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與侯友宜政黨盤的相關度
.jpg)
2023-04-06 09:48:27
17485
國民黨政黨形象下跌,侯友宜趨勢也持續下跌,但三月民調裡不論是總統和政院,甚或是民進黨政黨形象都向上升之際,賴清德的民調卻逕自下跌了3%,顯然賴清德在上任黨主席之後,清楚地走出自己的總統競選之路。
陳敏鳳/評論
美麗島三月國政民調出爐,國、民兩黨的最可能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和侯友宜在三人組合中,支持度都分別向下跌了3%及2.8%,不過,這二人的民意支持度與其所屬的政黨盤似乎各相逕庭。國民黨政黨形象下跌,侯友宜趨勢也持續下跌,但三月民調裡不論是總統和政院,甚或是民進黨政黨形象都向上升之際,賴清德的民調卻逕自下跌了3%,顯然賴清德在上任黨主席之後,清楚地走出自己的總統競選之路。
賴清德與民進黨及行政團隊的民調趨勢,在11月九合一選舉結束後,曾一度趨同地向下掉,但從12月開始宣布競選黨主席後,賴清德的民調即反轉向上,甚至從輸給侯友宜反轉倒贏12%左右,尤其在就任黨主席之後,切割了學倫及黑金問題,讓其民調明顯反轉,至於總統、政院及政黨一直到改組後才止跌回彈,如今府院黨民調反彈,賴民調微微下滑,雙方民調趨勢呈現背離二個多月,未來如何值得注意。
若說政院、總統的民調走勢,與賴清德的走勢不一致,或可理解,但民進黨政黨走勢與黨主席賴清德的走勢不一致,倒是頗耐人尋味。或許民調起伏未超過誤差範圍,或者大眾認知之中,賴是下屆總統參選人的形象遠大於黨主席及現任副總統的職位,因此與之切割看待。
賴清德的支持度若與行政部分甚至政黨盤走勢不一致,等於不牽連不影響,對賴清德也許是利大於害的現象。
一般認為,執政固然有諸多執政資源可以運用,但執政的包袱遠勝於這些資源可能帶來的傷害,否則一旦執政利用資源成為永續執政黨,就不會有政黨輪替的現象,而執政不當的執政包袱正是政黨輪替的主因,扁、馬下台後都政黨輪替不就是如此嗎?
甚至2019年的蔡英文總統也是受了執政包袱問題,民調低到谷底,若非香港問題及習近平的元旦談話,蔡英文當年是否連任,還有很多不確定。
因此,賴清德的民調與執政不掛勾,當然可以不受執政包袱牽連,但如果執政良好,也不能加給賴清德好處,就像三月這次民調一樣,總統和行政院長及政黨都向上升,但一對一對上侯友宜時,的確是也上升,可三人組合裡卻下滑了。而三人組合是2024年選舉最可能出現的組合。
不只如此,民進黨的政黨形象也往上升,但三人組合裡的賴清德民調卻依然往下跌,而民進黨主席正是賴清德。這真是有趣的問題,若賴的民與黨的民調也切割了,那關鍵會是三人組合裡的第三方柯文哲的變動?而不是賴清德的政或者黨。這種趨勢是不是還會保持下去,又會對選戰有何影響,當然接下來的民調可以再來印證。
賴清德如此,但侯友宜的民調則完全相反,侯總統支持度的民調與國民黨政黨民調,甚至於其個人在六都滿意度的表現連結度很大。
這顯示侯友宜雖是目前國民黨有意於2024年參選人中民調最高者,但他即使被提名仍是一個弱勢的候選人,而非最強母雞,侯可能沒有辦法主控他所屬的政黨盤,甚至可能要靠政黨盤拉抬的候選人。這在選舉中,朱立倫的角色可能要與其並肩而排、平分秋色。
若拿韓國瑜來當對照組,可能更清楚。韓國瑜雖是2020年敗選之將,但他卻有操控大局之勢,也不必管國民黨盤勢如何,韓是大於政黨支持度的候選人,是個強勢參選人,如今就算無緣於2024,但列入黨中央的民調也有其參考價值,至少其擁有的韓粉仍有高凝聚力,這些人很多是無法支持侯友宜的,黨中央列入韓國瑜有利於未來整合。
侯友宜六都首長多年來高居第一名,但從九合一之後三個月卻因參選總統問題處理不當,不僅民調反落後於賴清德,六都優等生也失去優勢,作為一個總統級的候選人來說,要操盤全局,不足的可不只是那麼一點點什麼國際外交常識而已。
侯友宜要能勝選,不只要拉政黨盤、個人盤甚至柯文哲的民眾黨也要能壓制,4月7日前總統馬英九及蔡英文總統都將返台,侯友宜你要如何評論呢?你對自己參選總統及新北市的規劃安排又是什麼?都是一道道難過的關卡。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來源:總統府網站、中評社】
美麗島三月國政民調出爐,國、民兩黨的最可能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和侯友宜在三人組合中,支持度都分別向下跌了3%及2.8%,不過,這二人的民意支持度與其所屬的政黨盤似乎各相逕庭。國民黨政黨形象下跌,侯友宜趨勢也持續下跌,但三月民調裡不論是總統和政院,甚或是民進黨政黨形象都向上升之際,賴清德的民調卻逕自下跌了3%,顯然賴清德在上任黨主席之後,清楚地走出自己的總統競選之路。
賴清德與民進黨及行政團隊的民調趨勢,在11月九合一選舉結束後,曾一度趨同地向下掉,但從12月開始宣布競選黨主席後,賴清德的民調即反轉向上,甚至從輸給侯友宜反轉倒贏12%左右,尤其在就任黨主席之後,切割了學倫及黑金問題,讓其民調明顯反轉,至於總統、政院及政黨一直到改組後才止跌回彈,如今府院黨民調反彈,賴民調微微下滑,雙方民調趨勢呈現背離二個多月,未來如何值得注意。
若說政院、總統的民調走勢,與賴清德的走勢不一致,或可理解,但民進黨政黨走勢與黨主席賴清德的走勢不一致,倒是頗耐人尋味。或許民調起伏未超過誤差範圍,或者大眾認知之中,賴是下屆總統參選人的形象遠大於黨主席及現任副總統的職位,因此與之切割看待。
賴清德的支持度若與行政部分甚至政黨盤走勢不一致,等於不牽連不影響,對賴清德也許是利大於害的現象。
一般認為,執政固然有諸多執政資源可以運用,但執政的包袱遠勝於這些資源可能帶來的傷害,否則一旦執政利用資源成為永續執政黨,就不會有政黨輪替的現象,而執政不當的執政包袱正是政黨輪替的主因,扁、馬下台後都政黨輪替不就是如此嗎?
甚至2019年的蔡英文總統也是受了執政包袱問題,民調低到谷底,若非香港問題及習近平的元旦談話,蔡英文當年是否連任,還有很多不確定。
因此,賴清德的民調與執政不掛勾,當然可以不受執政包袱牽連,但如果執政良好,也不能加給賴清德好處,就像三月這次民調一樣,總統和行政院長及政黨都向上升,但一對一對上侯友宜時,的確是也上升,可三人組合裡卻下滑了。而三人組合是2024年選舉最可能出現的組合。
不只如此,民進黨的政黨形象也往上升,但三人組合裡的賴清德民調卻依然往下跌,而民進黨主席正是賴清德。這真是有趣的問題,若賴的民與黨的民調也切割了,那關鍵會是三人組合裡的第三方柯文哲的變動?而不是賴清德的政或者黨。這種趨勢是不是還會保持下去,又會對選戰有何影響,當然接下來的民調可以再來印證。
賴清德如此,但侯友宜的民調則完全相反,侯總統支持度的民調與國民黨政黨民調,甚至於其個人在六都滿意度的表現連結度很大。
這顯示侯友宜雖是目前國民黨有意於2024年參選人中民調最高者,但他即使被提名仍是一個弱勢的候選人,而非最強母雞,侯可能沒有辦法主控他所屬的政黨盤,甚至可能要靠政黨盤拉抬的候選人。這在選舉中,朱立倫的角色可能要與其並肩而排、平分秋色。
若拿韓國瑜來當對照組,可能更清楚。韓國瑜雖是2020年敗選之將,但他卻有操控大局之勢,也不必管國民黨盤勢如何,韓是大於政黨支持度的候選人,是個強勢參選人,如今就算無緣於2024,但列入黨中央的民調也有其參考價值,至少其擁有的韓粉仍有高凝聚力,這些人很多是無法支持侯友宜的,黨中央列入韓國瑜有利於未來整合。
侯友宜六都首長多年來高居第一名,但從九合一之後三個月卻因參選總統問題處理不當,不僅民調反落後於賴清德,六都優等生也失去優勢,作為一個總統級的候選人來說,要操盤全局,不足的可不只是那麼一點點什麼國際外交常識而已。
侯友宜要能勝選,不只要拉政黨盤、個人盤甚至柯文哲的民眾黨也要能壓制,4月7日前總統馬英九及蔡英文總統都將返台,侯友宜你要如何評論呢?你對自己參選總統及新北市的規劃安排又是什麼?都是一道道難過的關卡。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來源:總統府網站、中評社】
作者介紹
-
陳敏鳳
資深媒體人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