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市政豈能用社交軟體?

如果為了追求即時性,電郵一樣可以在手機上隨時收發,與社交軟件一樣方便。電郵不容易發錯對象,即令發錯尚可立刻收回;社交軟件十分容易在彈指之間發錯對象,而且幾乎無法搶救。用社交軟體來做管理市政,不是對管理要領如即時性、可追蹤性、保密性等原則完全無知,便是把市政當社交、把管理當遊戲。
爭取美國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在今年3月身陷電郵門(Emailgate)風波前,原本選情勢如破竹,一片看好。民主黨本以為她可以躺著送進白宮,沒想到如今卻面臨電郵門事件,讓她的民調數字不斷下滑,甚至還可能牽涉洩密刑責。
台灣民眾有沒有想過,如果希拉蕊嫌電郵太麻煩,改用社交軟體如Line來與她的同事群組溝通,會是怎樣的一個悲慘結果?
社交軟體如微信、Line等,都有它一定的功能與方便之處,才會受到使用者歡迎。相對的,軟體設計的目的如果是為了交友,自然要做到方便、簡單、易用、來者不拒,在保密功能上,就會自動降低門檻。
即令是早期的一般大眾電郵,如雅虎、Hotmail等,採用的都是由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器,在保密工作上、設計上,顯得較為粗糙,很容易被破解駭入。各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商業機密,紛紛採用自家的雲端電郵服務器,由IT專人負責定期備份、建立防火牆,將風險降到最低。而屬於國家或軍事層級的電郵,那更是每封信都自動加密,接受方再解密;一旦系統偵測到有人駭入,立刻通知安全人員進行防衛措施。
工商業及金融業,無不將電郵視為公司命脈;在管理上,不但要做到所有的信件來往必須做到留底可追蹤,回覆與否、日期時間,更是追溯有關責任的重要依據。
電子業彼此之間常有涉及竊取商業機密、盜取設計機密的官司;法院經常要查封被告一方公司的電郵服務器,將所有的來往信件全部拷貝,呈現給法官閱讀。因此,每封電郵都必須妥善保存留底,不得任意刪除。許多公司高級職員、國家的元首,在旅行中只准使用黑莓機來收發電郵,因為該機的通訊軟體保密工作做得最好。
如果比較電郵與社交軟體的利弊,更容易看出何者較合適作為管理工具。
電郵可以在公司服務器上留底、永久保存,很容易追蹤信件、追溯責任;社交軟體上的訊息丟失就丟失了、刪除就刪除了,無法追蹤或追溯責任。
電郵可以設定在出差期間,自動回覆,讓發送者知道接受者為何無法及時回覆;社交軟體可以不讀不回,或者已讀不回,讓發送端不知如何是好,錯過重要時機。
電郵可以設定群組,也可以篩選重要非要立刻閱讀不可的信件;社交軟件群組人數一多,訊息整天咚咚響,多數是圖片或廢話,也不知那封信息是重要的,必須立刻回覆不可。
如果為了追求即時性,電郵一樣可以在手機上隨時收發,與社交軟件一樣方便。電郵不容易發錯對象,即令發錯尚可立刻收回;社交軟件十分容易在彈指之間發錯對象,而且幾乎無法搶救。
因此,用社交軟體來做管理市政,不是對管理要領如即時性、可追蹤性、保密性等原則完全無知,便是把市政當社交、把管理當遊戲。
本文經洛杉基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作者 洛杉基】 2015/09/30
-
洛杉基
「捕夢網」部落格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