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內情?楊念祖恐過去與大陸情報互動被披露

2013-08-26 10:00:09   838

國防部長楊念祖上台6天,為一篇過去請人代筆的專文涉及抄襲請辭。幕後有人有組織地向媒體與民進黨立委爆料

國防部長楊念祖上台6天,為一篇過去請人代筆的專文涉及抄襲請辭。幕後有人有組織地向媒體與民進黨立委爆料,與軍事審判法修法關係不大。楊接受立委質詢時被問到抄襲的問題,馬上下令軍方國會聯絡系統,協助查清立委所指為何,但是查不出所以然,直到昨天下午媒體向國防部查詢,楊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

聯合報報導,7月30日,在三軍軍官俱樂部歡送前國防部長高華柱卸任的餐會中,壹週刊記者提出質疑,楊念祖過去為軍情局運用人員,經常往來大陸,有無忠誠疑慮,高華柱並不以為意。7月31日,民進黨立委蔡煌瑯質詢楊,是否過去常到大陸,楊否認忠誠有問題,但沒有說明往來大陸的事情。

8月1日,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質詢楊念祖,楊著作等身,是否有作品涉及抄襲,這部分質詢只有兩分鐘不到。楊說,就記憶所及沒有,如果有,會負責,按照學術的規定負責。楊會後馬上要求軍方全體有關國會聯絡部門,透過管道查詢,管碧玲手上究竟有什麼資料,但一無所獲。8月6日,壹週刊詢問國防部,有關楊的文章抄襲,楊立刻決定請辭。

高華柱為洪案下台,7月8日他在國外訪問,獲得回報,回報內容未提到禁閉室出問題。高不在,楊念祖代理。洪案究責由高扛責下台,但軍中也有人認為,高又不在國內,有問題不該他一人扛。楊念袓與軍情局合作的大陸工作,是有一定的機敏性質,國防部都不見得清楚,外人更不清楚,立委也不可能了解。但楊被運用的事情,卻被人提供給媒體與民代運用,顯示所接觸資訊,並非一般人。

楊念祖引起爭議的文章,代筆者是軍情局軍官,但是已過世,楊念祖現在是啞巴吃黃蓮。軍情局運用學術圈人士,過去是常見的情況,其他學術界人士,也可能因私怨,藉故將楊的資料提供給外界操作。軍情局運用學術基金會、外籍媒體打入大陸,是很普遍的情況,許多基金會還曾有軍情局人員在當中,藉以隱藏情報工作身分。

面對文章抄襲質疑時,楊念祖當機立斷,馬上表示請辭負責,動作之大,將幕僚嚇了一跳,楊念祖深恐過去涉及情報合作的互動,繼續被披露,恐影響更廣,索性請辭。

中山大學:最重可不續聘楊

前國防部長楊念祖的文章涉及抄襲,教育部表示「那不是升等論文」;中山大學則會在開學後召開教評會,審議楊念祖是否違反學術倫理,最重可不續聘。但學者說,出版品找名人掛名,是出版社常用手法,但若出事,名人仍要負責。

中國時報報導,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說,這篇「全球軍事革新和科技化對解放軍戰略的影響」文章,不是楊念祖在中山大學的升等論文,他的狀況不適用「教師資格審定辦法」。教育部不會以「論文抄襲」理由撤銷他的大學教師資格。

中山大學副校長盧展南表示,楊念祖75年起就在該校任教,79年由講師升等為助理教授,4年前借調至國防部任職。楊念祖離開國防部後,可申請歸建中山大學,並安排9月開學後的開課事宜。

盧展南指出,楊念祖的文章涉及抄襲,學校開學後會召開教評會,討論他是否違反學術倫理,依情節輕重可處以不能借調、不能休假研究、不能申請獎助計畫等,最重可不續聘。如果在學期中教評會決定不續聘楊念祖,學校會請代課老師因應。

「找名人掛名,是出版社常用的手法。」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指出,過去有知名學者讓出版社在書籍上掛名,但書內容有問題被踢爆,這學者卻一頭霧水,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他強調,知名學者出借自己名字要特別慎重,因為一旦出事,最終還是要負責任。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