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華府智庫談兩岸 籲提升實力降低敵意並進
.jpg)
2023-04-21 10:04:18
2339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0日出席華府智庫活動,闡述兩岸、外交政策。他表示,國家前途不能寄託在另一個國家善意上,台灣要有一定程度國防力量,同時要想辦法減少中國敵意。
正在華府訪問的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20日稱,民眾黨將以介乎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中間方式來處理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在兩岸彼此關切中求取平衡點,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強之間也尋求動態平衡。
柯文哲20日下午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與該智庫「中國實力項目」主任林洋(Bonny Lin)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爐邊對話」。在華府這場最後的公開演講中,公開表示會參選2024的柯文哲向美國人介紹了民眾黨的理念主張。柯文哲如何處理與美國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被反復問到。
對於民眾黨的兩岸政策主張,柯文哲表示,他贊成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的「競爭、對抗、合作」三原則,但認為對中國大陸不必總是採取對抗的態度。
柯文哲說,兩岸有相同的歷史、語言、宗教、文化,目前競爭的是政治體制跟生活模式,但是兩岸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項目,比如2050節能碳排放、數位轉型、綠色運輸、區域經濟等。
柯文哲反復強調,兩岸必須重啟對話的機制,交流可以增加善意,最起碼也可以減少誤解,降低台海發生戰爭的危險。
至於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柯文哲依然迴避明確回答。他宣稱,已經跟大陸講過,如果要談判,要從可以談的部分開始談;九二共識在台灣已被污名化,要試著去說服大陸:「不必拘泥於名稱,要更注重其實質內容」。
柯文哲並沒有說明什麼是實質內容,而是強調解決問題要「理性、務實、科學」,「不要被情緒所操控」。他一再以自己辦過8次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有跟中國大陸打交道的經驗,顯示他能跟對岸溝通。「有談話總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案,完全不談就沒有辦法。有交流可以增加善意,最起碼可以減少誤解」。
柯文哲繼續推銷其「對外,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的主張,稱其底線是「台灣自主」,「台灣要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但希望透過對話,減少台海戰爭發生的危險。而要對話,減少敵意、增加善意很重要。
柯文哲聲稱,北京給民進黨就畫下承認九二共識是對話前提這一條線,其實是北京內心根本不想跟民進黨談,「因為雙方關係打壞了,一旦關係變壞就很難去談了」。
柯文哲表示,很重要的是,不要把局面弄僵了。為此他再度提出「五個互相」論—「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並稱最難做到互相諒解。「你有你的的困難,我有我的困難。能不能我們嘗試找一個平衡點?這需要雙方有靈活性。如果一開始就有敵意,雙方就難有靈活性。」柯文哲說道。
後來被記者追問如何找到兩岸之間這種平衡點?柯文哲表示:
第一,要有足夠的實力。「一個完全沒有實力的人,根本沒有資格上牌桌,沒資格跟人辯解」,當台灣太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資格去找平衡點,所以「備戰才能不畏戰」。他稱,「國防是必須的,特別是台灣人的戰爭心理準備。民主自由是有代價的,沒有免費午餐」。
第二,想辦法減少對方的敵意,增加對方的善意。他指出,過去20年台灣戰略上最大的錯誤就是失去了中國大陸人民的喜愛和羨慕,如今大陸人民甚至鄙視台灣。
柯文哲說,這兩點做不到,平衡點就會一直偏向戰爭。
試圖顯示民眾黨與國民黨和民進黨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的不同,他再度提到,在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上,「國民黨太順從(submissive),民進黨跟大陸完全不溝通不來往,我認為總是有一個介於中間的處理方式」。同樣,在防衛政策上,柯文哲再次稱「民進黨求戰,國民黨畏戰」,而民眾黨主張「備戰而不畏戰,能戰而不求戰」。
被主持人問到他是否想在美中之間保持等距離?柯文哲宣稱這是一種「動態平衡」 (dynamic equilibrium),取決於哪邊更強大。他稱,台灣海峽的距離是固定的,但是兩邊人心的距離是會變動的。
在對話中,柯文哲對美國人表示,美國還是台灣最重要的盟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敢向台灣提供武器的國家,所以必須瞭解美國。不管台灣哪個黨執政,對美關係都不會改變。美台關係已經很好,雙方目前並沒有爭議性的問題,只要繼續走下去就行了(keep going)。
柯文哲不願將他的美國之行說成「面試」,而是要來跟美方討論。在討論中,美方向他表達幫助台灣的意願,而且保證不會介入台灣大選。
除了美國之外,柯文哲聲稱日本是台灣的「最重要夥伴」,因為日本能源供應的98%要通過台灣海峽,台灣是日本的利害相關方,因而容易談合作。他希望美日台之間有李登輝時代那種國安高層三方交流機制。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
柯文哲20日下午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與該智庫「中國實力項目」主任林洋(Bonny Lin)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爐邊對話」。在華府這場最後的公開演講中,公開表示會參選2024的柯文哲向美國人介紹了民眾黨的理念主張。柯文哲如何處理與美國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被反復問到。
對於民眾黨的兩岸政策主張,柯文哲表示,他贊成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的「競爭、對抗、合作」三原則,但認為對中國大陸不必總是採取對抗的態度。
柯文哲說,兩岸有相同的歷史、語言、宗教、文化,目前競爭的是政治體制跟生活模式,但是兩岸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項目,比如2050節能碳排放、數位轉型、綠色運輸、區域經濟等。
柯文哲反復強調,兩岸必須重啟對話的機制,交流可以增加善意,最起碼也可以減少誤解,降低台海發生戰爭的危險。
至於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柯文哲依然迴避明確回答。他宣稱,已經跟大陸講過,如果要談判,要從可以談的部分開始談;九二共識在台灣已被污名化,要試著去說服大陸:「不必拘泥於名稱,要更注重其實質內容」。
柯文哲並沒有說明什麼是實質內容,而是強調解決問題要「理性、務實、科學」,「不要被情緒所操控」。他一再以自己辦過8次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有跟中國大陸打交道的經驗,顯示他能跟對岸溝通。「有談話總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案,完全不談就沒有辦法。有交流可以增加善意,最起碼可以減少誤解」。
柯文哲繼續推銷其「對外,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的主張,稱其底線是「台灣自主」,「台灣要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但希望透過對話,減少台海戰爭發生的危險。而要對話,減少敵意、增加善意很重要。
柯文哲聲稱,北京給民進黨就畫下承認九二共識是對話前提這一條線,其實是北京內心根本不想跟民進黨談,「因為雙方關係打壞了,一旦關係變壞就很難去談了」。
柯文哲表示,很重要的是,不要把局面弄僵了。為此他再度提出「五個互相」論—「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諒解」,並稱最難做到互相諒解。「你有你的的困難,我有我的困難。能不能我們嘗試找一個平衡點?這需要雙方有靈活性。如果一開始就有敵意,雙方就難有靈活性。」柯文哲說道。
後來被記者追問如何找到兩岸之間這種平衡點?柯文哲表示:
第一,要有足夠的實力。「一個完全沒有實力的人,根本沒有資格上牌桌,沒資格跟人辯解」,當台灣太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資格去找平衡點,所以「備戰才能不畏戰」。他稱,「國防是必須的,特別是台灣人的戰爭心理準備。民主自由是有代價的,沒有免費午餐」。
第二,想辦法減少對方的敵意,增加對方的善意。他指出,過去20年台灣戰略上最大的錯誤就是失去了中國大陸人民的喜愛和羨慕,如今大陸人民甚至鄙視台灣。
柯文哲說,這兩點做不到,平衡點就會一直偏向戰爭。
試圖顯示民眾黨與國民黨和民進黨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的不同,他再度提到,在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上,「國民黨太順從(submissive),民進黨跟大陸完全不溝通不來往,我認為總是有一個介於中間的處理方式」。同樣,在防衛政策上,柯文哲再次稱「民進黨求戰,國民黨畏戰」,而民眾黨主張「備戰而不畏戰,能戰而不求戰」。
被主持人問到他是否想在美中之間保持等距離?柯文哲宣稱這是一種「動態平衡」 (dynamic equilibrium),取決於哪邊更強大。他稱,台灣海峽的距離是固定的,但是兩邊人心的距離是會變動的。
在對話中,柯文哲對美國人表示,美國還是台灣最重要的盟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敢向台灣提供武器的國家,所以必須瞭解美國。不管台灣哪個黨執政,對美關係都不會改變。美台關係已經很好,雙方目前並沒有爭議性的問題,只要繼續走下去就行了(keep going)。
柯文哲不願將他的美國之行說成「面試」,而是要來跟美方討論。在討論中,美方向他表達幫助台灣的意願,而且保證不會介入台灣大選。
除了美國之外,柯文哲聲稱日本是台灣的「最重要夥伴」,因為日本能源供應的98%要通過台灣海峽,台灣是日本的利害相關方,因而容易談合作。他希望美日台之間有李登輝時代那種國安高層三方交流機制。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