡蠣內的「湯汁」為新鮮美味,直接飲用,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行為。因為若牡蠣未充分加熱,仍可能含有海水中的細菌,導致食物中毒。當地業者建議,「牡蠣開殼後,應再額外烤熟2至3分鐘,確保內部高溫殺菌後再食用,才是安全吃法。」
衛生局再次呼籲,民眾在食用海鮮時應特別注意食品安全,不僅要確保食材新鮮,還需適當烹調與保存。此外,用餐前應確保雙手清潔,減少細菌感染風險。衛生局也將持續追蹤本案,確保涉事店家落實改善措施,維護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目前,本次疑似食品中毒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衛生局提醒,若有民眾在食用海鮮後出現持續性腹瀉、嘔吐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向衛生單位通報,以利後續追蹤。
【圖片來源:中央社(嘉義縣衛生局提供)】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