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人工受孕
-
人工生殖法修法爭議 婦團:近9成民眾認為考量不周
衛福部近期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計畫擴大適用對象,將同性伴侶、單身女性及代理孕母納入。然而,這項修法引發社會廣泛爭議,多個婦女團體進行自主民調,結果顯示,近9成受訪者認為草案考量不周,且有高達7成3的民眾反對代理孕母合法化。 -
避免落入無「產」階級 把握30歲前「良娠」時機
據國健署最新人工生殖報告統計,超過七成年齡已逾35歲,即便進行人工生殖療程,懷孕率及活產率仍自35歲後急遽下滑至低於四成,且無論植入新鮮或冷凍胚胎活產率亦隨年紀增加而下跌,年齡顯然是求生成功的關鍵。 -
歷經9次流產竟是「著床偏移」 基因檢測幫助做人成功
8歲黃小姐歷經9次流產,才藉由基因檢測發現子宮內膜有著床偏移問題,新光醫院生殖團隊主治醫師李毅評解釋,一旦有著床偏移不孕機率大增。 -
老婆反覆性流產 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
李世明醫師說明,夫妻若有一方是染色體平衡轉位者,胚胎異變機率高,易有流產、死胎或畸形兒等狀況。 -
找到胚胎殺手! 趙小僑三代試管普拉斯求子成功
勇氣媽咪趙小僑和劉亮佐結婚3年多,辛苦努力嘗試1次人工受孕和3次試管嬰兒,19日晚間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趙小僑女人說宣布懷孕喜訊。 -
晚生、不明原因不孕怎辦? 醫:人工受孕失敗多次,考慮試管嬰兒
一名38歲張小姐,曾經二次人工受孕未成功,在103年透過試管嬰兒成功生下大寶,當時把其它多的胚胎冷凍,107年解凍胚胎植入後雖然成功,卻不幸在5週時流產,張小姐隔年再接再厲,植入2顆胚胎,懷孕成功並生下雙胞胎!生殖醫學暨不孕症中心院長劉忠俊醫師建議,若人工受孕2、3次,仍無法成功,應考慮試管嬰兒。 -
十次試管宣告失敗 40歲婦人靠這招產下雙胞胎
李新揚理事長為增加胚胎著床率,建議婦人先採取子宮輕刮術,準備好優質的子宮內膜後再將凍胚解凍植入,僅一次就讓吳姓婦人懷孕成功,順利產下雙胞胎兒子,成為準媽咪。 -
唯一睪丸罹癌 無精男靠這招取精產子
一名29歲的陳先生新婚不久在婚後健檢竟發現精液內沒有精子,進而被轉介到泌尿科門診確診右側陰囊罹患睪丸癌,懷疑有惡性可能,建議切除,該患者在小時候因左側睪隱症已切除左側發育不良的睪丸,若右側又拿掉就無法生育,所幸接受顯微鏡取精,隨後採人工生殖方式,陳太太成功受孕,胎兒健康成長,迄今已近5個月大。 -
史上罕見!長庚證實高齡62歲婦人產子
現在晚婚族越來越多,導致高齡孕婦也逐年增加,長庚醫療體系近日更是傳出有62歲超高齡產婦順利產子,震驚各界。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劉政賢表示,這在醫療史上相當少見,不推崇高齡產子。 -
什麼壓力讓女人一說就哭? 不孕!
不少不孕症女性最大壓力來自於朋友、父母與長輩,不孕症女性往往很敏感,朋友、父母、長輩一句不經意的關心、詢問,都可能對不孕症女性造成壓力,門診中有時會遇到不孕症患者壓力大到睡不著,需要服用抗憂鬱、抗焦慮藥物,甚至有患者一聊到相關話題便痛哭流涕。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