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民調:京華城案找不到金流 「信賴」人設湧現破口
.jpg)
2024-09-30 18:25:13
17762
在鐵血打貪之後,京華城案的偵辦結果,將是牽一髮動全身,高度牽引著賴清德的執政將是向上走還是向下行。
記者 吳子嘉/報導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滿意度於上任後歷經連續3個月的上升後,現已首度出現轉折。整體而言,他雖仍掌握相當程度的正向評價,但民調顯著下滑是事實,這意味著,藉由打貪成功開局的賴清德,隨著檢方羈押柯文哲卻遲遲查無金流,讓司法肅貪被導向政治追殺;加上憲法法庭作出實質廢死的判決、新青安之亂影響層面持續擴大,以及國安會宣布將徵召40萬民力支援戰爭,在在讓社會的不安全感增加。這些政治及政策的紛擾,顯已成為「信賴」人設的破口,鑄下賴清德執政以來首場重大危機。
賴清德於8月底就職總統滿一百天時,《美麗島電子報》8月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滿意度分別為58.9%、54.4%,均寫下就任以來連續3個月上升的趨勢;連帶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滿意度、民進黨的政黨好感度全面走揚。這清楚揭示了一個事實,就是賴清德「用四年時間、掃除八年貪腐」的鐵血打貪,已讓他贏得多數國人的認同與支持,執政開局確定成功。
但如今,民意對賴政府的態度開始出現變化。根據《美麗島電子報》9月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為52.5%,較上月減少6.4個百分點,不信任度為38.3%,增加8個百分點;執政滿意度為50.8%,較上月減少3.6個百分點,不滿意度為38.6%,增加5.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為39.9%,較上月減少4.4個百分點,不滿意度為32.5%,較上月增加6個百分點;民進黨好感度為49.1%,較上月減少1.2個百分點,反感度為41.3%,較上月增加0.7個百分點。
換言之,府、院、黨民調在本月呈現一致性的下滑,這樣的警訊,是民眾想告訴賴清德政府什麼事?若回頭檢視過去一個月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應可找出答案。
首先,在政治部分,隨著京華城案陷入查無金流的困境,北檢正逐漸往「圖利罪」作為偵辦的重點方向,這讓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黃珊珊等人,有了絕佳的機會向支持者形塑「查不到金流只能辦圖利,圖利就是政治追殺、司法迫害」的論述。這不僅會讓小草們有了繼續相信阿北清白的依據,「圖利」所掀起的骨牌效應恐怕也將讓民進黨遭遇反撲。
因為,如果北檢確定沒有本事找到貪汙金流,最終只能以「首長指示局處長加速辦理建設」作為認定柯文哲圖利的證據,那麼,以同樣邏輯來看,有多少縣市長其實也正在做著相同的事?例如,高雄國賓飯店改建案容積率高達1142.4%,遠高於京華城840%,檢調為何不處理?當然,北、高這兩起改建案實際狀況迥異,難以類比,但難免被湊作堆進行比較。
又或是,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近期遭指控2014至2017年任職台南市都發局長期間,針對台南市中西區大面積的開發案違法創設容積獎勵,而當時的市長就是賴清德。因此,北檢未來若是以圖利罪起訴柯文哲,屆時,這套「圖利起訴」的模式,是否也將被在野黨用來挑戰賴清德與民進黨的縣市長?檢調若沒有動作,是否也會坐實只會刮別人鬍子的質疑?
因此,一旦檢方以解釋空間模糊、與行政裁量權一體兩面的圖利罪起訴柯文哲,預料京華城案將徹底成為政治事件。屆時,柯文哲恐怕將有底氣如同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所預測的,打著「還我清白」的口號重出江湖,繼續招搖撞騙。
在此情境下,無論過去政治力是否曾介入京華城案的偵辦,都已無法改變它成為政治事件的事實。因此,隨著柯文哲的大帳房李文宗遭收押,前鼎越公司董事長朱亞虎坦承行賄,北檢如何把案件辦到讓柯文哲啞口無言,難有理由指控政府政治追殺,無疑已成為賴政府首要處理的政治任務;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接下來的政局恐怕就會落入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所說的那樣,「你辦柯文哲的結果,政局已經開始動盪了,你如果沒有把柯文哲打死,這個動盪一定會延續到2028年。」
而在政策部分,與「治亂世用重典」背道而馳的實質廢死釋憲、亂上加亂的新青安,以及有「推老百姓參戰」之嫌的全社會防衛計畫,則是讓民眾對新政府信心動搖的三大關鍵。
其中,新青安政策打出史上最優惠口號,成為建商與房仲業的最佳行銷利器,強力製造現在不買、以後更貴的恐懼感,讓年輕世代無論口袋有錢沒錢,在過去一年是大量湧入購屋行列,導致房市在短期內爆發不正常的飆漲現象。
隨著銀行放款水位逼近紅線轉趨保守,衍生出「買房貸不到款」、「排隊等放款」等違約問題接二連三爆發;這時,後知後覺的央行倉促出手,但時機過晚,出手又太猛,結果就是把「打炒房」變成濫殺無辜,將真正的剛需者也視為投機客亂打一通,造成房市猶如洗三溫暖,無論民眾名下有無房產,心情難免隨之上沖下洗。原先是要幫忙年輕人買房的政策,目前卻已掀起多數人內心的相對被剝奪感,這對政府的施政能力與信心,當然會隨之出現動搖。
與此同時,總統府舉辦首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由國安會副秘書長宣布將培訓40萬可恃民力,於戰爭時期,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儘管孫子兵法有著「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觀念,但對民眾來說,這40萬民力將如何挑選?被挑選後,一旦於戰時投入軍事行動,屆時他們到底是平民還是軍人?是要被國家保護的對象,還是可犧牲的軍力之一?
更令人不解的是,這項政策高度攸關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結果卻在毫無事先溝通的情況下貿然對外丟出,立法院事前也毫無所悉;尤其,當社會各界仍不清楚實質內容與未來動員情形的情況下,就即將要進入執行面,除了會製造大眾的不安全感,更可能讓社會瀰漫一股兩岸是否真有準備爆發軍事衝突的疑慮。民心的浮動,當然也不利於政府的維穩。
至於近日大法官針對死刑存廢的釋憲案,是在台灣有逾八成民意支持死刑環境下,針對死刑做出「有條件合憲」的判決,法界認為放至實務運作後,形同宣告「實質廢死」。然而,無論正、反雙方提出的論證再合理,從民意角度來看,大法官此次釋憲確實傷害了多數人對司法的期望。
隨著37名死囚可能陸續提出「非常上訴」而翻案,又或是未來假使社會再度發生人神共憤的重大殺人刑案,那麼,此次大法官所做出的《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預料都將成為民眾質疑「殺人不必償命」亂世紛起的憤怒源頭。這筆帳,將會由大法官承擔,還是由政府來揹?答案,當然是後者。
因此,原先處於順風之境的賴清德,此刻顯然已走到了一個新的崖口。上述這些問題,從政治到政策,顯然都是賴清德「信賴」形象的重大破口,讓原先給予他正面評價的民眾開始產生不滿。
尤其,近期也陸續發生衛福部長公開扯環保署長後腿、賴清德在國防部晉任將官茶會「提醒」將官們注意禮節,乃至於檢方偵辦超思雞蛋案只打蒼蠅不打老虎,這些事對於「信賴」當然也都不會是好消息。
必須說,賴清德就職後採行的鐵血打貪,確實已幫助他扎穩執政的馬步。面對眼前的亂流,他該做的,就是盡速填補上述所提及的民意破口;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由北檢提出證據,告訴國人「嚴辦京華城案」的必要性,切勿讓肅貪工作,淪為柯文哲與民眾黨指控政治操弄司法的工具。
反之,如果檢方無力提出實證徹查京華城案,那麼,整個政府將被扣上「政治追殺」的大帽子。屆時,在野黨將有理由在立法院聯手發動全面性的焦土戰,阻礙政策的推行,讓政府運作變得寸步難行,民眾對政府的看法也將隨之悲觀。
換言之,在鐵血打貪之後,京華城案的偵辦結果,將是牽一髮動全身,高度牽引著賴清德的執政將是向上走還是向下行。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滿意度於上任後歷經連續3個月的上升後,現已首度出現轉折。整體而言,他雖仍掌握相當程度的正向評價,但民調顯著下滑是事實,這意味著,藉由打貪成功開局的賴清德,隨著檢方羈押柯文哲卻遲遲查無金流,讓司法肅貪被導向政治追殺;加上憲法法庭作出實質廢死的判決、新青安之亂影響層面持續擴大,以及國安會宣布將徵召40萬民力支援戰爭,在在讓社會的不安全感增加。這些政治及政策的紛擾,顯已成為「信賴」人設的破口,鑄下賴清德執政以來首場重大危機。
賴清德於8月底就職總統滿一百天時,《美麗島電子報》8月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滿意度分別為58.9%、54.4%,均寫下就任以來連續3個月上升的趨勢;連帶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滿意度、民進黨的政黨好感度全面走揚。這清楚揭示了一個事實,就是賴清德「用四年時間、掃除八年貪腐」的鐵血打貪,已讓他贏得多數國人的認同與支持,執政開局確定成功。
但如今,民意對賴政府的態度開始出現變化。根據《美麗島電子報》9月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為52.5%,較上月減少6.4個百分點,不信任度為38.3%,增加8個百分點;執政滿意度為50.8%,較上月減少3.6個百分點,不滿意度為38.6%,增加5.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為39.9%,較上月減少4.4個百分點,不滿意度為32.5%,較上月增加6個百分點;民進黨好感度為49.1%,較上月減少1.2個百分點,反感度為41.3%,較上月增加0.7個百分點。
換言之,府、院、黨民調在本月呈現一致性的下滑,這樣的警訊,是民眾想告訴賴清德政府什麼事?若回頭檢視過去一個月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應可找出答案。
首先,在政治部分,隨著京華城案陷入查無金流的困境,北檢正逐漸往「圖利罪」作為偵辦的重點方向,這讓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黃珊珊等人,有了絕佳的機會向支持者形塑「查不到金流只能辦圖利,圖利就是政治追殺、司法迫害」的論述。這不僅會讓小草們有了繼續相信阿北清白的依據,「圖利」所掀起的骨牌效應恐怕也將讓民進黨遭遇反撲。
因為,如果北檢確定沒有本事找到貪汙金流,最終只能以「首長指示局處長加速辦理建設」作為認定柯文哲圖利的證據,那麼,以同樣邏輯來看,有多少縣市長其實也正在做著相同的事?例如,高雄國賓飯店改建案容積率高達1142.4%,遠高於京華城840%,檢調為何不處理?當然,北、高這兩起改建案實際狀況迥異,難以類比,但難免被湊作堆進行比較。
又或是,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近期遭指控2014至2017年任職台南市都發局長期間,針對台南市中西區大面積的開發案違法創設容積獎勵,而當時的市長就是賴清德。因此,北檢未來若是以圖利罪起訴柯文哲,屆時,這套「圖利起訴」的模式,是否也將被在野黨用來挑戰賴清德與民進黨的縣市長?檢調若沒有動作,是否也會坐實只會刮別人鬍子的質疑?
因此,一旦檢方以解釋空間模糊、與行政裁量權一體兩面的圖利罪起訴柯文哲,預料京華城案將徹底成為政治事件。屆時,柯文哲恐怕將有底氣如同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所預測的,打著「還我清白」的口號重出江湖,繼續招搖撞騙。
在此情境下,無論過去政治力是否曾介入京華城案的偵辦,都已無法改變它成為政治事件的事實。因此,隨著柯文哲的大帳房李文宗遭收押,前鼎越公司董事長朱亞虎坦承行賄,北檢如何把案件辦到讓柯文哲啞口無言,難有理由指控政府政治追殺,無疑已成為賴政府首要處理的政治任務;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接下來的政局恐怕就會落入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所說的那樣,「你辦柯文哲的結果,政局已經開始動盪了,你如果沒有把柯文哲打死,這個動盪一定會延續到2028年。」
而在政策部分,與「治亂世用重典」背道而馳的實質廢死釋憲、亂上加亂的新青安,以及有「推老百姓參戰」之嫌的全社會防衛計畫,則是讓民眾對新政府信心動搖的三大關鍵。
其中,新青安政策打出史上最優惠口號,成為建商與房仲業的最佳行銷利器,強力製造現在不買、以後更貴的恐懼感,讓年輕世代無論口袋有錢沒錢,在過去一年是大量湧入購屋行列,導致房市在短期內爆發不正常的飆漲現象。
隨著銀行放款水位逼近紅線轉趨保守,衍生出「買房貸不到款」、「排隊等放款」等違約問題接二連三爆發;這時,後知後覺的央行倉促出手,但時機過晚,出手又太猛,結果就是把「打炒房」變成濫殺無辜,將真正的剛需者也視為投機客亂打一通,造成房市猶如洗三溫暖,無論民眾名下有無房產,心情難免隨之上沖下洗。原先是要幫忙年輕人買房的政策,目前卻已掀起多數人內心的相對被剝奪感,這對政府的施政能力與信心,當然會隨之出現動搖。
與此同時,總統府舉辦首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由國安會副秘書長宣布將培訓40萬可恃民力,於戰爭時期,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儘管孫子兵法有著「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觀念,但對民眾來說,這40萬民力將如何挑選?被挑選後,一旦於戰時投入軍事行動,屆時他們到底是平民還是軍人?是要被國家保護的對象,還是可犧牲的軍力之一?
更令人不解的是,這項政策高度攸關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結果卻在毫無事先溝通的情況下貿然對外丟出,立法院事前也毫無所悉;尤其,當社會各界仍不清楚實質內容與未來動員情形的情況下,就即將要進入執行面,除了會製造大眾的不安全感,更可能讓社會瀰漫一股兩岸是否真有準備爆發軍事衝突的疑慮。民心的浮動,當然也不利於政府的維穩。
至於近日大法官針對死刑存廢的釋憲案,是在台灣有逾八成民意支持死刑環境下,針對死刑做出「有條件合憲」的判決,法界認為放至實務運作後,形同宣告「實質廢死」。然而,無論正、反雙方提出的論證再合理,從民意角度來看,大法官此次釋憲確實傷害了多數人對司法的期望。
隨著37名死囚可能陸續提出「非常上訴」而翻案,又或是未來假使社會再度發生人神共憤的重大殺人刑案,那麼,此次大法官所做出的《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預料都將成為民眾質疑「殺人不必償命」亂世紛起的憤怒源頭。這筆帳,將會由大法官承擔,還是由政府來揹?答案,當然是後者。
因此,原先處於順風之境的賴清德,此刻顯然已走到了一個新的崖口。上述這些問題,從政治到政策,顯然都是賴清德「信賴」形象的重大破口,讓原先給予他正面評價的民眾開始產生不滿。
尤其,近期也陸續發生衛福部長公開扯環保署長後腿、賴清德在國防部晉任將官茶會「提醒」將官們注意禮節,乃至於檢方偵辦超思雞蛋案只打蒼蠅不打老虎,這些事對於「信賴」當然也都不會是好消息。
必須說,賴清德就職後採行的鐵血打貪,確實已幫助他扎穩執政的馬步。面對眼前的亂流,他該做的,就是盡速填補上述所提及的民意破口;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由北檢提出證據,告訴國人「嚴辦京華城案」的必要性,切勿讓肅貪工作,淪為柯文哲與民眾黨指控政治操弄司法的工具。
反之,如果檢方無力提出實證徹查京華城案,那麼,整個政府將被扣上「政治追殺」的大帽子。屆時,在野黨將有理由在立法院聯手發動全面性的焦土戰,阻礙政策的推行,讓政府運作變得寸步難行,民眾對政府的看法也將隨之悲觀。
換言之,在鐵血打貪之後,京華城案的偵辦結果,將是牽一髮動全身,高度牽引著賴清德的執政將是向上走還是向下行。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