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2018兩岸關係民調(二):此綠非彼綠?台灣年輕世代對中國的觀感

2018-07-24 17:02:06   36784

一般認為,台灣的年輕世代普遍對中國觀感不佳。儘管如此,賴柯兩位政治明星在提出「親中」論述之後,仍在台灣偏綠的年輕世代中享有一定的高人氣。要了解這似嫌弔詭的現象,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有強烈台灣認同的年輕民眾對中國的態度。

江憶恩尹麗喬/評論

江憶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是哈佛大學政府系的Gov. James Albert Noe and Linda Noe Laine講座教授,密西根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關係理論和中國外交政策 。

尹麗喬(George Yin)是達特茅斯學院政府系的講師和John Sloane Dickey 國際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哈佛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關係理論,族群政治和外交談判。


最近幾年,有兩個特別有趣的新兩岸論述。一是賴清德於2017年所提出的「親中愛台」。 二是柯文哲於2015年所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在太陽花運動之後,這兩種論述似乎有些突兀。一般認為,台灣的年輕世代普遍對中國觀感不佳。儘管如此,賴柯兩位政治明星在提出「親中」論述之後,仍在台灣偏綠的年輕世代中享有一定的高人氣。要了解這似嫌弔詭的現象,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有強烈台灣認同的年輕民眾對中國的態度。

在「美麗島2018兩岸關係民調(一): 大多數台灣民眾是否只認同台灣,不認同中國?」中,我們發現18-29歲的受訪者中,大多數只認同台灣,不認同中國。這個現象令北京十分憂心;不少大陸的研究者認為年輕世代的台灣意識是「天然獨」和反中情結生根的肥沃土壤。我們最近在華郵上的文章(本於美麗島2018兩岸關係民調的數據)指出,只認同台灣而沒有任何中國認同的民眾,會更有可能反對國親善中國的兩岸政策。 (註1)

進一步分析兩岸關係民調的數據後, 我們發現青壯世代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 相較於老一輩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對中國的觀感略為正面。 (註2)台灣的青壯世代, 不一定特別反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對中國的態度也不總是一致。

為研究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對中國人的整體印象,我們請受訪者對中國人從五個面向做出評比(註3):

(a)很愛好和平 (1) — 很好戰 (7)
(b)很有道德感 (1)— 沒有道德感(7)
(c)很謙虛 (1)— 很傲慢 (7)
(d)說到就一定做到 (1)— 很言行不一 (7)
(e)很尊重別人(1) — 很野蠻霸道(7)

在各個面向,數字越小越正面,數字越大越負面。4分代表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印象中性。我們發現,18-29歲,30-39歲, 40-49歲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印象中性略偏負面 (4.8分)。相較之下,50-59歲和60-69歲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印象負面,而70歲以上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印象則轉為中性(見圖一)。

我們在詢問受訪者對中國人的整體印象後,再詢問他們對台灣人的整體印象。我們發現,老一輩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對自己/台灣人的印象非常正面。相比之下,青壯世代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 (18-29歲,30-39歲, 40-49歲),對自己/台灣人的印象則略偏正面(3分左右;見圖一)。

本於以上兩個結果,我們進一步分析這些受訪者眼中台灣人和中國人的族群差異(identity difference),i.e. 受訪者印象中台灣人和中國人之間的差別。族群差異是社會心理學家用來研究族群關係的一個重要概念。差異越大,代表受訪者認為外團體(out-group;這裡為中國人)越具威脅性。族群差異對分析不同族群對外團體的政策取向極為重要。豐富的文獻指出,一般來說,民眾越認為自己的國族和外國人不一樣, 越反對自由貿易, 越支持增加國防預算,和對主權的威脅更敏感。我們發現,受訪者認為台灣人和中國人的認同差異越大,他們越有可能認為台灣應為了維護主權放棄兩岸經貿發展。相較於對中國人的整體印象,受訪者對台灣人與中國人的族群認同差異更能解釋台灣民眾的兩岸政策偏好。
圖一: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對中國人和台灣人的整體印象

為了測量這些受訪者眼中台灣人和中國人的族群差異,我們取受訪者對台灣人和中國人各自印象分的平均(1分為最好的分數,7分為最差的分數)。之後,我們將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印象分減去受訪者对台灣人的印象分以測量受訪者眼中台灣人和中國人的族群差異(identity difference)。 - 6分代表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印象相對於台灣人好許多。+ 6分代表受訪者對台灣人的印象相對於中國人好許多。
圖二:不同年齡層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眼中中國人和台灣人的族群差異

我們發現,18-29歲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認為台灣人和中國人的族群差異最小(1.6分)。同時,他們對台灣人的印象相對於中國人的印象稍佳(請見圖二)。相較之下,60-69歲中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受訪者認為台灣人和中國人的族群差異很大(3.3分),並且對台灣人的印象相對於中國人的印象好很多。總體來說,年紀越長,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越認為台灣人與中國人差別大。北京常認為台灣的年輕世代因陳總統任內「去中國化」的影響而反中,但似乎不儘如此。

這「世代差異」可能和台灣年輕世代對台灣人不特別自豪有關。如前所述,在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中,年紀越輕,對台灣人的印象越偏中性(請見圖一)。我們的數據顯示受訪者的年齡層和對台灣人的負面印象有強烈的負相關(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年輕受訪者認為台灣人和中國人的差異不大, 可能是因爲他們不特別以台灣驕傲。

總而言之,指經交叉分析後, 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年輕受訪者和較年長的綠營支持者相比,對中國人的態度更為溫和。同時,他們認知中台灣人和中國人之間的差異也較小。北京在對台工作上,可多思考年輕一代的台灣意識是否真是洪水猛獸。此綠非彼綠。

A. 調查說明
一、委託單位:美麗島電子報,尹麗喬江憶恩
二、規劃執行:戴立安(委由台灣指標調查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執行)。
三、調查範圍:台澎金馬22個縣市。
四、調查對象:居住在調查範圍,年滿18歲的民眾。
五、調查時間:2018年1月14日至1月24日。
六、調查方法:由訪員進行的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CATI)。
七、抽樣設計:抽樣架構是以中華電信住宅電話簿為基礎的電腦資料庫,經「系統隨機抽樣」(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後為避免未登錄電話號碼的家戶無法被抽中,故在抽取電話門號後由CATI系統主機撥號前,再以「隨機跳號」抽樣方式(random-digit-dial, RDD)替換該門號的末2碼,做為實際撥出的電話門號。
八、樣本規模:成功完訪1410人,在信賴水準95%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為±2.6%。
九、樣本代表性與加權:採用「比例估計法」(raking ratio estimation),母群體參數是依內政部公布2017年12月民眾性別、居住縣市、年齡資料,與2016年12月民眾教育程度資料等特徵,逐項重複進行連續性修正,以使樣本特徵與母群體結構達到一致(統計檢定顯著水準p-value<0.05),此時整體樣本即具有代表性。

B. 與本文相關之問卷主要題項內容
接下來,我想請教您對 台灣人 的本性和整體印象的看法。 【Q10~Q14 由電腦進行隨機排序】
10、如果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愛好和平」,7 代表「很好戰」,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 好戰,您認為 台灣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1、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有道德感」,7 代表「沒有道德感」,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 沒有道德感,您認為 台灣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2、如果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謙虛」,7 代表「很傲慢」,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傲 慢,您認為 台灣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3、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說到就一定做到」,7 代表「很言行不一」,也就是數字愈大代 表愈不可靠,您認為 台灣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4、如果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尊重別人」,7 代表「很野蠻霸道」,也就是數字愈大代 表愈野蠻霸道,您認為 台灣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另外,我想請教您對 中國人 的本性和整體印象的看法。 【Q15~Q19 由電腦進行隨機排序】
15、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愛好和平」,7 代表「很好戰」,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好 戰,您認為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6、如果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有道德感」,7 代表「沒有道德感」,也就是數字愈大代 表愈沒有道德感,您認為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7、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謙虛」,7 代表「很傲慢」,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傲慢,您 認為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8、如果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說到就一定做到」,7 代表「很言行不一」,也就是數字愈 大代表愈不可靠,您認為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19、以數字 1 到 7 來講,1 代表「很尊重別人」,7 代表「很野蠻霸道」,也就是數字愈大代表愈 野蠻霸道,您認為 中國人 的本性整體來講大概是哪一級?
(1)1 (2)2 (3)3 (4)4 (5)5 (6)6 (7)7 (8)未明確回答

註:

1.同時,只要民眾有少量的中國認同(如認為自己是9分台灣人,1分中國人),他們就更有可能支持親善中國的兩岸政策。
2.十分重要的是,不管我們以傳統的「三選項法」或是更精確的「十分法」去測量受訪者的台灣意識(請見「大多數台灣民眾是否只認同台灣,不認同中國?」),本文所討論的所有結果都成立。
3.語義差異法 (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是一種可有效測量受訪者對自己所屬群體和外團體所認定之特點的方法。

【圖片為兩岸大學生交流示意圖】

你可能也想知道》

作者介紹
  • George Yin 尹麗喬

    哈佛大學政府系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政治系助理教授;曾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ickey國際安全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客座資深研究員,及日本慶應大學及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