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公會抗議中藥解釋令 衛福部:強調專業分工

2025-05-05 10:19:56   71

不滿衛福部中藥販售新令,藥師團體號召5000人集結凱道高喊捍衛專業、決不退讓口號,強調中藥若仍屬藥品,就應由藥事人員管理,相關從業人員應經藥師國考認證、把關。

針對衛生福利部於今年(2025年)3月18日發布的《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解釋令,開放修習特定學分並具一年實務歷練者可申請經營中藥販售業務,引發藥界強烈反彈。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下稱藥師公會)於5月4日號召全台超過5000名藥師與藥學生上凱達格蘭大道,疾呼「用藥安全,藥師把關」、「撤回違法解釋令」、「捍衛專業,決不退讓」,要求政府立即撤回此項行政命令,否則不排除每週上街抗爭。

衛福部3月18日公告的「衛部中字第1141860113號解釋令」,明定凡畢業於國內公私立大學中藥或生藥學系者,只要完成35學分專業課程與一年實務經歷,即可向主管機關申請「經營中藥事實證明書」,從事中藥販售業務。該課程涵蓋藥材鑑定、炮製加工、儲存管理、藥理基礎及法規認識等五大領域。

但藥師團體批評此舉形同打開「後門」,放寬原本具專業門檻的藥品販售規範,與《藥事法》原設立的「落日條款」精神背道而馳。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痛批,衛福部未經任何公聽或諮詢,逕自公布解釋令,形同以行政命令凌駕法律。他強調:「修學分不能代表專業,專業必須通過國家考試認證。」

黃金舜表示,若中藥被視為食品,藥界並無異議,但只要其仍屬藥品,就必須由藥師進行管理與監製,否則全民用藥安全將形同無人把關。他並指出,類比而言,難道若未來醫師人力短缺,就開放診所醫師子女修35學分後就能行醫?此種邏輯已「徹底踐踏專業」。

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也指出,過去20年來,藥師駐店管理的中藥行家數從421家成長至1279家,證明藥界並非不願投入中藥領域,而是制度誘因不足。針對部分團體批評藥師壟斷中藥市場,他回應:「問題不在專業把關,而是制度該換水,不是拼命補魚。」

來自中藥世家的台北醫學大學藥師江振聿,現為第四代中藥從業者,他指出,傳統中藥行有「藏私」、「藏步」文化,即便身為家族成員,也難以解讀祖父加密筆記,因此強調不能僅靠師徒制傳承中藥知識。他表示,自己當年為合法繼承藥房選擇就讀藥學系、通過藥師國考,如今政府卻放寬門檻,無異剝奪既有藥師權益。

「中藥雖為天然,卻非無害,其成分複雜,與西藥併用可能導致交互作用。」江振聿強調,專業認證才是守護民眾健康的根本,呼籲政府應正視中藥產業專業化轉型需求,而非以「產業保護」為由鬆綁專業門檻。

對藥界訴求,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回應指出,解釋令針對的對象為中藥商,並不屬於醫事人員範疇,因此要求比照藥師國考標準不盡合理。他強調,中藥從種植、採購、倉儲到炮製均有其專業性,中藥資源學系課程規劃亦遠超西藥教育,是屬於「專業分工」而非削弱專業。

中藥商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慶堂則表示,現今中藥業面臨高齡化與人才斷層危機,若再無法放寬從業門檻,10到20年內恐面臨滅絕。他表示,即便修完課程的中藥人員無法從事調劑業務,也無涉藥師職責,強調:「藥師不需要這麼緊張。」

藥界提出三大訴求:一、撤回「318解釋令」,避免行政命令凌駕法律;二、回歸依法治理,釐清藥品專業界線;三、建立長期中藥政策,兼顧產業發展與民眾安全。若未獲回應,藥師公會表示將持續發動抗爭行動,甚至考慮每週赴衛福部前示威。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