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蟲害加劇 農業部盼立法促植物診療師襄助

2023-12-26 18:21:09
3031
第3屆永續善農獎今天出爐,由農民、試驗單位、企業共9名獲獎。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強調,IPM是整合各方推動的防蟲害模式,氣候變遷蟲害加劇,盼速立法讓更多植物診療師投入。
綜合報導,第3屆永續善農獎今天出爐,由農民、試驗單位、企業共9名獲獎。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強調,IPM是整合各方推動的防蟲害模式,氣候變遷蟲害加劇,盼速立法讓更多植物診療師投入。
陳駿季指出,台灣有機友善生產及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的耕作面積共計約占耕作面積的2成,還有8成耕作面積要落實品質管理;而IPM是需要各方通盤合作推動的整合性病蟲害防治模式,隨著氣候變遷,病蟲害爆發較不能預測、發生頻度加劇,希望將IPM推廣全台。
他並說,推行IPM,可透過監測提早預警、推動防治措施,可減少用藥且不影響農民收益,希望立法院下個會期通過植物診療師法立法,讓更多植物診療師投入推動。
據農業部網站新聞,農業部於今(26)日舉辦第三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頒獎典禮,由陳駿季代理部長親自頒獎,肯定「現場操作組」9名入圍者、「技術創新組」3名得獎者,與「行銷推廣組」3名得獎者在推行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的努力與貢獻,並當場揭曉「現場操作組」3名得獎者;共9名得獎者獲頒永續善農獎IPM Award獎盃、獎狀及獎金10萬元,另6名入圍者也獲頒獎盃及獎狀,表揚其從事IPM上的優秀成效。
現場操作、技術創新、行銷推廣三組各具特色
頒獎典禮現場揭曉「現場操作組」3名得獎者,分別為王柏鈞先生、陳裕融先生及黃文慶先生。王柏鈞先生返鄉後投入設施花胡瓜生產,他重視營造健康的生產環境,調整噴藥車壓力與噴頭間的距離,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黃文慶先生強化草莓苗期病蟲害管理,善用瓢蟲及黃斑粗喙椿象等天敵昆蟲,花費兩天釋放天敵,即可達到兩個月的蟲害防治效果;陳裕融先生重視短期瓜類、牛番茄種植時的葉片通風性,徹底落實田區衛生等預防措施,並透過即時監測、及早防治,克服金門難以取得防治資材的困難。
「現場操作組」的得獎、入圍者除了從父執輩接手的農二代,也有從不同行業跨界投入的農友。他們除了充分認識田間有害生物、掌握作物生理特性,透過肥培管理、草生栽培、擴大行株距等預防措施,營造不利害物發生的環境,落實監測分析,優先選用友善資材,精準施藥並減少藥液使用量。藉由結合IPM、產銷履歷、質譜快檢,強化農產品食品安全生產,也獲得消費者的實質購買支持。除了於自己田區落實IPM,他們也集結團隊,或於產銷班、協會推廣理念,熱心分享並協助其他農友導入IPM。
「技術創新組」以IPM核心概念為基礎,將創新與既有的防治技術加以整合及推廣應用。3組得獎者各具特色,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輔導農友改變草莓育苗模式並改善管理技術,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旋轉式避蛾燈並建立吸果夜蛾綜合管理技術,農業試驗所篩選百香果健康母本株,輔導育苗場生產健康種苗並研發友善防治技術。3組得獎者多元防治技術深獲農友肯定,協助農友達成兼具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之生產模式。
「行銷推廣組」得獎者需對IPM有正確認知,進而引導農民操作行為的輔導推廣、消費概念的行銷推廣等多元面向。得獎者金門縣農會透過技術輔導、行銷推廣,建立奠基於IPM精神之「金門安全蔬果」標章體系;家樂福導入「家樂福嚴選生鮮」制度,以IPM為核心推動環境友善耕種及食品轉型;斗南鎮農會致力於輔導農友多元管理,降低友善耕作成本,「他里霧農食節」成為雲林友善農業的代表活動。
鼓勵產銷研導入應用 創造農業永續經營
農業部表示,「永續善農獎IPM Award」旨在發掘全國成功案例,藉以提升消費端的認同以形成拉力、提高研發端的投入以形成推力,並選拔優良產地端的案例以強化執行力,透過相互學習及觀摩,提升國人對IPM的認知及促進IPM技術擴散。獲獎者未來將持續協助推廣IPM,提升國內農業生產技術與農產品食用安全,創造農業的永續經營。
相關資訊及得獎者影片歡迎於永續善農獎官方網址查詢:https://ipm-award.mystrikingly.com/
陳駿季指出,台灣有機友善生產及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的耕作面積共計約占耕作面積的2成,還有8成耕作面積要落實品質管理;而IPM是需要各方通盤合作推動的整合性病蟲害防治模式,隨著氣候變遷,病蟲害爆發較不能預測、發生頻度加劇,希望將IPM推廣全台。
他並說,推行IPM,可透過監測提早預警、推動防治措施,可減少用藥且不影響農民收益,希望立法院下個會期通過植物診療師法立法,讓更多植物診療師投入推動。
據農業部網站新聞,農業部於今(26)日舉辦第三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頒獎典禮,由陳駿季代理部長親自頒獎,肯定「現場操作組」9名入圍者、「技術創新組」3名得獎者,與「行銷推廣組」3名得獎者在推行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的努力與貢獻,並當場揭曉「現場操作組」3名得獎者;共9名得獎者獲頒永續善農獎IPM Award獎盃、獎狀及獎金10萬元,另6名入圍者也獲頒獎盃及獎狀,表揚其從事IPM上的優秀成效。
現場操作、技術創新、行銷推廣三組各具特色
頒獎典禮現場揭曉「現場操作組」3名得獎者,分別為王柏鈞先生、陳裕融先生及黃文慶先生。王柏鈞先生返鄉後投入設施花胡瓜生產,他重視營造健康的生產環境,調整噴藥車壓力與噴頭間的距離,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用量;黃文慶先生強化草莓苗期病蟲害管理,善用瓢蟲及黃斑粗喙椿象等天敵昆蟲,花費兩天釋放天敵,即可達到兩個月的蟲害防治效果;陳裕融先生重視短期瓜類、牛番茄種植時的葉片通風性,徹底落實田區衛生等預防措施,並透過即時監測、及早防治,克服金門難以取得防治資材的困難。
「現場操作組」的得獎、入圍者除了從父執輩接手的農二代,也有從不同行業跨界投入的農友。他們除了充分認識田間有害生物、掌握作物生理特性,透過肥培管理、草生栽培、擴大行株距等預防措施,營造不利害物發生的環境,落實監測分析,優先選用友善資材,精準施藥並減少藥液使用量。藉由結合IPM、產銷履歷、質譜快檢,強化農產品食品安全生產,也獲得消費者的實質購買支持。除了於自己田區落實IPM,他們也集結團隊,或於產銷班、協會推廣理念,熱心分享並協助其他農友導入IPM。
「技術創新組」以IPM核心概念為基礎,將創新與既有的防治技術加以整合及推廣應用。3組得獎者各具特色,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輔導農友改變草莓育苗模式並改善管理技術,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旋轉式避蛾燈並建立吸果夜蛾綜合管理技術,農業試驗所篩選百香果健康母本株,輔導育苗場生產健康種苗並研發友善防治技術。3組得獎者多元防治技術深獲農友肯定,協助農友達成兼具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之生產模式。
「行銷推廣組」得獎者需對IPM有正確認知,進而引導農民操作行為的輔導推廣、消費概念的行銷推廣等多元面向。得獎者金門縣農會透過技術輔導、行銷推廣,建立奠基於IPM精神之「金門安全蔬果」標章體系;家樂福導入「家樂福嚴選生鮮」制度,以IPM為核心推動環境友善耕種及食品轉型;斗南鎮農會致力於輔導農友多元管理,降低友善耕作成本,「他里霧農食節」成為雲林友善農業的代表活動。
鼓勵產銷研導入應用 創造農業永續經營
農業部表示,「永續善農獎IPM Award」旨在發掘全國成功案例,藉以提升消費端的認同以形成拉力、提高研發端的投入以形成推力,並選拔優良產地端的案例以強化執行力,透過相互學習及觀摩,提升國人對IPM的認知及促進IPM技術擴散。獲獎者未來將持續協助推廣IPM,提升國內農業生產技術與農產品食用安全,創造農業的永續經營。
相關資訊及得獎者影片歡迎於永續善農獎官方網址查詢:https://ipm-award.mystrikingly.com/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