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面對抗藥性細菌? 適當使用抗生素並做好感染管制
目前台灣的抗生素用於應對抗藥性細菌已逐漸捉襟見肘,而新抗生素引進與上市的速度也未能完全與國際同步。面對抗藥性細菌危機,需從多方面著手。個人層面應謹記4不1要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行購買、不吃他人抗生素、不隨便停藥,並務必遵守醫囑用藥。 -
十年後平均壽命恐少活1.8年! 醫示警「抗生素濫用」危機
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表示,疫情期間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加護病房內的抗藥性細菌數量上升,導致重症患者的治療難度更高,尤其高齡患者的死亡率也隨之上升。 -
兒童染黴漿菌出現抗藥性怎辦? 醫曝抗生素使用考量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咳嗽時遮掩口鼻等,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
感染科醫師人力負成長、新抗生素引進不足 面對超級細菌將無藥可用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共同提出建言書,呼籲政府重視感染專業人力與抗生素新藥的危機。 -
抗生素來救命 觸碰「服用禁忌」小心反要命
抗生素是用於消滅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對於非細菌所造成的疾病是起不了作用的。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鍾嚴毅藥師解釋,抗生素不是消炎藥!抗生素對細菌感染的病症具有療效,而消炎藥則主要是鎮痛、解熱或消除症。當身體出現發的現象時,若由細菌所引起,除消炎劑治療症狀外,亦須以抗生素去除細菌這個主因。 -
抗生素當消炎止痛藥? 老是這樣做當心產生抗藥性
你也聽說過抗生素能消炎止痛嗎?根據食藥署指出,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兩者不應混為一談。食藥署食品安全週報解釋,消炎藥主要是能抗發炎的解熱鎮痛劑或類固醇等藥物,至於抗生素則是用來治療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臨床上又指抗細菌抗生素,藉由抗生素能有效殺死或抑制細菌生長,幫助發炎症狀舒緩。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