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適合再由「獨派」人士主政嗎?

2023-08-22 12:14:07   18360

民眾的選擇仍是全然自主,但選擇的後果將會變得非常「有感」;如果願意承擔經貿損失的後果,乃至於對兵凶戰危無所畏懼,讓「獨派」繼續執政也是求仁得仁,只要不後悔莫及就好。

陳國祥/評論

中共對台反獨促統壓力步步升高,以前為了爭取台灣民心,經貿措施盡量惠台,但政治效益不彰,近期趨於強硬,擺明不讓當政的民進黨政府續享優惠,而且擺出區別對待態勢,對「獨派」不假辭色,藍營人士出面協調則一切好商量。

現在總統大選展開,中共加大動作對台發出警訊,意思是如果繼續讓民進黨執政,經貿制裁措施將雷雨交加;反之,則繼續微風吹拂。

日前大陸商務部發言人宣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最新進展,表示將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國台辦發言人跟進表態支持。北京首度對取消ECFA惠台措施鬆口,再結合對台灣聚碳酸酯開徵臨時反傾銷稅、暫停輸入台灣芒果的動作,總結起來就是:台灣人民看著辦!

中共先前惠台,現在施壓,都是政治考量。數月前啟動的對台貿易壁壘調查,近日對台聚碳酸酯徵反傾銷稅或暫停輸入芒果,基本上都是「經濟歸政治」的考量。民進黨反九二共識,執政前也反ECFA,後續談判又無疾而終,早想叫停ECFA,但基於統一優先,繼續「讓利」,ECFA早收清單539項零關稅優惠延續至今。大陸官方早就說了,「不要等到路燈熄滅的時候,你才感受到他的存在」。好吧,台灣人民既然不領情,還再支持「台獨」政黨當家,我還客氣什麼?所以,姿態越來越明顯,若再由民進黨掌政,則今後「沒收」對台零關稅待遇、恢復加稅,甚至以對等規格禁止台灣2509項產品進口,都列在議事日程表上。除非換上非綠人士當政,重新回到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

中共當局雖說對台灣選舉不介入、不站邊,但對台措施的弦外之音無非是要台灣人民選邊站,要承受選邊後的不同後果。大陸最近對台經貿動作頻頻,話語不斷,意在尋求繼續執政的民進黨以及民調領先的賴清德。中共的準備動作有其理據,無法將其視為純粹的政治考量,因為台灣對大陸經貿確有歧視性,非公平性政策信而有徵。中共商務部近期宣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涉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非歧視原則」、「普遍取消數量限制原則」等規則,將依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採取相應措施,確實不能說其師出無名。比較準確的解讀是,先前以軍事手段宣示「反台獨、反介入」立場,增加經濟手段,讓台灣同時承受軍經的雙重壓力,兩者相互為用,希望台灣人民看清其政策「路線圖」,自求多福,知所抉擇。

中共當局過去選前的一些言行刺激台灣民眾,助長反中情緒,反而幫了「獨派」的忙,所以越來越謹慎操作,以免再讓民進黨撿到槍而操弄選情。這次大選看到非綠整合困難,賴清德賴一路領跑,焦慮之情在所難免。尤其他的政治DNA確屬「獨派」,而且性格偏執,一旦當選必使兩岸關係更無轉圜餘地,因此必須為兩岸關係惡化做好準備,而且要讓台灣民眾看出其「陽謀」,所以打開對台政策工具箱,取出經濟牌,提早「亮劍」,讓台灣民眾看清楚後續發展。台灣出口已連11黑,今年經濟成長保2困難,一旦大陸要求台灣依WTO規範開放市場,否則以加徵關稅制裁,台灣農業與鋼鐵、工具機、紡織業、石化等製造業都將蒙受重大傷害,經濟前景更加灰暗,受創業者與民眾無可計數。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雖倡議「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融合發展概念,目的是要為兩岸「心靈契合」累積更豐厚基礎,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現在一切莫如防獨(毒)急,不給台灣民眾下馬威,更待何時?如果民進黨再勝選,中共可能單方選擇項目,對台實施經貿制裁,做為對台用武之外的非和平手段。有一位大陸學者說過:「良好的政治關係,一直是良好經貿關係發展的前提條件。」一旦對岸決定「公事公辦」,按照經貿規範處理兩岸經貿,甚至藉取消ECFA後,則道理與法律都不站在台灣這邊,無論如何責罵對岸政治化操作,也於事無補,只能默默承受自己選擇的後果。

台灣民眾當然不必隨者中共的節奏舞動,但也必須看清,兩岸關係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經貿將被武器化,選擇不同政黨執政,所受到的對待截然不同。民眾的選擇仍是全然自主,但選擇的後果將會變得非常「有感」;如果願意承擔經貿損失的後果,乃至於對兵凶戰危無所畏懼,讓「獨派」繼續執政也是求仁得仁,只要不後悔莫及就好。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 陳國祥

    陳國祥,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現為傳媒顧問。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