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台諜接觸陸生 王郁琦:誤會

2014-10-29 09:46:26   1439

傳台諜接觸陸生王郁琦:誤會陸媒報導有台灣間諜吸收中國大陸學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今天說,

傳台諜接觸陸生 王郁琦:誤會

陸媒報導有台灣間諜吸收中國大陸學生,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今天說,國家安全局已說沒這件事,當中應是有誤會。

王郁琦下午在立法院受訪表示,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昨天有詢問,陸委會已告知相關單位表示沒這件事,可看出兩岸間很容易造成誤解。

他說,這不只是兩岸的問題,全世界有很多,縱使雙方彼此友好,有時也會發生類似情況。

王郁琦表示,這次可能誤解成分大了點。無論如何,彼此增進了解、多溝通,才是解決、減少誤會方式。

他說,陸委會與國台辦已建立常態性聯繫機制,一旦有新聞事件發生,彼此都會問對方是怎麼一回事。陸委會給國台辦一個說法,如果沒進一步回應,這起事件大概就到此了。【中央社】

策反中生做情報?蔡得勝:純為安全考量

中國《環球時報》披露,台灣情治單位吸引來台就學的中國學生,進行情報蒐集。前國安局長蔡得勝28日受訪時表示,台灣對中國「沒有攻擊性」,若有類似的行動,單純是為了「安全考量」。

風傳媒報導,蔡得勝卸下國安局長後首度出席公開場合,恰巧發生中國主動揭露台灣計劃性策反中國來台學生,藉此蒐集中方情資。蔡得勝不願正面證實此一報導,但對於中國官方媒體在此時機刻意釋出此一訊息,他笑稱中國「沒事就會玩這個」。

對於台灣吸收中國來台學生進行情蒐一事,蔡得勝表示,台灣對中國大陸而言「根本沒有攻擊性」,台灣縱使蒐集中國大陸情報,也只是為了安全的考慮。

至於所謂「沒有攻擊性」是沒有能力,或兩岸關係和緩因此沒有意願?蔡得勝表示,以兩岸目前狀態來說,中國大陸有能力傷害台灣,但台灣對中國大陸並沒有傷害,台灣的作法完全基於安全考量,為「防禦性質的」。

國台辦:台灣應禁誘陸生當間諜

大陸環球時報昨以頭版指稱,台灣間諜拉攏策反赴台就學陸生,並威逼利誘陸生返回大陸收集情報。該報還公布林兆偉、許淇鈞、台維光等三名台灣人的照片和身分證號碼,並指這三人為台諜。

聯合報報導,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回應表示,大陸對此高度關注。她說,大陸學生赴台就讀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為在台陸生提供正常的學習生活環境是台灣方面應盡的責任。范麗青說,台灣間諜情報機關的策反活動,嚴重危害青年學生的安全與健康成長,嚴重干擾兩岸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台灣有關方面應立即停止此類行為。

陸委會:報導未經證實

陸媒報導台諜策反陸生吸收情報,大陸國台辦也順勢高分貝批評,陸委會昨天指出,大陸媒體資訊未經證實,不應妄加揣測,強調兩岸關係不會因此受影響。

陸委會指陸生來台僅限教育交流,雙方應秉持真誠善意來處理兩岸關係,並呼籲大陸部分媒體,對於未經證實之資訊不應妄加揣測,以免影響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

台駁陸媒台諜策反陸生指稱

BBC中文網報導,《環球時報》指稱,台諜利用陸生搜集情報與資料。台灣國安局表示,從未介入兩岸學術交流。

國安局:未從事校園情報工作

針對大陸媒體指稱台灣情報單位吸收陸生搜集情報,國安局表示,國安局與各情報機構,尊重學術自由與校園自治,從未假藉學術名義,干擾兩岸學術交流與發展,也沒有在校園內進行情報工作。

有關陸生在校園內接受問卷調查一事,國安局說,問卷調查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國安局無權干涉。

國安局並說,中共要求陸生返回大陸後,必須向學校與有關機關報告,這顯示大陸箝制人民言論與行動自由。

教育部:陸生來台僅限於教育交流

針對大陸報導台灣間諜吸收在台的大陸學生,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從來沒聽過這樣的事情。他指出,陸生來台僅限於教育交流,若摻雜政治因素,對於兩岸學生將是一大衝擊。

陳德華指出,兩岸當初開放彼此招收學生,大陸因擔心學生受到台灣影響,雙方協調時,台灣便已向大陸做出保證,避免讓陸生受到政治干擾,雙方交流僅限教育事務。

陳德華認為,這次事件有可能是學術研究調查引發的誤會,教育部將先確認訊息真偽,消弭兩岸高教疑慮,也會提醒各大學,加強對陸生生活輔導。

台灣大學和高雄師範大學表示,不會干涉陸生的課後活動,對於台諜吸收陸生一事更是從未聽聞。

台灣大學主任秘書林達德表示,中國大陸媒體的報導真假尚未確認,學校也沒有足夠資訊可以去調查這件事。他強調,校方同等看待來台唸書的陸生,不會干涉他們參加各種社團或課後活動。

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指出,今年來台交換的陸生都是姊妹校的學生,對於陸生的協助都在學習方面,不會介入陸生私下的活動,更不可能過問陸生私下和誰有接觸。

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 拉攏策反活動愈趨活躍


環球時報報導,近日從國家有關部門獲悉,隨著兩岸交流加深,大陸赴台學生數量穩步增加,2009年以來,臺灣間諜在島內針對大陸學生的拉攏策反活動愈趨活躍。

據查明,林兆偉、許淇鈞、台維光等多名臺灣制內間諜人員,2009年到2013年間在臺灣大學、義守大學、宜蘭大學、銘傳大學等20餘所高校活動,通過問卷調查、提供兼職等方式接觸大陸學生,之後有償索取大陸政治、經濟、軍事相關政策和涉密資訊。

兩岸交流是好事,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的做法卻背道而馳。記者獲悉,國家有關部門已破獲相關策反案件近40起,涉及大陸15個省市。

臺灣諜網無時不在 涉及在大陸潛伏策反培訓等活動

根據臺灣當局2011年6月公佈的“國家情報工作法”,臺灣情報機關包括臺灣國家安全局、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法務部調查局等單位。其中,國安局和軍情局以搜集大陸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情報作為主要職能。  

據披露,臺灣間諜情報機關曾有針對大陸的“六大計畫”,代號分別為“夏陽”“黎明”“先基”“晨曦”“春風”和“複華”。其中,“夏陽”代指在大陸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9類重要戰略目標體系內,積極發展情報組織,北京、天津、瀋陽等被列為優先發展城市;“黎明”主要搜集大陸東南沿海情報,以備兩岸發生衝突時台軍登陸作戰;“晨曦”、“春風”涉及在大陸潛伏、策反、培訓等活動。

到本世紀初兩岸進一步開放交流交往,臺灣間諜情報機關不失時機選派人員,在大陸以參觀、旅遊、探親和投資開工廠等名義搜集情報,發展網路。近年來大陸赴台人數不斷增加,赴台遊客、交流團體也成為臺灣間諜的刺探和發展目標。

台維光從2011年末開始帶領一個由多名臺灣制內間諜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在臺北、台中、新北等地廣泛接觸短期赴台的大陸遊客和嫁給臺灣人的大陸新娘,實施策反活動。策反大陸學生也是該小組的工作內容之一。為物色策反對象,台維光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在台大陸學生的各類聚會,還要求學生引見大陸帶隊老師等“更有價值”的人員。

許多赴台大陸學生都收到過臺灣間諜直接發放或通過在校生、郵件轉發的社會調查問卷。問卷一般以詢問陸生赴台後的印象觀感入手,進而調查大陸學生家庭背景、社會關係,“家中有無擔任公職(黨政軍)人員”,“是否願意報考公職人員(公務員)”等。給出肯定答案的學生會被“格外關照”。此外,臺灣間諜還活躍于各種大陸學生網路論壇、QQ群,通過提供臺灣旅遊、生活攻略,博取大陸學生好感,約定見面後開展工作。

兩岸發展遭遇逆流 部門提醒提高警惕防止被利誘

過去受政策制約,大陸學生赴台僅限短期交流和研修專案,生源固定,人數也不多。2009年以來在兩岸共同推動下,大陸赴台交流項目不斷增加,赴台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2011年,臺灣首次面向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六省市生源開放學歷教育。也是在這一年,國家有關部門開始密集發現臺灣間諜在島內拉攏策反大陸學生的活動。

據統計,2012年約有1.1萬名大陸學生赴台,其中接受學歷教育者占近1/10。2014年臺灣高校的招生範圍擴大到320所大陸高校(含191所專科院校)。從上述政策調整和資料可以看出,推動開放學生交流是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通過青年人的交流增進民間認識和理解,是雙方的良好願望。”臺灣一家主流媒體的中層管理人員曾對本報記者這麼說。

但這種願望被臺灣間諜情報機關利用,持續擴充的大陸學生資源反而為其提供了更多“選擇”。自稱臺灣宜蘭大學園藝系學長的許淇鈞,曾在校園內一次性組織十余名大陸學生見面,從中挑選交流欲強、表現活躍的單獨約見,進行利誘。林兆偉等人也頻頻以社會調查名義廣泛搜集大陸學生家庭資訊,選擇其中可能與大陸黨政軍發生聯繫的學生開展工作。記者從國家安全部門獲悉,有一些大陸學生回絕了臺灣間諜的情報要求,並在返回大陸後向國家安全機關檢舉揭發。

《環球時報》記者獲悉,大陸有關部門曾建議臺灣方面關注相關情況,淨化高校環境。但據上述安全官員表示,2013年初至今,臺灣間諜情報機關仍持續在高校針對大陸學生開展活動。“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來之不易。青年一代的交流交往,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的溝通瞭解,為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臺灣間諜情報機關卻將這些擔負兩岸人民美好願景的學生作為情報目標,滲透策反,這種做法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背道而馳,應予嚴厲譴責。”

有關部門提醒赴台學習的大陸學生,如在島內遇到可疑人員要求撰寫“論文”、訂閱內部刊物、搜集敏感資訊,要提高警惕,防止被利誘,返回大陸後要及時向所在學校或當地國家安全機關報告。

【圖片為資料照,由左自右為:許淇鈞、台維光、林兆偉】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