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壅塞衛福部提3對策 醫師工會4聲明回應

2025-02-25 11:35:27   1137

全台醫院急診室壅塞問題持續惡化,多家醫學中心病床供應緊張,導致急診患者長時間等待住院。衛生福利部對醫院壅塞提出3大短期策略、2改革方向。醫師工會回應,調床需要財務誘因、跨院協調名存實亡,急重症給付調整更需時間表,批評衛福部對護理人力荒反應慢一拍。

全台醫院急診室壅塞問題持續惡化,多家醫學中心病床供應緊張,導致急診患者長時間等待住院。衛生福利部對醫院壅塞提出3大短期策略、2改革方向。醫師工會回應,調床需要財務誘因、跨院協調名存實亡,急重症給付調整更需時間表,批評衛福部對護理人力荒反應慢一拍。

根據衛生福利部急診即時訊息統計,截至2月24日下午2時30分,林口長庚醫院的待床人數達123人,台北馬偕78人,台大醫院77人,高雄長庚與高醫皆為76人,部立雙和醫院、永康奇美、中國附醫等也有60人以上的病患滯留急診。

為解決醫院壅塞問題,衛生福利部於2月2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3大短期應對策略,並提出2項長期改革方向,希望緩解急診壅塞情況。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指出,目前醫院急診壅塞的三大主因包括:

1.春節假期影響:今年春節長假長達9天,醫院門診量減少,導致節後大量病患湧入急診,增加醫院負擔。
2.傳染病疫情擴散:近期類流感、諾羅病毒等急性傳染病流行,加上寒流影響,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使急診需求大幅上升。
3.護理人力不足:雖然政府已推動人力留任計畫,但醫療需求快速增加,仍無法完全補足病房照護量能,導致住院病患滯留急診室。

為解決當前問題,衛福部宣布實施3大短期策略,希望透過病床調度、醫療資源分流等方式,緩解醫院負擔:

衛福部推出3大短期應對策略
1.醫學中心強化院內病床調度
•醫院須優先安排急診患者住院,並適度調整特殊病房,提高病床使用效率。
•2月13日至3月15日,健保署允許部分特殊病房調整為一般病床,增加住院容量。

2.加強區域醫院聯防機制
•6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負責協調醫院間病床資源,確保病患可順利轉診。
•強化醫療體系間的聯繫機制,縮短病患等待時間。

3.強化分級就醫資訊宣導
•呼籲民眾輕症應先至社區診所或區域醫院,以減少醫學中心急診壓力。
•由地方衛生局監測各醫院病床狀況,即時提供醫療量能調整建議。

衛福部提出2項長期改革方向
針對長期結構性問題,衛福部也宣布推動2項長期改革:

1.改善護理人力與工作環境
•編列66.85億元公務預算,提高護理人員薪資與福利,減少人力流失。
•優化護病比制度,確保醫療人力資源分配合理。

2.調整健保給付機制
•重新檢討急重症患者的健保給付標準,提高醫院收治重症患者的意願。
•提升急診留觀與治療費用,減少病患滯留急診室的時間,提高病房周轉率。

對於衛福部的應對措施,醫師工會與部分醫療團體質疑現行政策成效有限,並提出多項改善建議:

1.病床調度機制未改善
•許多醫院會保留部分病床供應門診手術患者,例如心導管檢查、常規手術等,這類病患病況相對穩定,且可預測住院時間,因此醫院較願意優先安排入住。
•若政府希望醫院優先收治急診患者,應提供額外財務補助,以提升醫院調整病床的誘因。

2.跨院病床協調困難
•目前醫院之間的病床調度仍依賴電話聯繫,各醫院常回覆「無空床」,導致病患滯留急診。
•各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雖會傳真詢問各醫院是否能接受轉診,但缺乏有效強制協調機制。

3.護理人力短缺未獲解決
•先前政府推動的護理獎勵措施因分配不均,導致部分護理人員不滿,進一步加劇人力流失問題。
•醫師工會建議,政府應調整護病比標準,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獎勵機制,以留住護理人力。

4.健保給付調整進度緩慢
•許多急診病患應在病房接受治療,但因病床不足,必須長時間滯留急診室,然而現行健保制度對急診留觀與治療的給付仍未調整。
•工會指出,政府應提出明確的調整時間表,而非僅表示「研議中」。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衛福部的政策方向雖然有助於緩解壅塞問題,但目前轉診制度仍不足:
•台灣民眾普遍習慣直奔醫學中心就醫,但大醫院病床有限,無法負擔所有急診住院需求。
•高齡化社會來臨,未來醫療需求只會增加,政府應進一步強化醫療分級制度,並提供誘因鼓勵病患選擇適當的就醫管道。

洪子仁強調:「再多的台大醫院,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住院需求,民眾應該建立分級就醫的觀念,才能真正解決醫療資源分配問題。」

目前全台急診壅塞問題持續影響醫療體系運作,衛福部雖已提出應對策略,但醫護團體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加強跨院協調機制,提供明確的財務誘因與健保給付調整計畫,並提出具體執行時間表。後續政策的落實情況,仍需進一步觀察與檢討。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