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下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2013-05-31 16:19:24   536

華爾街日報報導,繼多位私營部門經濟學家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

華爾街日報報導,繼多位私營部門經濟學家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也採取了同樣的舉措,這引發了有關中國政府是否將尋求應對增長步伐放緩局面的問題。

IMF還對中國債務不斷增長以及信貸急劇擴張發出警報,稱如果管理不當,信貸利用效率可能很低。

在中國經濟年度評估結束後的北京新聞發佈會上,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David Lipton)稱,IMF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8%下調至7.75%,原因是全球經濟疲軟抑制了對中國出口的需求。

利普頓強調,最新預期增速7.75%仍屬強勁,而且中國政府依然有能力應對意外情況的發生。7.75%仍高於中國官方目標7.5%。不過,利普頓稱,IMF對中國債務和支出水平的最新預測表明,中國政府的挪騰空間可能比過去要小。他說,雖然即便受到衝擊,中國也仍有巨大的政策空間和財政餘力來維持穩定,但安全邊際正在收窄。

根據IMF的最新預測,中國政府債務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接近50%。這遠低於美國、日本和其他許多發達國家的水平,但較2012年底根據政府數據估計的約22%顯著上調。這一差距來自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預期的上調。

IMF還表示,中國去年的財政赤字佔GDP的10%,低於中國政府給出的20%左右的數字。這意味著,如果沒有政府的有力支持,經濟增長放緩的局面會更嚴重。

IMF還談到中國社會融資總量上升的情況,利普頓表示,這引起了人們對投資質量和還貸能力的憂慮,特別考慮到從金融系統內監管較薄弱的領域流出的貸款比重正在迅速上升。

據《華爾街日報》根據央行數據進行的估計,2012年,中國信貸規模與GDP之比上升至約180%,高於2008年的123%。 2013年信貸激增仍在繼續,引發了外界對資金配置浪費、銀行系統不良貸款積聚的擔憂。利普頓說,控制社會總融資的增長是首要任務。他指出,短期內這可能會令經濟活動放緩,但這會支持向可持續性發展的轉型。

IMF重申了人民幣被“溫和低估”的說法。去年,IMF在人民幣問題上的立場有所軟化,此前它一直聲稱人民幣被“嚴重低估”。

利普頓淡化了日本放寬貨幣政策及日元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他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沒有看到流動性離開日本、流入其他區域市場帶來嚴重問題,日元的貶值不會嚴重影響中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

中國第一季度經濟表現令人失望,第二季度初公佈的一連串經濟指標也乏善可陳。這促使許多私營領域的經濟學家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本月早些時候對12位經濟學家所做的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們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中值為7.8%,低於上一次調查預測的8%。

隨著經濟增長步伐的減慢,一些經濟學家開始懷疑中國是否會繼續堅持讓經濟增長率降低到政府領導人可能認為更可持續的水平。多年來的高速增長在中國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包括貧富差距拉大、嚴重的空氣污染和食品安全隱患,中國領導人正面臨來自公眾的要求解決這些問題的壓力。同時,隨著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民眾對政府的期望值也在不斷上升。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