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民調:「台獨牌」已成大罷免致勝武器
.jpg)
2025-04-16 09:47:25
3461
掏空台灣讓川普得利,罷免成功讓民進黨得利,完成「事實台獨」又能讓台灣得到什麼利益?關於這些問題,台灣人是該盡早做好心理準備,否則哪天最壞情況一旦發生,屆時才倉皇打開川普賣給我們的兄弟茶,可能會赫然發現裏頭什麼牌也沒有,只擺著一張祭文。
記者 吳子嘉/報導
賴清德在3月拋出「賴十七條」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幾週後,川普就以中國為狙擊目標發動關稅戰。毫無疑問的,賴清德趕在美中大戰浮上檯面前,用具體行動定錨於美國,意圖爭取川普在政治上的支持;儘管此舉必然讓兩岸陷於戰爭邊緣,但各界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台獨牌」恐怕已成為大罷免的致勝武器;輔以國民黨全黨上下都呈現坐以待斃的弱雞姿態,在在宣告民進黨正一步步踏上重返國會過半之路。
川普於4月2日宣布對全球逾180個國家和地區加徵對等關稅,全球貿易格局就此進入重塑狀態;直到今日,多數國家仍視之為猝不及防的毀滅性災難,遲遲難以回過神。
但在這場亂局之中,有位國家領導者似乎早已預知新一波的美中對抗將至,因而早在3月13日,就公開點名中國為《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藉由執行極端台獨路線,顛覆過去70年來美中台三方得以維持和平穩定的架構,讓戰爭就此變成兩岸關係唯一選項。
這位猶如先知般的領導者就是賴清德,他若非獲得上帝的指示,就是有著神機妙算的能力,才能領先全球跳上川普的關稅列車。只是,川普的算盤,是想掏空台灣經濟,還是守護民主陣營?關於這道大哉問,相信民進黨到目前為止仍不願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回顧這段時間以來,陸配亞亞(本名:劉振亞)在社群平台經營「亞亞在台灣」頻道,因發言內容涉及武統等言論,引來移民署出手廢止居留許可,民進黨中央當時也特別出面指控亞亞鼓吹中國侵略台灣,已經超越台灣人容忍底線,政府沒有義務無限包容如此言論。
儘管亞亞的言論內容挑戰了不少台灣人的敏感情緒,但坦白說,亞亞不過是一位小眾網紅,綠營卻從黨中央、行政部門到網軍部隊集體發動打擊,難免令人有種大砲打小鳥之感。
就在綠營以不合乎比例原則的手段發動圍剿之際,賴清德總統又進一步加碼演出,在亞亞案的背景之下,親自主持國安高層會議的會後記者會,提出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所謂「賴十七條」的十七項因應策略,並把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賴清德拋出的訊息雖屬重磅,但確實也令不少人摸不著頭緒,不知為何他要如此天外飛來一筆。然而,幾周後答案似乎揭曉。
川普於4月2日宣布新一輪全球關稅政策,將對多個貿易逆差國實施最高達50%的「對等關稅」後,緊接著又在4月9日政策大轉彎,宣布除了中國以外,授權對等關稅措施暫停實施90天,在此期間僅採取10%的關稅門檻,台灣因而在這道豁免令之下暫時倖免於難。
從賴清德定調對岸是「境外敵對勢力」,到川普發布美國經濟的「解放日」,如果兩者之間不存在關聯性,那麼,還能有什麼樣的合理理由,來解釋賴清德為何敢隻手推翻維持中美台三方平衡的一中精神,讓兩岸關係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
必須說,賴清德在提出「賴十七條」的當下,民進黨所推動的大罷免是欲振乏力,就連黨內也充斥不看好的質疑聲浪,但隨著川普發動關稅大戰,宣告中美經濟對決正式開打,提前拿著「賴十七條」表態站向美國的賴清德,顯然已與川普政府進行了魔鬼交易,因而認定自己有足夠的靠山與能量,親手打破過去70年中美台三方的平衡狀態。試想,如果沒有美國爸爸的支持,台灣有本錢靠自己蠻幹?
對民進黨來說,台獨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法理台獨」,二是「事實台獨」,而早已公告周知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當他喊出所謂的「賴十七條」,就是讓「事實台獨」變成了現在進行式,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只是,此刻將「追求事實台獨」化為行動,對賴清德與民進黨有何好處?推進賴清德個人的「台獨」理念,自是首要目標;再者,如果在「追求事實台獨」的過程中,能因為此舉符合當前川普政府「壓制中國、創造MAGA」的利益,那麼是否可藉此兌換美方對大罷免默許的紅利?答案當然是正面的。
因此,賴清德與民進黨一方面為了追求台獨,二方面為了讓美國成為推動大罷免隱形靠山,那麼,即便明知川普是慾壑難填,也會逼自己毫無上限的傾力滿足對方。要五毛給一塊是基本的,更會把台灣的未來當成支票開給川普,在經濟利益上完全倒貼對方,任由川普賣兄弟茶給台灣,喊價權全盤交由對方,簡單說就是:「美國想要的,什麼都能給」。
台灣能在世界立足,靠的是經濟。所以,順從美方掏空台灣經濟的結果是什麼?答案恐怕會讓人不忍卒睹。
當然,把台灣經濟交給美國,並無法保證民進黨在推動大罷免這件事情上能獲取百分百的勝率。但,看著國民黨此時此刻的窩囊樣,台灣社會正在開始湧現一種氛圍,就是不用罷免教訓這個黨好像對不起自己,朱立倫與藍營袞袞諸公捫心自問,難道不是這樣嗎?
具體而言,國民黨面對綠軍兵臨城下,黨內瀰漫「低調應對」、「躺平不中槍」的失敗主義就罷了,連被藍營視為「第一號戰將」的羅智強,眼見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沛憶、吳思瑤的國民黨青年軍「罷吳四騎士」、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遭檢調搜索約談,最後以20萬交保,身為老闆的羅智強卻只在臉書發文「綠色恐怖正式降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果說,綠色恐怖真已降臨到連「藍營第一號戰將」的人都遭殃,那麼,做出絕食抗議或類似更強力的反抗行動,不是必然且應該做的事情嗎?豈能只寫了幾行字就算了?
羅智強的個人反應,實則為整個藍營的縮影,黨內的立委們,沒有鬥爭的能力就罷了,連正面迎戰的勇氣都提不出,加上毫無領導力的黨主席朱立倫,全身盔甲被敵人扒光,還在安慰自己仍還有雙皮鞋,全黨正努力替自己構成一幅坐以待斃的模樣。如果說,大罷免最終結果若能成功,那麼我們就可以肯定地說,國民黨是自己把自己給罷免掉的。
這樣的事態演進,從上月底的《美麗島電子報》國政民調就可看出端倪。
民調顯示,當民眾被問到行政院提出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被立法院刪減6.6%,行政院長卓榮泰說這是在野黨要擴大民眾不安讓社會更分裂,有高達50.5%的民眾「不認同」卓揆的這項說法,顯著高於「認同」的35.8%。更甚者,當民眾被問到能否接受民進黨透過罷免立委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的完全執政時,有54.3%表示「不能接受」,同樣顯著高於「能接受」的38.3%。
換言之,民進黨力推的大罷免,就主流民意角度而論,既是名不正、亦屬言不順,在敘事上仍未獲得社會普遍性的認同。
弔詭的是,同樣這份民調卻也顯示,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由上次調查的50.5%上升至56.7%,執政滿意度亦自48.6%回升至55.6%,雙雙創下自其就任以來的次高與新高紀錄。
與此同時,民眾對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施政表現,有47.4%表示滿意,較前次調查陡增10.6個百分點,寫下他就任院長以來的新高;至於不滿意的比例則是35.7%,較前次調查減少3.4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亦隨之上揚9.1個百分點,來到52.7%;反觀國民黨則是下滑4.2個百分點來到27.2%,民眾黨亦減少3.3個百分點剩25.2%。
這也令人必須得問,何以多數民眾不認同民進黨的大罷免理由,但賴清德與民進黨的民調卻能逆勢成長?這一波支持度回升,當然不難歸因於「聚旗效應」,也就是當外部壓力升高(如中國頻頻對台進行軍演)之際,透過塑造敵我意識來凝聚支持群眾,轉移焦點並爭取社會正當性。但,國民黨自身的沉淪,不也是造成府院黨不必幹正事也能獲得好民調的「幫手」嗎?
令人遺憾的是,期待國民黨迴光返照,已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接下來,台灣人要做好心理準備,當3月13日賴清德藉由「賴十七條」讓戰爭變成兩岸唯一選項時,近期我方政府面對關稅戰所派出的談判團隊,到底是去美國「談判」還是「被交辦」?當川普掏空台灣成為必然的結果,我們的下場會比烏克蘭的好,還是更糟糕?
更進一步來說,當民進黨政府決心搭上川普的關稅列車高唱台獨萬歲,當賴清德提出「脫中入北」,預示著台灣即將徹底跟中國斷裂,我們與戰爭的距離將只剩幾步的距離?
掏空台灣讓川普得利,罷免成功讓民進黨得利,完成「事實台獨」又能讓台灣得到什麼利益?關於這些問題,台灣人是該盡早做好心理準備,否則哪天最壞情況一旦發生,屆時才倉皇打開川普賣給我們的兄弟茶,可能會赫然發現裏頭什麼牌也沒有,只擺著一張祭文。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賴清德在3月拋出「賴十七條」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幾週後,川普就以中國為狙擊目標發動關稅戰。毫無疑問的,賴清德趕在美中大戰浮上檯面前,用具體行動定錨於美國,意圖爭取川普在政治上的支持;儘管此舉必然讓兩岸陷於戰爭邊緣,但各界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台獨牌」恐怕已成為大罷免的致勝武器;輔以國民黨全黨上下都呈現坐以待斃的弱雞姿態,在在宣告民進黨正一步步踏上重返國會過半之路。
川普於4月2日宣布對全球逾180個國家和地區加徵對等關稅,全球貿易格局就此進入重塑狀態;直到今日,多數國家仍視之為猝不及防的毀滅性災難,遲遲難以回過神。
但在這場亂局之中,有位國家領導者似乎早已預知新一波的美中對抗將至,因而早在3月13日,就公開點名中國為《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藉由執行極端台獨路線,顛覆過去70年來美中台三方得以維持和平穩定的架構,讓戰爭就此變成兩岸關係唯一選項。
這位猶如先知般的領導者就是賴清德,他若非獲得上帝的指示,就是有著神機妙算的能力,才能領先全球跳上川普的關稅列車。只是,川普的算盤,是想掏空台灣經濟,還是守護民主陣營?關於這道大哉問,相信民進黨到目前為止仍不願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回顧這段時間以來,陸配亞亞(本名:劉振亞)在社群平台經營「亞亞在台灣」頻道,因發言內容涉及武統等言論,引來移民署出手廢止居留許可,民進黨中央當時也特別出面指控亞亞鼓吹中國侵略台灣,已經超越台灣人容忍底線,政府沒有義務無限包容如此言論。
儘管亞亞的言論內容挑戰了不少台灣人的敏感情緒,但坦白說,亞亞不過是一位小眾網紅,綠營卻從黨中央、行政部門到網軍部隊集體發動打擊,難免令人有種大砲打小鳥之感。
就在綠營以不合乎比例原則的手段發動圍剿之際,賴清德總統又進一步加碼演出,在亞亞案的背景之下,親自主持國安高層會議的會後記者會,提出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所謂「賴十七條」的十七項因應策略,並把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賴清德拋出的訊息雖屬重磅,但確實也令不少人摸不著頭緒,不知為何他要如此天外飛來一筆。然而,幾周後答案似乎揭曉。
川普於4月2日宣布新一輪全球關稅政策,將對多個貿易逆差國實施最高達50%的「對等關稅」後,緊接著又在4月9日政策大轉彎,宣布除了中國以外,授權對等關稅措施暫停實施90天,在此期間僅採取10%的關稅門檻,台灣因而在這道豁免令之下暫時倖免於難。
從賴清德定調對岸是「境外敵對勢力」,到川普發布美國經濟的「解放日」,如果兩者之間不存在關聯性,那麼,還能有什麼樣的合理理由,來解釋賴清德為何敢隻手推翻維持中美台三方平衡的一中精神,讓兩岸關係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
必須說,賴清德在提出「賴十七條」的當下,民進黨所推動的大罷免是欲振乏力,就連黨內也充斥不看好的質疑聲浪,但隨著川普發動關稅大戰,宣告中美經濟對決正式開打,提前拿著「賴十七條」表態站向美國的賴清德,顯然已與川普政府進行了魔鬼交易,因而認定自己有足夠的靠山與能量,親手打破過去70年中美台三方的平衡狀態。試想,如果沒有美國爸爸的支持,台灣有本錢靠自己蠻幹?
對民進黨來說,台獨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法理台獨」,二是「事實台獨」,而早已公告周知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當他喊出所謂的「賴十七條」,就是讓「事實台獨」變成了現在進行式,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只是,此刻將「追求事實台獨」化為行動,對賴清德與民進黨有何好處?推進賴清德個人的「台獨」理念,自是首要目標;再者,如果在「追求事實台獨」的過程中,能因為此舉符合當前川普政府「壓制中國、創造MAGA」的利益,那麼是否可藉此兌換美方對大罷免默許的紅利?答案當然是正面的。
因此,賴清德與民進黨一方面為了追求台獨,二方面為了讓美國成為推動大罷免隱形靠山,那麼,即便明知川普是慾壑難填,也會逼自己毫無上限的傾力滿足對方。要五毛給一塊是基本的,更會把台灣的未來當成支票開給川普,在經濟利益上完全倒貼對方,任由川普賣兄弟茶給台灣,喊價權全盤交由對方,簡單說就是:「美國想要的,什麼都能給」。
台灣能在世界立足,靠的是經濟。所以,順從美方掏空台灣經濟的結果是什麼?答案恐怕會讓人不忍卒睹。
當然,把台灣經濟交給美國,並無法保證民進黨在推動大罷免這件事情上能獲取百分百的勝率。但,看著國民黨此時此刻的窩囊樣,台灣社會正在開始湧現一種氛圍,就是不用罷免教訓這個黨好像對不起自己,朱立倫與藍營袞袞諸公捫心自問,難道不是這樣嗎?
具體而言,國民黨面對綠軍兵臨城下,黨內瀰漫「低調應對」、「躺平不中槍」的失敗主義就罷了,連被藍營視為「第一號戰將」的羅智強,眼見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沛憶、吳思瑤的國民黨青年軍「罷吳四騎士」、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陳冠安遭檢調搜索約談,最後以20萬交保,身為老闆的羅智強卻只在臉書發文「綠色恐怖正式降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果說,綠色恐怖真已降臨到連「藍營第一號戰將」的人都遭殃,那麼,做出絕食抗議或類似更強力的反抗行動,不是必然且應該做的事情嗎?豈能只寫了幾行字就算了?
羅智強的個人反應,實則為整個藍營的縮影,黨內的立委們,沒有鬥爭的能力就罷了,連正面迎戰的勇氣都提不出,加上毫無領導力的黨主席朱立倫,全身盔甲被敵人扒光,還在安慰自己仍還有雙皮鞋,全黨正努力替自己構成一幅坐以待斃的模樣。如果說,大罷免最終結果若能成功,那麼我們就可以肯定地說,國民黨是自己把自己給罷免掉的。
這樣的事態演進,從上月底的《美麗島電子報》國政民調就可看出端倪。
民調顯示,當民眾被問到行政院提出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被立法院刪減6.6%,行政院長卓榮泰說這是在野黨要擴大民眾不安讓社會更分裂,有高達50.5%的民眾「不認同」卓揆的這項說法,顯著高於「認同」的35.8%。更甚者,當民眾被問到能否接受民進黨透過罷免立委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的完全執政時,有54.3%表示「不能接受」,同樣顯著高於「能接受」的38.3%。
換言之,民進黨力推的大罷免,就主流民意角度而論,既是名不正、亦屬言不順,在敘事上仍未獲得社會普遍性的認同。
弔詭的是,同樣這份民調卻也顯示,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由上次調查的50.5%上升至56.7%,執政滿意度亦自48.6%回升至55.6%,雙雙創下自其就任以來的次高與新高紀錄。
與此同時,民眾對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施政表現,有47.4%表示滿意,較前次調查陡增10.6個百分點,寫下他就任院長以來的新高;至於不滿意的比例則是35.7%,較前次調查減少3.4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亦隨之上揚9.1個百分點,來到52.7%;反觀國民黨則是下滑4.2個百分點來到27.2%,民眾黨亦減少3.3個百分點剩25.2%。
這也令人必須得問,何以多數民眾不認同民進黨的大罷免理由,但賴清德與民進黨的民調卻能逆勢成長?這一波支持度回升,當然不難歸因於「聚旗效應」,也就是當外部壓力升高(如中國頻頻對台進行軍演)之際,透過塑造敵我意識來凝聚支持群眾,轉移焦點並爭取社會正當性。但,國民黨自身的沉淪,不也是造成府院黨不必幹正事也能獲得好民調的「幫手」嗎?
令人遺憾的是,期待國民黨迴光返照,已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接下來,台灣人要做好心理準備,當3月13日賴清德藉由「賴十七條」讓戰爭變成兩岸唯一選項時,近期我方政府面對關稅戰所派出的談判團隊,到底是去美國「談判」還是「被交辦」?當川普掏空台灣成為必然的結果,我們的下場會比烏克蘭的好,還是更糟糕?
更進一步來說,當民進黨政府決心搭上川普的關稅列車高唱台獨萬歲,當賴清德提出「脫中入北」,預示著台灣即將徹底跟中國斷裂,我們與戰爭的距離將只剩幾步的距離?
掏空台灣讓川普得利,罷免成功讓民進黨得利,完成「事實台獨」又能讓台灣得到什麼利益?關於這些問題,台灣人是該盡早做好心理準備,否則哪天最壞情況一旦發生,屆時才倉皇打開川普賣給我們的兄弟茶,可能會赫然發現裏頭什麼牌也沒有,只擺著一張祭文。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