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政府的迫切經濟議題

2023-04-06 09:42:01   250243

在經濟下行的2023年,政府須更加全面檢視國內外經濟動態,並且隨時注意國內產業結構狀況;並就目前因國際經濟持續通膨及高利率的經濟環境,導致的國內經濟通縮及可能引發的就業問題,進行規劃與因應,確保國內民眾的經濟安全,否則2024年民進黨政權或將面臨強大的挑戰。

作者/李立聖 社工師、洪奇昌 前海基會董事長、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

3月27日國發會公布今年2月景氣對策信號為藍燈、分數為十分,是十四年來景氣最低的一次;三月二十九日國泰臺大產學團隊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從2.3%下修為1.8%、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2%,而主計總處公布2022臺灣經濟成長率為2.45%、CPI為2.95%;連續兩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於經濟成長率GDP,臺灣已連續兩年陷入停滯性通膨。另外、今年第一季的房市也進入寒冬,永慶房屋前瞻報告指出第一季交易量預計僅6.1~6.4萬棟、年減幅約24%~28%,房市由「量縮盤整」進入「交易急凍」;此對房地產業及房仲業者造成相當影響。國內經濟增長最關鍵的ITC產業今年亦將面臨巨大挑戰;去年底至今國際科技大廠如Meta、Amazon、Microsoft、Alphabet等跨國企業接連大量裁減10~15%不等的員工,同時消費性電子產品去庫存化亦不順利。三月下旬更傳出美國迪士尼將裁員七千名員工,開出娛樂服務業大規模裁員的第一槍。

在國內外經濟低壓籠罩時,政府編列疫後特別預算3,800億,普發現金、補貼台電、支持各級產業復甦,大力推動政策提升經濟靱性;但其效果及對民生經濟之助益有待後續觀察。

歐盟去年CPI年增率為8.3%、美國為8.1%、新加坡為6.1%、韓國為5.1%,「臺灣僅為2.95%」。2022全球糧食價格指數較前年上漲14.3%,為30年來之最。且國際能源、石油及天然氣上漲幅度都超過30 %以上。在歐洲及美國經濟飽受通膨威脅之下,臺灣因政府多方面介入石油、天然氣及電價等民生必需品市場價格,使得CPI成長幅度相對低低。

尤其烏俄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暴漲,這些成本都由台電、中油自行吸收認列虧損,並未轉嫁給國內民眾;導致台電2022年虧損達2,675億;中油也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凍漲油價、其2022年虧損也達2,173億。更不可思議的是、臺灣的水價已是凍漲三十年,每度價格為全球第三低。民生水電跟油價都在政治考量下、價格長期受到扭曲,使得台灣人民在生態能源的永續發展及有效使用及節約能源等領域,跟不上同等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有的僅是、讓臺灣在全球通膨浪潮中,相對被美化、被低估的CPI;但其永續、生態、社會成本是長期而深遠的。

臺灣是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經濟體,在國際需求減緩、科技大廠紛紛減單,去庫存速度又不見順利;勢必連帶影響到我高科技產業表現。二月份海關出口值(景氣同時指標)與機器設備進口值(景氣領先指標)持續下滑。二月分外銷訂單(景氣領先指標)為421.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18.3%。外銷訂單已自去年九月以來連六月衰退,總體經濟尚未見底。

利率方面、在美國聯準會偏鷹的狀況下、今年仍會升息4碼左右,而我國央行今年三月也已升息半碼,對於國內已低迷的經濟成長動能雪上加霜。下半年在國際多種不確定因素下、政府更需審慎評估以對。

我國央行去年已升息三碼半,對於可支配所得捉襟見肘的房貸族壓力愈加沉重。政府一方面必須控制市場資金流動量,一方面又須顧全經濟發展的動能;雖然無法兩全其美,但也看到政府透過房貸補貼幫助因升息而陷入房貸壓力的民眾,期待在住房方面讓民眾感受到政府的支持。然而,2022年台北房價所得比為16.2,比東京13.4還高,在如此超高房價的環境下,年輕人成家壓力越來越大,更造成不婚及少子化、人口負成長的社會問題。在房價與購屋負擔方面,今年通過平均地權條例打擊炒作預售屋,並針對受到央行升息衝擊的小資族房貸補貼;但社會住宅方面,蔡政府2016年上任時承諾社會住宅20萬戶,其中政府興建12萬戶、包租代管8萬戶,但截至今年二月,政府直接興建約7.2萬戶、包租代管約6.2萬戶,距離2024年達到20萬戶的目標仍有6萬多戶缺口,社會住宅的政策也將跳票。

我們理解政府在面對全球通膨、及國內經濟成長趨緩時,所作的中短期因應對策,為此政府及時廣發6000元現金提振內需。且顧及民眾生計及經濟負擔能力,使得國內並無嚴重的通膨、內需市場也暫無明顯影響及衰退,但卻付出了長期扭曲能源價格、台電與中油鉅額虧損的社會代價。在居住方面,政府提出修改平均地權條例以及房貸補貼,減輕民眾購屋及持有房屋負擔;但面臨跳票的社會住宅問題、則須盡速規畫並儘可能速完成決標發包,確保社會住宅政策的持續執行。在經濟下行的2023年,政府須更加全面檢視國內外經濟動態,並且隨時注意國內產業結構狀況;並就目前因國際經濟持續通膨及高利率的經濟環境,導致的國內經濟通縮及可能引發的就業問題,進行規劃與因應,確保國內民眾的經濟安全,否則2024年民進黨政權或將面臨強大的挑戰。

【圖片為文章示意圖,資料照】
作者介紹
  • 洪奇昌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