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民調:抗中保台佐肅貪 賴清德支持度坐四望五

2024-07-11 14:42:09   45559


在擁有4成基本盤當靠山、股市一片榮景的雙保險基礎上,賴清德輔以打詐、掃黑、肅貪,預料短期內的民調趨勢會是「坐4望5」,執政百日有機會衝過50%。

記者 吳子嘉/報導

賴清德就職總統屆滿1個月後,《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及滿意度均較520就任初期微幅上升,這意味著在歷經朝野衝撞的風風火火後,他確實在一團混亂之中,成功踏穩了執政的第一步。

其背後有三項關鍵原因,第一,「抗中保台」的鬥爭路線,把台灣區分成不是台獨就是共匪,藉此穩固4成基本盤;第二,國民黨與民眾黨錯失了主流民意所期待的改變方向,讓缺乏亮點的新政府得以遁形;第三,台股屢創新高,經濟負向評價寫下過去18年來新低,經濟上的激情大幅抵銷政治上的失落。如今,賴政府進一步鎖定自家的鄭文燦查弊,儘管必然引來黨內互殺、秋後算帳的解讀,但重磅打貪的動作,必然有助贏得流失的年輕選民認同,對擴大支持基礎將是利大於弊。

國台辦日前公布「懲治台獨22條意見」,賴清德回應表示,不管是台灣派、中華民國派、中華民國台灣派,在中共眼中都是台獨,「台灣只有一個政黨不是台獨,就是統一促進黨」。他同時也強調,「懲治台獨22條意見」適用範圍包山包海,型態與對象非常廣泛,「台灣9成以上的民眾都有可能受到波及」。

賴清德的這兩段說法,交叉配對後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概念,就是賴清德把台灣人分成兩類,也就是9成的台獨與1成的共匪;而區分法就是只要不認同台獨,那麼你就是共匪。如此一來,抗中保台就進一步從原先的「製造外部敵人」,變成「從內部找敵人」,以簡單粗暴的二分法,從根本上摧毀反對黨的正當性。

雖說分類本身就是一種惡意,如同文化大革命的造反派以全盤否定手段鬥倒當權派,又或是納粹以種族區分誰能活、誰該死,但對於有獨裁傾向的領導者來說,用二分法對人民扣帽子、安罪名,對政權的維穩效果卻是奇佳無比。

具體而言,自520新政府就職以來,無論是國會改革法案、王義川揭露的執政黨監控民眾電信個資,及府院黨接連從各方面指控在野黨圖謀將台灣賣給中國大陸,所有新政府所創造出的「高光時刻」,全都與朝野間的衝突有關。弔詭的是,從民調來看,主流民意對這幾件事的看法,顯然與賴政府的立場是背道而馳。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6月國政民調顯示,民眾對於國會改革法案三讀後,行政院提起覆議遭立法院否決,賴清德總統又進一步聲請釋憲,有44.8%的民眾認為這是新政府與在野黨的權力鬥爭,僅32.7%認為是民主體制的正常運作,這顯示有將近半數民眾認為國會改革法案的覆議、釋憲是在搞鬥爭,無論這些人對法案的支持與否,應當沒人會樂見政府興於政治鬥爭。

當民眾被問到,執政黨如果要求或委託電信業者,利用申辦手機的用戶資料庫去比對民眾參加的政治活動,這種作法對傷害民主和侵犯人權嚴不嚴重?有52.4%認為非常嚴重,25.5%認為還算嚴重,僅10.1%認為不嚴重,亦即有將近8成民眾認為王義川所自曝的作為嚴重違背民主與人權精神。

更甚者,對於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指控國民黨和民眾黨配合中國製造民眾恐慌,透過立法院修法擾亂政府、影響未來選舉然後奪取政權的說法,民調顯示有57.3%的人不認同他的說法,僅30.2%認同,代表主流民意對於民進黨接連拋出的恐嚇牌並不埋單。

換言之,賴政府就職後的幾項重大事件,其實都是站在多數民眾的對立面,既然如此,為何賴清德的信任度會增加0.7%至53.7%,執政滿意度也增加2.4%至47.6%?反觀不信任度與執政不滿意度,則分別為36.3%、34.7%,顯示民眾對賴清德個人的正向評價,是高於負向評價。這難免讓人狐疑,為何主流民意明明不滿於執政黨製造兩岸恐慌、藉釋憲進行政治鬥爭、侵害電信個資,為何對賴清德又會出現正面評價高於負面評價的看法?

必須說,賴清德的「抗中保台」鬥爭路線,把台灣區分成兩類,也就是九成的台獨,與一成的共匪,無論今年初未投票給他的人是否認同這種切割,但對於把票投給他的4成選民來說,卻會更加堅信台獨的主流性與發展性,因為無論是中華民國派或中華民國台灣派,舉凡與「中華民國」有關者,都不被北京所接受,既然如此,就會更加堅信台獨終將萬法歸宗。

因此,雖然新政府上任以來,確實如同朱立倫所言「沒一天安寧過」,但在「抗中保台」的路線上,賴清德之於基本盤,確實有著「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的我自一口真氣足。

不可諱言的是,身為少數的執政黨,如果只有衝突,卻沒有妥協,何來進步。賴政府在4年任期內,不可能光有抗中保台這一招半式打天下,但至少到今天為止,國民黨與民眾黨雖能主導立法院議案的進展,並順利完成國會改革法案的三讀,但不曉得是刻意放水,還是不懂得如何運用手中的尚方寶劍,他們擁有國會調查權後揮出的第一刀,竟是難以普遍引發社會共鳴的「鏡電視案」,而不是劍指涉嫌違法掌握行動個資的老大哥,或是迄今仍真相不明的疫苗採購、小吃店快篩或超思雞蛋。

如果說,在野黨真心認定鏡電視案攸關台灣的第四權是否已被政府掌握,那麼,至少也應鎖定已遭行政法院多次打臉的NCC撤照中天案來著手,如此才會讓國會調查權的動用更加名正言順。只是,國民黨與民眾黨似乎錯估主流民意的期望,終而讓國會改革上路的第一步落得雷聲大、雨點小。而這段時間引來的朝野紛擾,當然也遮蓋了賴政府缺乏亮點的事實。

如今,台股屢創新高,市值擠進全球第9,連擦鞋童都開始運用資本利得賺快錢,這樣的氛圍,對於高度關注經濟的台灣人來說,確實很容易因為經濟上的獲利而忽視政治上的紛擾,只要Show Me The Money,無論政治怎麼吵都不是那麼重要。

尤其,民眾對蔡英文政府確實普遍存有貪腐的質疑,如今賴清德就任不過1個多月就出手查弊,且鎖定的對象還是前朝指標性人物之一的鄭文燦,無論此舉的初衷是否為黨內鬥爭,至少在「反貪腐」這件事情上,賴清德已經用行動給了大家一個初步的交代。

在擁有4成基本盤當靠山、股市一片榮景的雙保險基礎上,賴清德輔以打詐、掃黑、肅貪,預料短期內的民調趨勢會是「坐4望5」,執政百日有機會衝過50%。由此也能想見,京華城、北士科、台智光等案纏身的柯文哲,勢必也將在反貪腐的浪潮下被列為肅貪重點。

雖然,司法偵辦柯文哲更容易引來政治追殺的質疑,相對挺柯的年輕選民是否會因此轉向挺賴仍不得而知,但至少,當初這群年輕人就是因為不滿蔡政府的貪婪而棄綠轉白,如果某天柯文哲也被證明操守有問題,那麼,棄白返綠就不會是不可能。

至於賴清德在黨內發動的肅清行動,是否可能物極必反?甚或砍敵人砍到自己無人可用,因而引發派系群起反撲?當然有可能。只是,政治前方一寸盡是黑暗,這些事對於上任未滿2個月的賴清德而言,絕非他此刻該煩惱的事,顧好眼前顧得了的樁,先求紮穩馬步,才是重點。

【圖片翻攝自總統府網站】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