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吃藥、不戴套!手臂避孕植入劑 3年避孕效果逾99%
避孕方式在臨床上又可分為短效型及長效型。短效型避孕方式包括保險套、口服避孕藥、避孕貼片、陰道環等;長效型可逆避孕方式則有手臂避孕植入劑、子宮內避孕器等選擇。手臂避孕植入劑,可提供持續3年超過99%的避孕成功率。 -
婦人腹腔發炎小腸沾黏 竟是避孕器穿透子宮
避孕器容易透過子宮進入腹腔裡,掉出的避孕器若卡在患者膀胱,會產生血尿 -
避孕藥忘記吃、避孕器一旦位移就失效 球型避孕器成新選擇
在各種的避孕措施中,民眾以為戴保險套就萬無一失,或事後服用避孕藥就可以避免?避孕器是否一勞永逸?醫師指出,傳統避孕器其實有可能位移、造成發炎,現有新一代的避孕球能減少位移風險,避孕率也高。醫師強調,沒有最好的避孕方式,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好的。 -
暑假派對「助性」 醫師籲做好雙重防護避孕!
暑假期間,年輕男女參加派對或聯誼活動頻繁,魏君卉醫師提醒,年輕女生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身體自主權,學習正確的避孕知識且選擇有效、不傷害身體的避孕方式,更別讓意外懷孕打亂自己的人生規劃。目前最建議的避孕方式就是,男生全程使用保險套,女生服用常規避孕藥,做好雙重防護,妳的人生由妳作主! -
輕忽經血過多 櫃姐血崩昏倒險喪命!
目前經血過多的治療還是以藥物為主,包括使用口服避孕藥或黃體素,但有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痛、體重增加等副作用;目前治療的趨勢是使用子宮內避孕器,透過長期緩慢地釋放黃體素,直接作用在子宮內膜上,因此在全身血液中的濃度非常低,能大幅改善體重增加與頭痛等副作用。 -
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不可靠 事後避孕還有這招
在年底聖誕、跨年狂歡派對不斷,很容易助燃愛苗、發生性行為,醫師強調,發生性行為未避孕的懷孕機率約1/5,而不少人採取的體外射精或是計算安全期不可靠,若無正確的避孕,要做好事後的補救,避免類似的情節繼續在診間上演。 -
2019世界避孕日 正確避孕選擇造就美好未來
台灣年輕族群仍存在避孕迷思,如男生會採體外射精、未全程戴保險套,或是戴兩層保險套;女生則多依賴手機APP計算安全期,擔心吃事前的常規避孕藥會導致不孕或癌症,或是認為天天吃藥比較傷身,反而依賴含高劑量黃體素的事後避孕藥。 -
避孕只能吃避孕藥? 醫:這些族群不建議
臨床上,避孕藥物較適用於35歲以前女性,肥胖、年紀較大、抽菸,有過靜脈栓塞、心血管疾病,以及肝功能不好者,則不建議使用避孕藥物,恐增加血栓風險。 -
不想當小媽媽 青少女該怎麼避孕?
目前已有很多避孕方法,尤其是口服避孕藥,因為醫藥進步日新月異,甚至有增加了鐵劑的口服避孕藥,不但可以避孕,還可以調經和改善水腫、青春痘及貧血等許多附加價值,對於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少女而言,確實是一大福音! -
裝避孕器還懷第三胎 竟是這原因..
台中38歲王太太10年前生完第二胎後決定裝子宮內避孕器封肚,不料5年後竟懷第三胎,當時以為是避孕器掉出體外,產後改透過輸卵管結紮節育,最近婦人經常感到右腹部疼痛,就醫才發現原來是避孕器穿破子宮掉入腹腔造成,所幸透過腹腔鏡微創手術取出避孕器後,大幅改善婦人長年腹痛的問題。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