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只看到選舉精算
.jpg)
2021-09-16 18:17:50
12590
行政區劃的調整與改制,政客難免從選舉的角度去思考,不論是過去的五都到六都,甚至連立委選舉制度改變,都必須再三沙盤推演。新竹市的合併升格,除了地方運作與發展,更應該有整體國土規劃,絕對不能從藍綠的角度來思考,但更不能只精算個人的出路與政黨利益而趕鴨子上架。
王正寧/評論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提拋出「竹竹併」,大新竹市升格為第7都的想法。面對質疑聲浪不斷,林智堅再引用日前綠黨公布的民調顯示,有過半新竹縣市民眾支持竹竹合併,強調既然「郎有情、妹有意」,希望大家早日祝福促成竹竹合併升格,不要分藍綠,應該用國家發展的高度來推動。
至於合併升格的計畫為何排除苗栗縣?林智堅解釋,因為自己對苗栗沒那麼熟悉,會提竹竹合併是因為共同生活圈,再者是要順從民意,目前看來苗栗民代發言對是否合併,看法並不一致,因此,他還呼籲可以讓「新竹先行」!
新竹市長職位明年卸任,林智堅可能跨區參選桃園市的傳言沒停過,而且也多次「踩點」測試人氣。只可惜民調始終不理想,加上桃園有意接棒者,都是在地經營多年的前、現任立委,豈容林智堅從中「攔胡」,自然槍口一致對外先排除「外來者」。桃園市長鄭文燦一句「不在桃園的政治版圖」,等於潑了一盆冷水,林智堅桃園夢醒,只好編織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的「直轄市長夢」。
選舉時、任期內,從沒提過此一政見或構想,「劈腿」不成才匆匆推出來,難怪會被批評為自己量身訂做、找位子。「時窮節乃見」,更可議的是「呷碗內、看碗外」,吃不到才又回頭想方設法要把現有的餅做大,政治誠信何在?如此操弄政治,讓曾經投票給他的新竹市民情何以堪?
為了克服新竹縣市合併後,人口仍無法達到《地方制度法》第4條,直轄市人口標準125萬的門檻,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掛保證,可以透過修法,將人口數下調到100萬人,而且絕對趕得上明年的九合一大選。以民進黨在立法院掌握絕對優勢來看,「除了不能讓男人變女人或女人變男人」,幾乎是無所不能,改個數字的確只是「舉手之勞」。
但滿清時期同屬「台灣府」、日據時代同是「新竹州」,如今又是科技廊帶相連結,生活圈也重疊的苗栗為何不能納入「共榮圈」?如此竹竹苗合併的話,人口就超過156萬人,根本連修法都不必,基於「地方發展」應該可以凝聚高度共識,合併升格自是水到渠成。況且彰化縣人口已逾125萬,不用合併也不需修法,為何不能成為第七都?勞師動眾獨厚新竹未免也太大小眼。
如果要修法,為何門檻是下修到100萬?為什麼不再降門檻,讓嘉義縣市的「嘉嘉併」可以升格,畢竟嘉義也有科學園區。又或者,屏東縣與台東縣,「東東併」也有百萬人,也設有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又是總統的故鄉,怎麼看都有升格條件,而且這兩「都」選情對民進黨而言都十拿九穩。但是,苗栗暫時放一邊,「新竹先行」的說法,不僅不負責任,對於其他縣市也不盡公平。
即便如此,操作新竹合併升格的議題,對林智堅而言如果順利,那就可以留下來選,而且對手極可能是現任縣長楊文科,甚至可以預見是藍綠白「三腳督」的局面,顯然對於林智堅相對有利,如此民進黨不但可能多拿一都,相對之下國民黨也就少一縣。
另外,雖然中央政府與立法院都是民進黨掌握,但《地方制度法》第7-1條規定,縣(市)擬與其他直轄市、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者,相關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得共同擬訂改制計畫,經各該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同意後,由內政部報請行政院核定之。也就是藍營居多數的地方議會態度也是關鍵,被冠上反合併升格、阻礙地方發展的大帽子,到選舉都可以成為最佳的「相罵本」。
行政區劃的調整與改制,政客難免從選舉的角度去思考,不論是過去的五都到六都,甚至連立委選舉制度改變,都必須再三沙盤推演。新竹市的合併升格,除了地方運作與發展,更應該有整體國土規劃,絕對不能從藍綠的角度來思考,但更不能只精算個人的出路與政黨利益而趕鴨子上架。
【圖片為資料照】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提拋出「竹竹併」,大新竹市升格為第7都的想法。面對質疑聲浪不斷,林智堅再引用日前綠黨公布的民調顯示,有過半新竹縣市民眾支持竹竹合併,強調既然「郎有情、妹有意」,希望大家早日祝福促成竹竹合併升格,不要分藍綠,應該用國家發展的高度來推動。
至於合併升格的計畫為何排除苗栗縣?林智堅解釋,因為自己對苗栗沒那麼熟悉,會提竹竹合併是因為共同生活圈,再者是要順從民意,目前看來苗栗民代發言對是否合併,看法並不一致,因此,他還呼籲可以讓「新竹先行」!
新竹市長職位明年卸任,林智堅可能跨區參選桃園市的傳言沒停過,而且也多次「踩點」測試人氣。只可惜民調始終不理想,加上桃園有意接棒者,都是在地經營多年的前、現任立委,豈容林智堅從中「攔胡」,自然槍口一致對外先排除「外來者」。桃園市長鄭文燦一句「不在桃園的政治版圖」,等於潑了一盆冷水,林智堅桃園夢醒,只好編織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的「直轄市長夢」。
選舉時、任期內,從沒提過此一政見或構想,「劈腿」不成才匆匆推出來,難怪會被批評為自己量身訂做、找位子。「時窮節乃見」,更可議的是「呷碗內、看碗外」,吃不到才又回頭想方設法要把現有的餅做大,政治誠信何在?如此操弄政治,讓曾經投票給他的新竹市民情何以堪?
為了克服新竹縣市合併後,人口仍無法達到《地方制度法》第4條,直轄市人口標準125萬的門檻,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掛保證,可以透過修法,將人口數下調到100萬人,而且絕對趕得上明年的九合一大選。以民進黨在立法院掌握絕對優勢來看,「除了不能讓男人變女人或女人變男人」,幾乎是無所不能,改個數字的確只是「舉手之勞」。
但滿清時期同屬「台灣府」、日據時代同是「新竹州」,如今又是科技廊帶相連結,生活圈也重疊的苗栗為何不能納入「共榮圈」?如此竹竹苗合併的話,人口就超過156萬人,根本連修法都不必,基於「地方發展」應該可以凝聚高度共識,合併升格自是水到渠成。況且彰化縣人口已逾125萬,不用合併也不需修法,為何不能成為第七都?勞師動眾獨厚新竹未免也太大小眼。
如果要修法,為何門檻是下修到100萬?為什麼不再降門檻,讓嘉義縣市的「嘉嘉併」可以升格,畢竟嘉義也有科學園區。又或者,屏東縣與台東縣,「東東併」也有百萬人,也設有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又是總統的故鄉,怎麼看都有升格條件,而且這兩「都」選情對民進黨而言都十拿九穩。但是,苗栗暫時放一邊,「新竹先行」的說法,不僅不負責任,對於其他縣市也不盡公平。
即便如此,操作新竹合併升格的議題,對林智堅而言如果順利,那就可以留下來選,而且對手極可能是現任縣長楊文科,甚至可以預見是藍綠白「三腳督」的局面,顯然對於林智堅相對有利,如此民進黨不但可能多拿一都,相對之下國民黨也就少一縣。
另外,雖然中央政府與立法院都是民進黨掌握,但《地方制度法》第7-1條規定,縣(市)擬與其他直轄市、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者,相關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得共同擬訂改制計畫,經各該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同意後,由內政部報請行政院核定之。也就是藍營居多數的地方議會態度也是關鍵,被冠上反合併升格、阻礙地方發展的大帽子,到選舉都可以成為最佳的「相罵本」。
行政區劃的調整與改制,政客難免從選舉的角度去思考,不論是過去的五都到六都,甚至連立委選舉制度改變,都必須再三沙盤推演。新竹市的合併升格,除了地方運作與發展,更應該有整體國土規劃,絕對不能從藍綠的角度來思考,但更不能只精算個人的出路與政黨利益而趕鴨子上架。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
王正寧
媒體工作者,曾任自立、聯合、中時報系,主跑國會、黨政新聞,並兼任大學講師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