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軍團能助民進黨突圍?
.jpg)
2021-10-21 17:41:07
12148
其實,民進黨本來就有「公職提名候選人條例」,相關制度已相當完備,而這也是黨內民主的體現。但因為黨主席必須承擔選舉成敗責任,在勝選是最高戰略目標之下,各派系考量「大局為重」,願意授予更大權限可以預期。
王正寧/評論
在正國會代表陳茂松上週槓上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後,昨天民進黨全代會工作小組討論2022年縣市長提名條例仍舊陷入僵局,因此授權秘書長林錫耀下週中執會進行報告,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將坐鎮「督軍」,處理此一黨內紛爭。若10月27日或11月3日的中執會仍無法達成共識,戰線若延長至11月14日全代會,只怕更加難以收拾。
雖然經過工作小組密集討論,傳出黨內逐漸朝向以「直轄市、非直轄市」制定提名進行思考。其中,6個直轄市由黨主席徵召,非六都則延續2018年提名條例,「執政屆滿縣市」採初選、「連任縣市」採徵召、「非執政縣市」採徵召。不過,陳茂松堅持,回歸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精神,縣市首長提名皆以初選產生。
如果依據所謂的「折衷版」,扣掉六都之一的桃園市,除了執政屆滿的基隆市、新竹市以及屏東縣之外,剩下的19個縣市都將採取「徵召制」來產生候選人。就在此時,也傳出台北市長以及桃園市長選舉,可能徵召前交通部長林佳龍以及衛福部長陳時中;不過,可能是辦法尚未拍板,也可能只是「非正式」的徵詢,因此黨中央很快出面否認此一訊息。
林佳龍與陳時中之外,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被點名可能返鄉參選彰化縣長,至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是農業大縣、雲林縣的「超級黑馬」;而知名度高、具選戰經驗的內政部長徐國勇也被視為「活棋」。「政務官」為主的刺客軍團,成為民進黨明年選戰亮點的主力部隊,至於能否成軍就看蔡英文能否主導提名。
年底的公投雖然會波及明年縣市長選舉,但民進黨已經定位是一場「防禦型」戰爭,因此可以解讀少輸或打平都不算輸。反倒是2022地方選舉成敗,除了牽動2024大選選情,也關乎蔡英文的政治行情。如何規避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在第二任的縣市長選舉中慘敗並且「跛鴨」的覆轍?
民進黨地方執政僅7縣市,尋求連任的縣市基本上問題不大,但屆滿的縣市卻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要保7都是嚴峻的挑戰,因此只能「挖東牆補西牆」。不過,根據《天下雜誌》最新公布2021縣市長施政民調,國民黨執政縣市表現普遍不差,尤其以台中市長盧秀燕為首的「七朵花聯盟」,這些尋求連任的女性首長成績全數上升,民進黨想討到便宜並不容易。因此,另啟爐灶,徵召刺客為選戰注入「活水」,也可擺平派系相互傾軋的問題,都成為選戰思維。
有行政資歷加上高知名度,政務官參選,確實會造成話題。2005年民進黨推出明星級政務官投入縣市長選戰,希望原有10席縣市的執政版圖能夠擴大。包括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到台北縣、新聞局長林佳龍在台中市、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拚台中縣、甫卸任法務部長陳定南回鍋選宜蘭長等。2014年,國民黨的陣容也不弱,包括青輔會主委陳以真戰嘉義市、政務委員簡太郎在屏東縣、移民署長謝立功在基隆市、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到宜蘭縣,但這些頂著明星光環的官員最後全軍覆沒。
顯然知名度不等於當選率,靠空戰在地方選舉也不能保證無往不利。其實,民進黨本來就有「公職提名候選人條例」,相關制度已相當完備,而這也是黨內民主的體現。但因為黨主席必須承擔選舉成敗責任,在勝選是最高戰略目標之下,各派系考量「大局為重」,願意授予更大權限可以預期。
面對「沒收黨內民主」的質疑,蔡英文要杜悠悠之口,除了拿出戰績外別無他法,而提出的人選就像立委鄭運鵬開出的條件,「一定要比我強」!如此才不致於在提名過程再添紛擾,也才能夠讓有意參選者服氣。如果,可能因為扛不住內部壓力或遷就派系平衡,最後又回到與派系妥協、交換人選的話,那不如趁早全面回歸現行的初選機制!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在正國會代表陳茂松上週槓上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後,昨天民進黨全代會工作小組討論2022年縣市長提名條例仍舊陷入僵局,因此授權秘書長林錫耀下週中執會進行報告,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將坐鎮「督軍」,處理此一黨內紛爭。若10月27日或11月3日的中執會仍無法達成共識,戰線若延長至11月14日全代會,只怕更加難以收拾。
雖然經過工作小組密集討論,傳出黨內逐漸朝向以「直轄市、非直轄市」制定提名進行思考。其中,6個直轄市由黨主席徵召,非六都則延續2018年提名條例,「執政屆滿縣市」採初選、「連任縣市」採徵召、「非執政縣市」採徵召。不過,陳茂松堅持,回歸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精神,縣市首長提名皆以初選產生。
如果依據所謂的「折衷版」,扣掉六都之一的桃園市,除了執政屆滿的基隆市、新竹市以及屏東縣之外,剩下的19個縣市都將採取「徵召制」來產生候選人。就在此時,也傳出台北市長以及桃園市長選舉,可能徵召前交通部長林佳龍以及衛福部長陳時中;不過,可能是辦法尚未拍板,也可能只是「非正式」的徵詢,因此黨中央很快出面否認此一訊息。
林佳龍與陳時中之外,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被點名可能返鄉參選彰化縣長,至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是農業大縣、雲林縣的「超級黑馬」;而知名度高、具選戰經驗的內政部長徐國勇也被視為「活棋」。「政務官」為主的刺客軍團,成為民進黨明年選戰亮點的主力部隊,至於能否成軍就看蔡英文能否主導提名。
年底的公投雖然會波及明年縣市長選舉,但民進黨已經定位是一場「防禦型」戰爭,因此可以解讀少輸或打平都不算輸。反倒是2022地方選舉成敗,除了牽動2024大選選情,也關乎蔡英文的政治行情。如何規避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在第二任的縣市長選舉中慘敗並且「跛鴨」的覆轍?
民進黨地方執政僅7縣市,尋求連任的縣市基本上問題不大,但屆滿的縣市卻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要保7都是嚴峻的挑戰,因此只能「挖東牆補西牆」。不過,根據《天下雜誌》最新公布2021縣市長施政民調,國民黨執政縣市表現普遍不差,尤其以台中市長盧秀燕為首的「七朵花聯盟」,這些尋求連任的女性首長成績全數上升,民進黨想討到便宜並不容易。因此,另啟爐灶,徵召刺客為選戰注入「活水」,也可擺平派系相互傾軋的問題,都成為選戰思維。
有行政資歷加上高知名度,政務官參選,確實會造成話題。2005年民進黨推出明星級政務官投入縣市長選戰,希望原有10席縣市的執政版圖能夠擴大。包括客委會主委羅文嘉到台北縣、新聞局長林佳龍在台中市、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拚台中縣、甫卸任法務部長陳定南回鍋選宜蘭長等。2014年,國民黨的陣容也不弱,包括青輔會主委陳以真戰嘉義市、政務委員簡太郎在屏東縣、移民署長謝立功在基隆市、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到宜蘭縣,但這些頂著明星光環的官員最後全軍覆沒。
顯然知名度不等於當選率,靠空戰在地方選舉也不能保證無往不利。其實,民進黨本來就有「公職提名候選人條例」,相關制度已相當完備,而這也是黨內民主的體現。但因為黨主席必須承擔選舉成敗責任,在勝選是最高戰略目標之下,各派系考量「大局為重」,願意授予更大權限可以預期。
面對「沒收黨內民主」的質疑,蔡英文要杜悠悠之口,除了拿出戰績外別無他法,而提出的人選就像立委鄭運鵬開出的條件,「一定要比我強」!如此才不致於在提名過程再添紛擾,也才能夠讓有意參選者服氣。如果,可能因為扛不住內部壓力或遷就派系平衡,最後又回到與派系妥協、交換人選的話,那不如趁早全面回歸現行的初選機制!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
王正寧
媒體工作者,曾任自立、聯合、中時報系,主跑國會、黨政新聞,並兼任大學講師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