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開發無人機監測鳳梨技術 省時省力

2020-09-30 12:09:43
1714
農委會農試所29日指出,鳳梨田間管理倚賴人工在農地巡檢,農試所開發無人機監測鳳梨技術,結合多光譜分析及邊緣運算技術,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分地的拍攝任務,記錄鳳梨生長狀況、葉片氮肥含量狀況甚至開花盤點作業等,省時又省力。
農委會農試所29日指出,鳳梨田間管理倚賴人工在農地巡檢,農試所開發無人機監測鳳梨技術,結合多光譜分析及邊緣運算技術,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分地的拍攝任務,記錄鳳梨生長狀況、葉片氮肥含量狀況甚至開花盤點作業等,省時又省力。
農委會農試所29日在嘉義民雄舉辦「鳳梨產業智能化技術觀摩會」,嘉義縣長翁章梁出席參觀果實逐批篩選分級作業,透過使用高光譜品質選果檢測及鳳梨水選與清潔分級系統,可偵測鳳梨好壞,減輕人工敲擊所造成的負荷,確保商品出貨品質。
智能化省工省時設備,助攻鳳梨產業轉型新契機

農委會29日邀請產官學界和農民舉辦「鳳梨產業智能化技術觀摩會」,發表與分享無人機監測鳳梨影像、高光譜品質選果檢測及鳳梨水選與清潔分級系統等研發成果,以提升農業經營效率、精進化栽培管理及採收後處理與選果技術,促進產業加快轉型。
農試所表示,臺灣鳳梨已成為外銷量最大宗果品,年銷量突破5萬公噸,掌控外銷品質是產業永續發展的關鍵。觀摩會除了讓鳳梨業者了解國內研發的技術,協助精進外銷作業外,更希望能將這套技術推廣給更多鳳梨農民,引領投入產業應用,用更智慧化、科學化和自動化的栽培管理作業模式,提升整體經營效能與國際市場競爭力。
鳳梨屬高勞動力依賴產業,從種植、催花、採收到包裝,都仰賴大量勞動力投入。農委會106年起投入智慧農業計畫,將鳳梨列為重要領航產業之一,以資通訊及物聯網等科技能量,加強生產科技化、提高良率與降低成本,以解決產業痛點。
農試所所長林學詩指出,鳳梨田間栽培作業影響採收產量及品質,過去田間管理倚賴人工在農地進行巡檢,耗時耗力,無人機作為載具透過結合多光譜分析及邊緣運算技術,10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分地的田間拍攝任務,透過雲端同時進行影像校正、拼接及分析,取得並監測鳳梨的生長狀況、葉片氮肥含量狀況甚至開花盤點作業等,再藉由無線圖傳技術讓地面管理人員同步蒐集到視覺化的分析結果,增加資料使用的效率及可行性,省時又省力。
這套智能科技系統還能節省鳳梨包裝過程中,最耗時間的果實逐批篩選分級作業,使用高光譜影像系統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具三種品質辨識功能,可偵測鳳梨經低溫儲運後發生寒害,導致內部褐化的徵狀及採收搬運時造成的壓傷,並辨識鳳梨為肉聲果或鼓聲果,有利掌控外銷品質,減輕人工敲擊所造成的負荷,確保商品出貨品質,降低運送過程的腐損及經濟損失。
翁章梁指出,過去的農業依賴老一輩的傳統的經驗,智慧科技農業是未來的趨勢,他最近參觀了好幾場農漁業使用智慧科技的栽種與收成成果,這是嘉義縣農業未來一定要走的道路;智慧科技需要青壯農的投入,未來農民人數會愈來愈少,但種植面積會相對增加,投資科技農業需要成本,縣府會相對給予補助,讓農業早日走向知識經濟時代。
資料來源:嘉義縣政府 縣府新聞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