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轉型 李永得:5月徵圖凝聚共識
.jpg)
2022-04-14 14:37:46
3756
中正紀念堂轉型成為關注焦點,文化部長李永得14日表示,5月底將有徵圖活動,透過各界創意整理之後做全面展覽,下一步將討論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的修正。
中正紀念堂轉型成為關注焦點,文化部長李永得14日表示,5月底將有徵圖活動,透過各界創意整理之後做全面展覽,下一步將討論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條例的修正。
李永得14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空總台灣當地文化實驗場建置進度專題報告。立委王婉諭、林宜瑾、吳思瑤等人都在質詢時提及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
綜合台媒報道,李永得回應,中正紀念堂是為蔣介石量身訂做,從建立背景和建築形式中,可以看出這園區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具有威權意象,有如帝王陵寢式的建築。
李永得指出,文化部規劃在5月底舉辦設計徵圖的競賽活動,所有人都可具體提出轉型設計,這裡面沒有設定很多前提,只有一個前提就是去威權化。至於銅像要拆或不拆、堂體及周圍空間,甚至蘊含蔣介石歲數的階梯等,要怎麼規劃,都開放大家提出創意和建議,之後再舉辦設計圖展覽,及邀集專家討論,找出最具共識的轉型模式。
中正紀念堂日前開展的新常設展台灣言論自由之路,將展覽和蔣介石文物共存於同一展廳。李永得表示,現在進入中正紀念堂展覽室的感覺跟以前已經完全不同,「這是人民的歷史第一次進入這樣的空間」。台灣民主之路一邊是介紹蔣介石,不諱言蔣介石對台灣的確有所貢獻。另一邊則是全民勇敢追求自由的過程,這兩者結合才會是台灣言論自由之路的全貌,也是多元史觀的展現。
李永得說,文化部規劃將中正紀念堂的永懷領袖展視室改為常設展廳,裡面不再放置小銅像,且會放上當年野百合學運的照片,讓觀展者看到的是人民的臉孔,而不是政治臉孔,增添去威權的氛圍。
李永得強調,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不是從現在才開始,其實早在1990年代野百合學運發生時,就已開始轉型,直到現在。大家的意見慢慢聚焦,包括中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也都贊同中正紀念堂改名,很多以前堅持中正紀念堂完全不能變動的人,現在都開始提出可以如何調整,這都是很好的現象。
李永得指出,將來在凝聚各界看法後,也會提出中正紀念堂組織條例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討論。
【中評社】【圖片為資料照】
李永得14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空總台灣當地文化實驗場建置進度專題報告。立委王婉諭、林宜瑾、吳思瑤等人都在質詢時提及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
綜合台媒報道,李永得回應,中正紀念堂是為蔣介石量身訂做,從建立背景和建築形式中,可以看出這園區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具有威權意象,有如帝王陵寢式的建築。
李永得指出,文化部規劃在5月底舉辦設計徵圖的競賽活動,所有人都可具體提出轉型設計,這裡面沒有設定很多前提,只有一個前提就是去威權化。至於銅像要拆或不拆、堂體及周圍空間,甚至蘊含蔣介石歲數的階梯等,要怎麼規劃,都開放大家提出創意和建議,之後再舉辦設計圖展覽,及邀集專家討論,找出最具共識的轉型模式。
中正紀念堂日前開展的新常設展台灣言論自由之路,將展覽和蔣介石文物共存於同一展廳。李永得表示,現在進入中正紀念堂展覽室的感覺跟以前已經完全不同,「這是人民的歷史第一次進入這樣的空間」。台灣民主之路一邊是介紹蔣介石,不諱言蔣介石對台灣的確有所貢獻。另一邊則是全民勇敢追求自由的過程,這兩者結合才會是台灣言論自由之路的全貌,也是多元史觀的展現。
李永得說,文化部規劃將中正紀念堂的永懷領袖展視室改為常設展廳,裡面不再放置小銅像,且會放上當年野百合學運的照片,讓觀展者看到的是人民的臉孔,而不是政治臉孔,增添去威權的氛圍。
李永得強調,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不是從現在才開始,其實早在1990年代野百合學運發生時,就已開始轉型,直到現在。大家的意見慢慢聚焦,包括中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也都贊同中正紀念堂改名,很多以前堅持中正紀念堂完全不能變動的人,現在都開始提出可以如何調整,這都是很好的現象。
李永得指出,將來在凝聚各界看法後,也會提出中正紀念堂組織條例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討論。
【中評社】【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