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慶預算 立院要求不編

2012-11-23 15:11:30   808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做成決議,要求教育部民國103年起,不得編列補助學生參加國慶大典等相關預算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做成決議,要求教育部民國103年起,不得編列補助學生參加國慶大典等相關預算。

教育部102年度編列新台幣430萬元預算,補助學生在國慶大典、參觀總統府等活動中表演。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教育部預算,多位民主進步黨籍立委提案凍結或刪除。

民進黨籍立委鄭麗君表示,教育部不該用編列預算的方式,暗示或強制學生參加國家慶典。學校如果想參加,就應該直接去募款,不要倚賴經費補助。

民進黨籍立委林淑芬也說,國慶根本不適合由教育部辦理,威權時代會這麼做,是希望國慶搞得越大越好,只有教育部叫得動學生。她認為國家生日不見得要年年大肆慶祝,讓民眾休養生息也是一種方式。

中國國民黨籍立委陳學聖表示,他贊成這筆預算應由總統府或政府其他單位編列,但貿然刪除102年度的預算,等於是剝奪孩子表演的機會,很多學生都以參加國慶為榮,努力練習許久,「要砍就砍煙火,不要犧牲孩子。」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最終做成決議,102年的預算照列,但103年起,教育部不再編列相關預算,建議由政府其他單位編列。並請教育部研議,是否適合擔任國慶執行單位。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參與國慶表演,對訓練學生的團隊精神、培養相關能力有一定的幫助。103年起會協助學校改用募款等方式,鼓勵學生繼續參與表演。

國語辭典爭議多 預算遭凍結

教育部網路國語辭典屢有爭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認為「單身公害」等詞涉性別歧視,凍結部分預算,要求全面檢討。

立法院今天審查教育部總預算。民主進步黨籍立委林淑芬表示,國語辭典的許多條目都已不合時宜,包括「單身公害」,解釋為「還未結婚而與已婚男性有姦情的女子」;「新好女人」的解釋中出現「以家庭為生活重心、愛慕先生、照顧子女,盡力維持婚姻生活美滿和諧」。

林淑芬表示,上述這些解釋,都與現今「性別主流化」的趨勢背道而馳,教育部主編的辭典,不該傳遞給下一代保守狹隘的觀念。她認為不只不合時宜的解釋要改,整個編撰機制都要徹底檢討,官員的觀念首先就要跟上時代,必須廣納社會意見,不能關起門來編辭典。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已準備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全面重編,邀請專家、學者一同來討論,之後如果再有爭議,他會負起行政責任。

蔣偉寧也說,或許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的方式,全面開放民眾參與,會在一年內通盤檢討。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最後決議,就整體社會教育相關預算新台幣7億9000萬元中,凍結2000萬元,要求教育部提出檢討報告。

資深教師獎勵 教育部檢討

教師任職每滿10年,都可領一次獎勵金,立法委員今天質疑用年資計算,無法提升實質能力,教育部承諾全面檢討。

立法院今天審查教育部總預算,民主進步黨籍立委邱志偉指出,根據「各級學校資深優良教師獎勵要點」,屆滿10年的教師就能領到新台幣4000元獎勵金,20年、30年、40年也有金額不同的獎勵,最高可領1萬元。

邱志偉質疑,10年的年資在一般行業中,根本只能算是「中階」,比新人資深一點點,甚至連當主管的資格都沒有,發放獎勵金不太合適,建議刪除預算。

民進黨籍立委鄭麗君也認為,呆板地按年資每10年、20年發一次,同樣的經費,不如針對教師的實質表現作獎勵。

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獎勵金是滿10年的那一年才能領,也就是說教師任職前19年,就只能領一次4000元,多少具有鼓勵教師繼續為教育付出的意義。

蔣偉寧也說,獎勵金是全國一致的標準,立法院如果只刪除中央主管預算,會變成教育部主管的國立學校不能發,地方政府主管的學校卻可以發,執行面上會有些問題。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討論後,最終決議不刪除也不凍結預算,但要求教育部提出書面報告,全面檢討獎勵金制度。鄭麗君說,希望教育部朝獎勵教學表現思考,而不只是看年資。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統計資料,全國屆滿10年的教師約1萬2000元,屆滿20年約8000人,屆滿30年約2500人,屆滿40年約250人。且必須符合「優良」定義,例如未受刑事、懲戒處分,曾被記過的教師就不能領獎勵金。

人本指9成校有體罰 教長澄清

人本教育基金會日前調查發現,9成的國中小仍有體罰。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表示,和官方調查的狀況有差距。

人本基金會今年9月、10月隨機抽訪1112名國小生及1122名國中生,發現高達9成的國內中小學,曾存在體罰現象,包括老師打人、罰跑操場、罰跪、罰站等。

人本的調查將「罰站」、「罰維持特定姿勢」、「罰做特定動作」等,都歸類為體罰。另外像是公開辱罵、威脅要找家長到校、不准下課剝奪休息權利等,都屬於體罰的一種。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教育部預算,教育部長蔣偉寧上午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教育部今年也有做相關調查,數據指出,不論是中、小學,超過9成的學校都已「沒有」體罰狀況。

蔣偉寧表示,教育部調查和人本有差距,可能是調查方法、問卷設計不太一樣,例如教育部問的是「這學期」有無體罰,人本則是問過去所有的經驗。

蔣偉寧強調,教育部的政策就是「零體罰」,校園是教育的場合,不論是語言、身體上的體罰都不適合,會持續和學校、教師溝通,改用其他方式輔導學生。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官方和民間的調查結果差距很大,推測可能是調查方法不同。人本是直接在校門口問學生,教育部則習慣交由教師調查,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樣算體罰,教師也混淆不清,產生誤導的情形。

【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