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中國債務及全球金融風險

2014-10-14 15:46:44   370

華盛頓—隨着各國領導人發出世界經濟正在放緩的警告,在上周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

華盛頓—隨着各國領導人發出世界經濟正在放緩的警告,在上周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秋季年會上,有一個更為緊迫的擔憂點吸引了決策者們的注意力:日益膨脹的資產價格,以及不斷攀升的海外負債水平。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歐元區債券市場一片活躍,中國的負債水平創下歷史新高,而美國的股市儘管上周遭受重創,總體而言仍處於大牛市中。

經濟學家和政界人士對世界範圍內的央行大力施壓,希望它們繼續乃至升級當前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便刺激全球需求。然而,與此同時,這些措施或將引發又一輪市場動蕩的擔憂正在蔓延。

「上次危機的一大教訓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助長金融過剩,」曾擔任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簡稱ECB)副行長的盧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說。「我們目前有很好的理由來追求類似的政策。但凡事有極限—假如持續時間太長,金融市場的風險就會冒出來。」

上周的時候,有關這一問題的辯論在華盛頓展開:不僅出現在智庫的討論會上、在恢弘的IMF大樓內外舉辦的會議里,還出現在各國政府官員與央行高層的正式對話中。

周六,ECB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附和了這種擔憂。他表示,除了全球經濟,討論的一大主題是投資者「承擔的金融風險日趨擴大」,尤其是非銀行機構。

在某種程度上,IMF對歐元區經濟—尤其是德國經濟—或許會陷入衰退的警告,將之前的學術討論變成了一大政治議題。

德國已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順差國。呼籲德國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以重振其放緩的經濟的聲音頗為響亮。不過,在緊閉的大門背後,有更大的推動力要求儘快行動:歐洲央行應買入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的國債,而且是大量買入。

儘管ECB提交了一份計劃,準備購買證券化的企業債券,但許多人現在認為,此類證券當前的規模不足以讓這一計劃起到作用。

在鷹派央行行長延斯·魏德曼(Jens Weidmann)的帶領下,德國一直對ECB大量買入成員國國債的任何舉措予以抵制。

一名無權公開置評的ECB高級官員稱,在該行的管理委員會上,德國面臨著放鬆其反對立場的越來越大的壓力,尤其是在有關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擔憂正在加深的情況下。

「我想這件事一年內會實現,」此人表示。

當然,這樣的舉措將導致全球買家更為瘋狂地購入歐元區國家的國債。而且,本周早些時候,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警告,此類工具的強勁表現沒有得到這些國家經濟面的支持。

實際上,儘管債市投資者在猛踩油門,但受困於嚴苛監管要求的銀行,仍然在踩剎車。

「每六個月就得來一次壓力測試,我怎麼可能去放貸?」歐洲一家大型銀行的董事長說。由於不希望惹惱自己的新監管機構ECB,他要求不具名。

上周,IMF表示,該機構監測的歐洲大型銀行中,70%無法通過放貸來支撐經濟復甦。

「我們看到的是,金融市場中的很多業務承載着巨大風險,而實體經濟在承擔風險的事情上打着瞌睡,」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高級經濟師克勞迪奧·博里奧(Claudio Borio)說。這家銀行是全球央行的結算行。

德拉吉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他並未看到歐元區存在國債泡沫的跡象,不過他明確指出,需要密切關注這一問題。

尤其是,銀行業高層和債務專家指出,由於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債券購買計劃,新興市場上累積了巨額的企業與私營部門債務。

「整體債務規模持續飆升—在過去六年里,中國的債務增加了15萬億美元(約合92萬億元人民幣),」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分析師蘇珊·倫德(Susan Lund)說。「這是個很大的數字。」

在上周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IMF指出,資產管理公司增加了從新興市場上買入債券的規模,由2000年初的2650億美元增至目前的近2萬億美元。

過去幾年間,這種累積的步伐不斷加快,而監管部門擔心,當美國加息的時候,投資者將紛紛抽離資金,尤其是散戶投資者。

專家認為,到了那個時候,各大基金將難以將這些證券脫手,因為它們不大能吸引大量的買家和賣家。

「我們的確擔心,如果其中的大筆資金要同時退出,就會出現減價大甩賣,」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負責金融穩定的副行長喬恩·坎利夫(Jon Cunliffe)說。

不過,在一些觀察人士看來,關於資產泡沫及各國央行應如何加以應對的討論,其實是不得要領。他們宣稱,美聯儲加息的話—由於美國經濟正在全面復甦,可以這樣設想—將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不僅對美國如此,對全球金融市場總體而言也如此。

「2015年將會加息—為什麼市場要劇烈波動?」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執行官詹姆斯·P·戈爾曼(James P. Gorman)在周五的午餐會上反問。「之所以會加息,是因為美國經濟正在好轉—這是件好事。」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