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血紅素不足不能捐血以為太累 就醫一驗竟是「急性血癌」
血癌又稱為白血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癌又可分為骨髓性、淋巴性兩種。 -
白血球飆升高常人11倍! 這「基因」異常讓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遇瓶頸
由於長期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未多加留意。隨著時間推移,她的白血球數值未降反升,並出現食慾不振、腹脹、頭痛、頭暈和夜間盜汗等症狀 -
貧血背後原因多!了解貧血類型 釐清你真正的問題所在
頭暈、疲累、爬山運動、體力不繼,都有可能是貧血徵兆。 -
兼顧療效與安全 醫病溝通成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關鍵
根據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於9月21日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進行的調查顯示,病友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首要治療目標是停止或延緩疾病惡化,其次則是減少嚴重副作用及維持或改善生活品質 -
白血病患免疫功能低 中醫推枸杞紅棗蓮子粥調節免疫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白血病屬於中醫學中的溫病、熱勞、虛勞、血證等範疇。 -
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7成復發率 1療法爭取存活助延命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簡稱ALL)在我國2021年男性與女性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10名,屬於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非常快速,短短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 -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不可怕 配合醫師治療可達長期存活
台灣髓緣之友協會響應國際,每年9月22日舉辦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日講座。 -
中醫辨證論治白血病5類型 食療搭配穴位按摩緩解不適
中醫師周宗翰說明,白血病屬於中醫學中的溫病、熱勞、虛勞、血證等範疇,邪毒侵襲,入血傷髓為主要發病機制,中醫認為正與邪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決定病情變化。 -
盜汗恐罹癌前兆!半夜睡到汗流浹背 小心3癌症找上門
夜間盜汗被視為某些癌症的早期徵兆,與更年期會出現的夜間盜汗不同,癌症引發的夜間盜汗持續的時間更長且嚴重。 -
7旬老翁患血癌!原治療不如預期 申請國外新藥獲新生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表示,少數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使用1、2代標靶藥物效果會不如預期,吳先生就是其中1例個案。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