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三讀修正原民會組織法 聘用委員改無給職

2024-12-13 16:25:43   1102

立法院13日針對原住民族委員會組織法進行院會表決,國民黨及民眾黨以人數優勢成功通過修正案,確立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將由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輪流擔任,各族聘用委員改為無給職。

立法院13日針對《原住民族委員會組織法》進行院會表決,國民黨及民眾黨以人數優勢成功通過修正案,確立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將由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輪流擔任,各族聘用委員改為無給職。

此次通過的修正案針對原住民族委員會的組織架構進行多項變更,包括將主任委員由山地與平地原住民輪流擔任,副主任委員則設定3人,其中2人需具山地或平地原住民身分,職務比照簡任第14職等。此外,原民會委員人數維持19至29人,但全面改為無給職,並由主任委員提請行政院長就原住民族代表及相關學者專家聘任。

修法過程中,民進黨立委表達強烈反對,認為相關條文違背原住民族自決精神,且對山地與平地的分類沿用殖民框架,無助於推動真正的原住民族權利保障。民進黨立委伍麗華指出,修法內容未經族人充分討論,且未考量原住民族多樣性,這是「多數暴力」的體現。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則反駁,修法旨在提升制度透明度與公平性,批評現行聘用制度被特定勢力酬庸濫用。她直指現任部分委員與立委助理或樁腳的關係密切,未能真正代表族人利益。

雙方激烈攻防中,高金素梅的指控引發民進黨立委陳瑩的不滿,雙方更因此爆發口頭衝突。陳瑩反擊指高金素梅的助理家屬同樣受聘為國家職員,呼籲針對制度進行檢討,而非聚焦於人身攻擊。

修法草案最初由國民黨立委鄭天財及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提出,內容旨在重新規範原民會的組織運作。該草案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內政委員會聯席會議審查時,已因藍綠意見分歧未達共識,最終交由院會處理。

11月29日,修法草案首次在院會討論時,因民進黨立委上台抗議干擾議事而暫停審查。直至今日,國民黨及民眾黨挾人數優勢,針對修法草案提出再修正動議,逐條表決後最終通過三讀。

【圖片來源:中評社 楊騰凱攝】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