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德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228

作者相關文章

  • 進步理念及實際作為之間,民進黨有一條鴻溝

    長期以來,在進步理念及實際作為之間,民進黨有一條鴻溝。這幾天,這條鴻溝具體展示在核電及性騷擾案件上。
  • 正視對岸學者的「強化兩岸服務業合作」倡議

    對岸學者此時倡議「強化兩岸服務業合作」,是過去國民黨政府經貿路線的延續;當前民進黨政府雖然嘴巴不能正面承認,但心裡也不能實質否定,更不能出現任何差錯。關注對岸學者的最新倡議,有可能是開啟兩岸新互動的契機,民進黨政府宜正視該議題。
  • 2022年地方大選從台中開打

    「刪Q倒數」,整個劇情愈來愈高潮,也愈來愈辛辣,超乎原本外界的想像。中部新潮流系統與江啟臣、朱立倫的對決,標誌2022年地方大選從台中開打,台中再度成為選舉割喉戰的關鍵點。
  • 看這幾天邱義仁及康貝爾的發言

    當美國及日本陸續贈送台灣疫苗,部分政治人物及民意有被鼓舞,9月民進黨修憲版本將是指標;身為憲政改革小組成員的邱義仁現有「出面滅火」的效果。而康貝爾的發言,也在提醒其堅定盟邦,特別是其中的日本右翼勢力:現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因此提供疫苗議題之外,千萬別輕舉妄動。
  • 美日一盤棋下的日本疫苗外交

    對於疫情下美日的外交攻勢, 北京絕對是冷眼旁觀,有複雜的思考。台北執政者急需疫苗,本能排斥中國製造, 這次明顯站在美日這一邊;但現實的中國大陸,仍舊在地理上的旁邊。台灣人在接受美日疫苗援助的時刻,固然歡欣雀躍:但也必須冷靜思考,在美中高度對抗的國際格局中,該如何聰明自處的問題。
  • 後續防疫的框架建議

    情報、決策作為與對外交涉,是後續台灣防疫作為最該加強的框架與方向。近期,多位民進黨人士對政府提出批判與反省,包括郭正亮、柯建銘、何志偉及高嘉瑜等人,其實內容也不外乎這幾個面向。努力就過去的缺失「補破網」,後續並以該框架抓住防疫重點,期待台灣疫情能趨向和緩。
  • 高度關注近期的美韓關係

    美韓峰會給日本及台灣最大的警告,就是南韓利用自身的企業、科技及軍事條件「超車」,一舉將日台丟在後頭,這是近代東亞局勢中從未出現的新局面。長期以來,朝鮮半島的命運多是被決定,而無法自己決定;文在寅首度取得新戰略高點,值得日台領導人高度重視。
  • 三級防疫下的地方與中央賽局

    台灣不大,防疫下若還出現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賽局,對整體防疫實屬不利。筆者建議兩者快快分工,中央負責疫苗採購,負責整合軍方、大型醫院與醫療資源,其餘防疫的因應處置則放權給地方。時間緊迫,絕對不容地方與中央出現不一致的處置方向。
  • 社區感染及股市大跌下的520

    社區感染與股市大跌,勢必影響下週520的輿情風向,政府必須嚴肅面對並思考因應策略。台灣控制疫情良好,仍是全球模範生;經濟基本面良好,全球資金氾濫,股市仍看好。現大跌,後續影響不容小覷。政府應強化相關作為,首先是安定民心,強化防疫與穩定市場。
  • 疫情下台灣經濟發展的策略:廈大涉台學者倡議

    新冠疫情及中美貿易摩擦態勢下,台灣經濟該有何因應策略,對岸涉台學者已開始有深刻的數字、產業及區域思考,非常值得台灣官方及相關智庫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