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美壓力 郭正亮:賴清德言論轉低調

2017-09-30 10:10:28   2056

郭正亮指出,賴清德是非常謹慎的人,會這樣發言絕對不是失言,「是經過政治盤算」,賴想抓住獨派支持者,加上新潮流力挺,以及扁系支持,賴認為他的支持度會超過蔡英文,但賴沒想到引起的兩岸或是國際後續效應。

有關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在立法院回答立委質詢說他是台獨政治工作者,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賴清德是非常謹慎的人,會這樣發言絕對不是失言,「是經過政治盤算」,賴想抓住獨派支持者,加上新潮流力挺,以及扁系支持,賴認為他的支持度會超過蔡英文,但賴沒想到引起的兩岸或是國際後續效應。

至於賴清德29日發言轉趨低調,郭正亮認為,應該是察覺到美方以及中國大陸的壓力,看到後續影響的嚴重性。

郭正亮說,賴清德日前發言還提到,他是台獨政治工作者,「不管在任何職務」,這是一種政治表態,「塑造他的兩岸風格與蔡英文不同」,賴不是失言,是想過才講出來的,賴不是會亂說話的人,尤其是這種必考題。

郭正亮也說,賴清德日前的發言當然會引起誤會,蔡英文9月24日民進黨全代會才提到要「形成新論述」,過兩天賴清德就提到台獨主張。蔡是第一次在黨的場合提到「中國崛起的現實」,就是要跳脫現在的框架,審視台灣在國際中的戰略地位,「不要傾中或是反中」,「也不要情緒性的仇恨」,「蔡希望堅持主體意識尋找與對岸合作新模式」。

郭正亮對中評社說,新論述有很多可以填空的地方,但是賴清德台獨論述、邏輯,會把民進黨拉到比蔡英文520就職論述更激進。加上賴說不管什麼職位都一樣主張,「未來若是國家領導人,也是這樣嗎?」「賴要站在凝聚領導人的身分,尋求台獨嗎?」

郭正亮表示,要判斷蔡英文9月24日全代會演講稿的醞釀,要觀察蔡是否會要在雙十演說有進一步論述,因中共十九大於10月18日開始,全代會是新論述布局的開始,十九大之前若看到蔡的新論述,台灣才不會成為被打擊的對象,因為接著美國總統川普要又去中國大陸進行「習川會」,蔡必須要在10月底拋出新論述。

郭正亮對中評社分析,蔡英文原本預期9月24到雙十演說前,要慢慢「堆磚」,但是賴清德台獨言論把兩岸論述拉到比蔡英文520就職更激進的論述,雙十演說之前都會是賴的新聞。

他表示,蔡英文身為一個國家領導人,要兼顧國內民眾、兩岸以及國際社會的反應,蔡了解她的論述,都是針對台灣民眾、國際社會,最主要是美國,但賴清德只想到針對台灣,希望台灣民眾鼓掌,中國連溫和派學者都對賴發言採強硬態度,現在不知道中國大陸會拉抬到什麼程度,但或進逼總統府要表態,府也必須與賴切割。

郭正亮說,中國大陸要求在中國境內的朝鮮公司120天內關閉,這是中方要給美國好處,那台灣問題呢?美國現在說不支持台獨,會不會跟進說反對台獨?中美新的聯合公報是否會要求美國要不要給一些口惠表態?

他表示,賴清德的說法引起中國動作,中國籌碼太多了。軍機繞台可能會再度發生,原本氣氛在全代會後,希望中國大陸對蔡英文有期待感,但現在會被質疑蔡政府玩兩手策略,蔡英文要花更大的心力去經營新論述。

郭正亮認為,蔡英文在全代會提到中國崛起,蔡首次在黨的場合點出這個議題,這個說法已經跟520就職時不同了,蔡已經預期中共十九大會提強國論述,蔡現在要讓台灣民眾接受這個現實,因此兩岸論述上,有些事情不能太逞強。

他對中評社說,有關中國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等,蔡英文可能會有新說法,對於中國崛起,台灣要接受這個現實,是否在新南向政策上與一帶一路有合作效應等。

郭正亮說,蔡英文準備要回應中國大陸十九大之後情勢,「準備要拿出答案」,但不是兩岸定位上的一個中國,而是引導到新的答案。既然兩岸定位無解,蔡引導到其他的方式、新模式,在中國強國論述下,台灣在亞洲新互動模式要出來。

郭正亮說,蔡英文不會去回應賴清德台獨論述,就按照自己的步驟去鋪陳論述,但不會調整黨綱,主要是政策上的連動,比如美國會加入亞投行後,台灣是否能加入?台灣在一帶一路上,要不要有正面角色。

他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中日建交45週年酒會,這是15年來第一次,「中美日都在喬事情」,是美日中和解的開始,年底的「川習會」應該會有好的發展,對朝鮮會更用力,台灣應該要好好思考怎麼回應美日中的發展。

【中評社/記者黃筱筠】【圖片來源:中評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