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民調:簡單粗暴治國模式 年輕人、高學歷者反撲

2022-08-29 18:09:24   34551

此次國政民調,赫見大量年輕人與知識分子開始遠離蔡英文,其原因為何?有人說是網軍治國亂象令人厭煩,也有人說是中央政策倒行逆施。的確,這些都是讓既有支持者出走的原因之一,但若要推究最深沉、最根本的問題,應當就是近年來奉行簡單粗暴論的蔡英文,恐怕已被無極限的權力慾望反噬。

記者 吳子嘉/報導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國政民調顯示,有5成2的台灣民眾,認為蔡英文總統「不尊重」台大對林智堅論文的審定結果;5成4「不認同」蔡政府力推的數位中介服務法,甚至有6成4認為政府會利用數位中介法限制言論自由,而這股對政府感到憂心的力量,主要以年輕、高學歷族群最為顯著。在此情況下,蔡英文的信任度、施政滿意度,在短短1個月內的上下震盪幅度,跟著掉了1成以上;閣揆蘇貞昌及民進黨,也雙雙進入死亡交叉。

中國大陸、北韓、俄羅斯,這三個極權國家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掌權者透過與權貴集團的結合,放任一定程度的貪汙腐敗,用利益交換,鞏固領導中心,對國家整體社會,進行「簡單粗暴」的治理方式。

台灣雖是民主國家,但近年來政府對人民,也開始執行這套「簡單粗暴論」,其成效驚人。

具體而言,蔡英文在2019年遭遇賴清德挑戰連任前,她的諸多決策,經常性的是與主流民意背道而馳,包括勞基法修惡導致勞資消費者三輸;「卡管」卡掉兩位教育部長;自稱「乾淨的煤」可解決空汙;吳音寧、陳師孟、口譯哥等綠朝新貴橫行;放任張天欽東廠治國。

類似案例罄竹難書,因此她雖自許改革,實際卻是改到老百姓鬧革命,因而在2018年的期中選舉遭遇重大挫敗。直到賴清德在2019年初表態取而代之,終而激起英派人馬危機意識,開始學起共產國家的「簡單粗暴論」,任何政策、決策、政治攻防,均以此種概念為核心,凡事只要確定符合自身利益,就會啟動沒有極限的宣傳;所謂的「網軍治國」現象,也就此因運而生。

巧的是,當時因恰巧適逢反送中浪潮,讓政府得以順勢藉由亡國感的催化,強化簡單粗暴的治國效度。

以新冠疫情為例,當民眾買不到口罩,政府第一時間的應對,是譴責國民黨倡議捐口罩給大陸;當台灣出現零星境外移入,即便來源多數是來自歐美,但政府只對陸配子女開刀限制入境;當政府採購BNT碰壁,政府則推說「有人不希望台灣太高興」;當黑心快篩試劑流入市面,政府卻是譴責黑心廠商「引進陸製劣品」。

由此來看,蔡政府在防疫政策面臨危機時提出的回應,往往與問題本身毫不相干,邏輯雖荒謬、簡單到近乎可笑,但卻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這套模式,或許是太過簡單、好用、有效,終而讓這個政府逐漸失去對民心的感受力,甚至習慣性的把老百姓當成一哄就乖的聽話綿羊;也相信無論再瞎的理由、再扯的辯解,只要敢說得出口,沒有老百姓吞不下的事。

回過頭來說,此次國政民調,赫見大量年輕人與知識分子開始遠離蔡英文,其原因為何?有人說是網軍治國亂象令人厭煩,也有人說是中央政策倒行逆施。的確,這些都是讓既有支持者出走的原因之一,但若要推究最深沉、最根本的問題,應當就是近年來奉行簡單粗暴論的蔡英文,恐怕已被無極限的權力慾望反噬。

為何這樣說?此刻的蔡英文,已是第二任總統;在前段時間,她的民意支持度雖有上有下,但都仍維持一定水平。作為已爬上權力最高峰、並穩定執政的人,按理說卸任總統後,仍能維持相當影響力。

但蔡英文似乎並不滿足,她的目標已經不是8年任期,而是2024年卸任後,就算總統換人,但依舊要能扮演「實質總統」,形同延長任期。

因為有這樣強烈權力慾,蔡英文找來陳建仁加入民進黨,讓言聽計從的陳建仁列為指定接班候選人之一,提前布局劍指賴清德;也因為權力慾,蔡英文進一步破壞民進黨長久以來的民主體制,沒收2022黨內初選,把提名權當成個人權力的交換工具。

林智堅之所以能參選桃園市長,其過程不就是蔡英文基於延長個人的政治權力,先是沒收初選,再透過與蘇貞昌、鄭文燦的合盟,最後再徵召林智堅,以換取黨內山頭對鞏固領導中心的默契嗎?

這段過程,就清楚印證文前所言的「掌權者結合權貴集團 ==> 放任貪汙腐敗 ==> 利益交換 ==> 鞏固領導中心」的治理模式。

不只徵召林智堅如此,蔡英文面對論文抄襲醜聞時,不也是如此?當台大學倫會認定林智堅碩論抄襲時,蔡英文的反應是號召黨公職大聲跟大家說「智堅沒有抄襲」,放任網軍抹黑台大是中共同路人。此情此景,不也是既簡單、又粗暴?

又或是,蔡政府明明已收編國內多數主流媒體,也徹底主導「三民自」扮演喉舌,卻仍推出《數位中介服務法》,企圖將網路言論歸於一統,其背後當然也再次暴露簡單、粗暴的心態。

更令人憂心的是,當領導者習慣簡單粗暴治國,官員們群起效尤的結果,就是讓恬不知恥成為風尚。所以,當台灣年輕人因為在國內混不下去,鋌而走險遠赴柬埔寨賣命,最終不幸斷魂海外,我們的外交部長不是設法救人,而是恬不知恥的譴責起一帶一路是遺毒。

而當兩名員警遭外役監逃犯割喉虐殺,我們的警政署長談的不是如何減少憾事、提增員警福利,而是推開第一線員警,顧著拍照、撈功,這當然也是恬不知恥。

但令人稍感慶幸的是,最新國政民調顯示,蔡英文、蘇貞昌、民進黨的信任度、滿意度及好感度,在短短1個月內快速下墜,正向、反向指標的震盪加總均超過10個百分點。

按理說,中共軍演大多是讓綠營得利,但此時此刻,府院黨卻全面下跌,這清楚傳達出三個訊號。第一,蔡政府在論文門事件的反應,已大量勾起年輕人、知識分子的相對被剝奪感;第二,柬埔寨、殺警案,激發民眾對官員的恬不知恥感到極端的憤怒;第三,簡單、粗暴的治國模式開始出現物極必反的徵兆,蔡英文再不克制權力慾望擴張,注定將被自己反噬。

◆◆過半國人 認為蔡總統不尊重台大學倫會◆◆

首先,當民眾被問到「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被台灣大學審查認定嚴重抄襲所以撤銷學位,林智堅因此退選桃園市長,蔡總統說林智堅的參選被鋪天蓋地惡意攻擊,她仍然相信林智堅。您認為蔡總統對台大這次學術倫理案件的審查結果是尊重、或不尊重?」結果顯示,高達52.6%認為「不尊重」,僅27.7%認為「尊重」。

若以「年齡」交叉分析,會發現近年來最支持民進黨的「20-29歲」族群,有高達59.2%認為蔡英文「不尊重」台大學倫會,其比例高居各年齡層之冠;另外,僅20.6%認為「尊重」,其比例為各年齡層最低。

若以「教育程度」交叉分析,會發現「專科」、「大學以上」學歷者,分別有高達62.7%、60.3%認為蔡英文「不尊重」台大學倫會,僅24.1%、26.4%認為「尊重」。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當中,有50.7%認為蔡英文「不尊重」台大學倫會,僅22.2%認為「尊重」。即便是「泛綠」支持者,也有34.6%認為「不尊重」,認為「尊重」為44.4%,比例不到半數。

◆◆過半國人 反對蔡政府推數位中介法◆◆

接著,當民眾被問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推動的『數位中介服務法』,中央政府有權力決定網路上的消息算不算謠言或不實訊息,也可以要求網路服務業者對這些消息加上警示文字甚至立刻刪掉,如果業者不配合就會被處罰。您對中央政府這種作法認同、或不認同?」結果顯示,有54.4%「不認同」蔡政府的作法,31.4%「認同」。

若以「年齡」交叉分析,會發現「20-29歲」族群,有高達56.5%「不認同」蔡政府作法,僅34.4%「認同」。

若以「教育程度」交叉分析,會發現「專科」、「大學以上」學歷者,「不認同」的比例分別達到66.8%、68.2%,「認同」比例則僅26.6%、25.1%。換言之,蔡政府未來若繼續推動「數位中介服務法」,形同是站在多數知識分子的對立面。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泛綠」選民是唯一「認同」高於「不認同」的族群,「認同」比例為52.7%,另有33.3%「不認同」。由於泛綠選民的向心力普遍較其他政黨支持者強烈,如今面對蔡政府提出這項法案後,贊成比例卻只低空過半,顯示綠營內部態度頗為分歧。

◆◆過半泛綠選民 認為政府會藉中介法限制言論自由◆◆

針對「數位中介服務法」,民調接著追問「您認為國內不論哪一黨執政,中央政府各部會和執政黨會不會利用這種權力,找理由去限制在野黨的監督或民眾的言論自由?」結果顯示,有64.1%認為「會」,23.2%認為「不會」,比例相差懸殊。

若以「年齡」交叉分析,會發現「20-29歲」、「30-39歲」的族群,分別有72.8%、76.2%認為政府「會」藉此權力限制言論自由,僅16.9%、20.9%認為「不會」。特別的是,各年齡層認為「不會」的比例,均未超過3成,顯示各年齡層對於「數位中介服務法」均抱持高度疑慮。

若以「教育程度」交叉分析,會發現「專科」、「大學以上」學歷者,分別有高達76.1%、75.7%認為政府「會」限制言論自由,僅17.9%、17.5%認為「不會」。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泛綠選民雖然有52.7%「認同」數位中介法,33.3%「不認同」,但被問到政府是否會藉此方式限制言論自由時,卻有51.8%認為「會」,35.2%認為「不會」,意味著儘管行政部門再三強調該法是鎖定假訊息,而非限制人民的言論自由,但顯然連多數綠營支持者都不相信民進黨政府的說法。

◆◆中間選民對蔡的滿意度 1個月流失近2成◆◆

在歷經論文門、數位中介法的爭議後,蔡英文的信任度、滿意度也陷入危機。當民眾被問到「整體來講,您對蔡英文總統是信任、或不信任?」有49.8%表示信任,較上個月減少5.3個百分點;46.1%不信任,較上月增加6.2個百分點。

進一步來看,此次蔡英文信任度的正向、負向指標,上下震盪幅度相加達11.5個百分點,等於1個月內,蔡英文就流失了1成以上的民眾信任。

若以「年齡」交叉分析,會發現「20-29歲」的年輕族群,對蔡英文的信任度從上月的55.6%,降到本月的49.1%;不信任度從40.1%,增加到43.1%,上下震盪幅度為9.5個百分點。

若以「教育程度」交叉分析,會發現「專科」、「大學以上」的族群,對蔡英文的信任度分別從上月的48.5%、53.1%,降到本月的44.1%、45.2%;不信任度從46.6%、43%,增加到本月的53.7%、50.4%,上下震盪幅度最多達15.3個百分點。

若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會發現「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在7月時對蔡英文的信任度為45.9%、不信任度43.2%。到了8月,信任度為42.3%,較上月跌了3.6個百分點;不信任度為51.4%,較上月增加8.2個百分點。一來一回之間,等於流失11.8%中間選民的信任度。

在滿意度部分,當民眾被問到「您對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的整體表現是滿意、或不滿意?」有50.4%表示滿意,較上個月減少5.8個百分點;46.5%不滿意,較上月增加5.5個百分點。顯示蔡英文本月的滿意度,上下震盪幅度相加也達到11.3個百分點。

若以「教育程度」交叉分析,會發現「專科」、「大學以上」的族群,對蔡英文的滿意度分別從上月的46.6%、54.4%,降到本月的44%、46.5%;不滿意度從49.5%、43.1%,增加到本月的55.5%、49.6%,上下震盪幅度最多達14.4個百分點。

同樣以「政治立場」交叉分析,「中立/看人不看黨」的選民,在7月時對蔡英文的滿意度為50.4%、不滿意度44.1%。到了8月,滿意度為40.8%,較上月跌了9.6個百分點;不滿意度為54.1%,較上月增加10個百分點。一來一回之間,等於流失19.6%中間選民的滿意度。

在共軍接連在台海進行軍演的同時,以往總能順勢承接「芒果乾」的蔡英文,此刻的信任度、滿意度卻雙雙下滑,顯示兩岸外交議題的「危機紅利」,並不足以彌補她在內政問題上所造成的破口。

◆◆蘇貞昌施政不滿意度 再創歷史新高◆◆

隨著蔡英文民調下滑,蘇貞昌及民進黨則雙雙陷入死亡交叉。

當民眾被問到「您對行政院長蘇貞昌就任以來的整體施政表現,是滿意、或不滿意?」有44.4%表示滿意,較上個月減少4.4個百分點;51.4%不滿意,較上月增加6.5個百分點。

蘇貞昌擔任閣揆已來,不滿意度最高紀錄是發生在2021年9月,當時為51.4%;如今,不滿意的比例又回到51.4%,施政再次陷入危機。

在政黨好感度部分,此次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政黨好感度為41.4%,較上個月下降5.1個百分點;反感度為48.5%,較上個月增加5.7個百分點。

◆◆內政風波 賴清德掃到颱風尾◆◆

隨著府院黨民調下滑,此次國政民調持續追蹤的下屆總統期望度調查,發現賴清德支持度也出現下滑現象。

當民眾被問到,就目前來看,如果下屆總統大選是由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參選,比較希望誰來擔任下屆總統?結果依序為賴清德37.1%、侯友宜29.5%、柯文哲19%。

若與最近一次調查(今年6月國政民調)相比,賴清德下滑4.4個百分點,侯友宜增加1.5個百分點,柯文哲減少0.6個百分點。其中,賴清德下滑幅度雖不多,但已超過誤差範圍。

尤其,若以「年齡」交叉分析,會發現今年6月時,賴清德在「20-29歲」年輕族群的支持度為38.1%,但到了本月調查,賴清德在此族群的支持度降為25.3%,形同流失了12.8個百分點,意味著府院黨近期遭遇的內政風波,顯然也已讓未來可能的接班人受到波及。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