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預測報告(3/5)

2013-05-20 15:27:14   776

二、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準確度評估一、評估方法對於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準確度之評估,本報告將以1減去各機

二、    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準確度評估



一、評估方法




對於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準確度之評估,本報告將以1減去各機構標準化後預測準確度的絕對誤差做為衡量的標準。其中,預測值與實際值將採取標準化的做法,以避免準確度運算過程中,小於0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與小於等於0的實際值將造成的數學錯誤。同時,標準化的做法也提供不同時間的準確度比較基礎。



其次,為了計算標準化的準確度,本報告將以1978年至今的中國歷史經濟成長率的最高值與最低值做為計算標準化準確度之基礎。為了避免預測值超出歷史經濟成長率的最高值,而導致標準化的準確度高於1,或預測值低於最低值而導致預測的誤差為負值,本報告的預測值之上限將以歷史經濟成長率最高值加3%,預測值之下限將以歷史經濟成長率最低值加3%。 從1978年至2009年,中國的歷史最高經濟成長率為15.2%,最低為3.8%。因此本報告將以18.2%(15.2%+3%)及0.8%(3.8%-3%)做為計算標準化準確度的上下限。

 

本報告之預測準確度的標準化公式如下:


二、距離實際值發佈一季內



從2009年第4季預測準確度來看,在10家金融機構中,法國巴黎銀行預測最為準確,準確度為99.4%;野村證劵、花旗銀行、中銀國際、中國工商銀行與中信證劵的標準化預測準確度介於97-99%間;美林證劵、中國交通銀行、瑞銀證劵與匯豐銀行的標準化預測準確度則介於95-97%間;其中,匯豐銀行的標準化預測準確度最低,僅95.3%。



平均而言,已經連續預測超過3季的主要預測機構裡,2008年第3季至2009年第4季,法國巴黎銀行的預測準確度最高,達97.8%;中國交通銀行居次,標準化預測準確度為96.7%;第三為中國工商銀行,標準化預測準確度為96.1%。反之,美林證劵標準化預測準確度最低,只有94.0%。以上10家金融機構平均標準化準確度為95.8%。(見表6)



6、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準確度:距離發佈時間1                                            單位:%





























































































































預測機構


2009/Q4


2009/Q3


2009/Q2


2009/Q1


2008/Q4


2008/Q3


平均標準化歷史準確度


中國工商銀行


97.1


95.9


95.3


NA


NA


NA


96.1


中信證劵


97.6


98.2


94.7


94.7


86.5


92.9


94.1


美林證劵


96.5


99.4


95.9


97.1


82.4


92.9


94.0


中國交通銀行


95.9


99.4


94.7


NA


NA


NA


96.7


中銀國際


98.2


100.0


94.7


96.5


89.4


97.1


96.0


瑞銀證劵


95.9


98.8


93.5


98.2


88.8


95.9


95.2


花旗集團


98.2


98.2


92.9


98.2


85.9


95.3


94.8


匯豐銀行


95.3


98.2


95.9


97.6


85.3


97.1


94.9


法國巴黎銀行


99.4


98.2


95.9


NA


NA


NA


97.8


野村證劵


98.2


97.6


NA


NA


NA


NA


97.9


平均值


97.2


98.4


94.8


97.1


86.4


95.2


95.8



註:

1.     平均標準化準確度計算法採各預測機構2008年度第3季到2009年第4季預測值標準化後的平均準確度。

2.    2009年Q2平均標準化預測準確度的平均值不包含野村證劵。

3.    2009年Q1,2008年Q4,以及2008年Q3的平均標準化預測準確度的平均值不包含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交通銀行,法國巴黎銀行,以及野村證劵。

4.    本報告的平均準確度排名只列入已經預測3季以上的主要預測機構。

5.    NA表資料無法取得。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續見-- 中國經濟預測報告(4/5)


 

作者介紹
  • 童振源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