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數」時代的新政治

2024-02-02 18:37:49   36043

如果三大政黨體察大勢,且知所因應,將給國家的整合與團結帶來新的契機,可以促進民主政治的良性發展。三黨如能為了國民的福祉,拋開恩怨,解開心結,攜手同力,將可為台灣共同打造美好的未來。

陳國祥/評論

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的「雙少數」結果,確定了台灣進入多黨制政治時代,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展現關鍵少數左右政局的力量。台灣的民進黨全面執政時代一去不復返,全體選民共同寫下歷史的新篇章,將民主政治導入協商性、妥協性與共識性的新時代。

選舉過程雖然互有交鋒,但選舉過後,台灣民主不得不歸零校正。各個政黨都無法主導政局,必須和解,必須相互讓步。如果三大政黨體察大勢,且知所因應,將給國家的整合與團結帶來新的契機,可以促進民主政治的良性發展。三黨如能為了國民的福祉,拋開恩怨,解開心結,攜手同力,將可為台灣共同打造美好的未來。

台灣沒有撕裂的本錢,沒有對立的理由,面對當前內內外外各種嚴峻的挑戰,朝野之間、政黨之間、族群之間必須和衷共濟,各守本分,各盡所能,一起為國家與民眾的利益打拚到底。三個具關鍵性影響力的政黨必須將國家的利益擺在政黨的利益之上,拋棄本位主義,對於所有政黨、所有民間團體與組織,都給予高度的尊重。而且要棄絕清一色的格局,用人唯才,博採眾議,組成最強的團隊,走最正確的道路。

這次選舉結果,各黨都沒有得到半數以上民眾的選票,國民黨在立法院雖然居於最多數,同時順利取得正副院長,但也沒有取得過半席次。國民黨沒有傲慢的本錢,民進黨面對「雙少數」的情況,執政更是窒礙重重,必須謙卑為懷,包容為重,絕不可一黨、一人包攬一切政策與資源。如果不能廣泛徵詢,協調折衷,尋求共識,執政必然寸步難行。

民進黨雖然繼續執政,但已非多數統治,也無法掌握國會多數,因此必須創新檢討現行政策。除非確實符合國家的利益與民眾的福祉,才能繼續執行下去;未來各種重大施政方針與立法,一定經由立法院黨團徵詢各黨的意見,密切協商,尋求最大的妥協與合作空間。畢竟,人民就是國家的主人,所有憲法和法律賦予人民的權利,都必須依法尊重,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與參與政治的權利。

當前國家最重要的急務是緩和兩岸關係,恢復官方協商與交流。凡是過去不當限縮的交流,儘快回復;凡是有利於兩岸民眾的事,雙方儘快協商確定;凡是有助於兩岸和平相處的事,也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向前邁進。選舉過後,兩岸關係將進入新的時代,政黨之間必須以協商取代對立,互相尊重取代相互施壓。兩岸關係錯綜複雜,基本準繩先要確定,就是要在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之下,展開對話,降低緊張,同時做好戰備,確保台灣的安全。

在選舉期間,三黨候選人對選民做了一些承諾,執政黨不能將這些承諾當作選舉語言,而須廣泛吸納,列為執政的方針與要求,全力推動落實。民眾的事就是政府的事,各黨承諾的事就是執政黨及在野黨使命必達的事。三黨只有合縱連橫才能成事,民進黨再也無法像過去八年一樣,獨攬立法院最終決定權,必須揚棄民眾黨所說的「贏者全拿的權力傲慢」。

民進黨必須從權力的神壇走下,所有重大政策、立法、預算與部分人事案,都必須與在野黨協商,否則將政不出行政院,成為一個跛腳執政黨。民進黨全面執政八年,將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與運作基礎完全毀棄,將立法院變成民進黨完全掌控的立法局,不但將在野黨踩在腳底下,完全不尊重,且閹割了立法院的自主性功能,對施政全然喪失監督與制衡功能。「好辦事」成為過去八年強勢行政權與弱勢立法權的關係,在這種如臂使指的權力關係,立法院通過許多惡法,通過許多浪費公帑的預算案,通過許多酬庸性與奴才性的人事案,對於行政院的政策與施政更無監督作用。

經過民進黨濫權腐化的八年,現在的民意主流是要將國家利益置於黨派利益及個人利益之上,期待藍綠白三個政黨捐棄政黨與派系本位主義,朝野共同攜手為台灣打造一個能夠有效監督行政權的專業國會。這是各黨必須呼應的民意衷心之所向,也是同為在野的國民黨衷心之所願。朝野三大政黨務必秉持同樣理念,體現折衝妥協的民主文化,凡事充分協商,尋求共識,減少對抗,緩和鬥爭。

立法權的行使本來就應在尊重少數的前提下服從多數,執政的民進黨既然不是多數,完全沒有凌駕在野黨的條件。大選結果顯示高達6成民意期待政黨輪替落空後,希望看到國會出現強而有力的監督制衡力量,導正過去8年立法院形同行政院立法局的一黨獨大狀況。為了發揮行政與立法兩權分立的制衡功能,同時順應民意走向,在野兩黨更應整合力量,對執政黨發揮監督與制衡作用。這才是民主政治分權制衡的本義。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
作者介紹
  • 陳國祥

    陳國祥,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現為傳媒顧問。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