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近視潛藏失明危機 慎防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風險
台灣高度近視比例居高不下,台灣18歲以下的學生有高達36%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其中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更可能導致視力嚴重受損,甚至失明。 -
高度近視恐催化白內障早熟 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新趨勢
近幾年臨床上發現55歲後的白內障患者變多,醫界推估,這可能與大量使用3C產品和高度近視相關,現今劃時代的科技進步,白內障飛秒雷射問世,是利用飛秒雷射來取代切口、撕開前囊模的及切割白內障這3個步驟,並非完全取代手術全過程。 -
男子白內障術後視力下降 未料高度近視竟引黃斑部水腫
64歲陳先生某天晚上閱讀時,突然覺得字體扭曲看不清,因此就醫檢查,接受散瞳眼底檢查、光學共軛斷層掃描(OCT)及螢光眼底攝影檢查,才發現黃斑部下有不正常的血管滲漏,造成黃斑部水腫。 -
高度近視會遺傳!醫師呼籲及早控制近視 慎選矯正方法
研究發現,高度近視也是多染色體遺傳,並非單一染色體決定,意即父母其中1人是高度近視,子女有近5成高度近視的機率,如果雙親都有高度近視,子女罹患高度近視機率恐逾6成。除了日常要注意用眼習慣、限制近距離用眼時間,包括寫字看書頭要抬高、燈光充足,不要過度沉迷3C產品。 -
眼科醫師每天幫太太找眼鏡 這手術僅10秒解決高度近視
葉威毅院長表示,在2022年年12月,大學眼科為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引進新型的「SMILE Pro全飛秒近視雷射」,是德國全新的微創全飛秒雷射技術。 -
40歲視力模糊是近視加深? 醫曝:有這些症狀恐白內障
張沛瑞醫師提到,白內障年齡層降低與高度近視有關,定義上來說超過500度即為高度近視,提醒民眾應注意維持良好用眼習慣。 -
視網膜剝離比想像中常見 200度超廣角眼底照相揪病灶
眼科醫師朱智盟指出,高度近視患者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族群。 -
居家3C用眼超過10小時是你嗎? 小心成白內障受災戶
陳逸川醫師指出,臨床經驗發現,核性白內障患者多數有高度近視,會突然感到近視度數在短時間內飆升,初期不曉得自己罹患白內障。 -
眼睛霧霧只是眼睛累? 你是青光眼的高風險族群嗎?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青光眼科陳賢立醫師表示,青光眼初期可能沒有症狀,可能只是以腸胃不適、偏頭痛的症狀表現,往往被忽視,提醒有眼壓較高、超過四十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短期內視力無原因惡化等高危險族群者,要特別小心青光眼。 -
飛蚊症不是老人病! 男大生長期熬夜睡眠不足也中鏢
鄭愛蓮說明,飛蚊症是1種自覺症狀,醫學上稱為玻璃體混濁或玻璃體退化,通常與高度近視或家族遺傳有關。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