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正亮
前立法委員
作者相關文章
-
吳釗燮急轉彎暴露美國真面目
從這次吳部長的急轉彎事件,我們更加清楚看出:即使美中關係已經迅速惡化,幾乎已在各方面展開激烈鬥爭,但美國並未打算推翻既有的「一中政策」架構,更不願被迫捲入難以估算代價的兩岸戰爭。 -
南海火藥庫進入引爆倒數
7月23日,美軍派出5架軍機飛赴南海海域,同日解放軍發布封海公告,表示7月25日至8月2日將在南海門戶、雷州半島以西海域,進行大規模實彈演習,還特別強調「此次打靶覆蓋範圍廣、彈藥威力大,擅自出海被誤炸誤傷的危險極大」。雙方摩拳擦掌不斷互相叫陣,已使南海成為未來百日最可能引爆的火藥庫。 -
兩岸經貿續強凸顯抗中矛盾困境
兩岸經貿逆勢上揚,顯然和日益緊張的台海政治、乃至軍事僵局互相矛盾,「經貿依賴中國」的客觀現實,和「政治親美抗中」的主觀意圖不斷衝撞,長此以往,台灣不但難以建構出合乎實際需求的經濟發展藍圖,同時也將使政局持續陷入進退兩難、自我矛盾的兩岸困境。 -
川普的「美港脫鉤」恐將雷大雨小
畢竟,川普提出「美港脫鉤」,充其量只是宣示政策方向而已。由於「美港脫鉤」涉及層面非常複雜、牽扯利益極其眾多,加上川普民調目前還落後拜登8-11%,能否連任都沒把握,更難想象川普政府將「美港脫鉤」落實為具體政策時,能夠獨排眾議、不顧當事人權益,不惜導致鈔票和選票流失。 -
美國打香港牌能走多遠?
不管是取消香港的關稅自主地位,或是打擊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終究都是「打人三分、傷己七吋」的自傷拳,平白喪失美國企業的對港優勢而已。 -
山雨欲來的兩岸軍事壓力測試
台灣在美中矛盾之間首當其衝,面對各種可能出籠的軍事壓力測試,更要步步為營,早有準備,才能頂住逆流,化險為夷。 -
國際疫情逆轉考驗台灣布局
問題是,隨著中美疫情逆轉,以及中國對美國展開全方位回擊,不管是中國推動國際合作弱化美國霸權,或是中國推動新基建投資,或是國際資金回流中國,台灣在新一波的中美博弈中,都要清醒認知到國際新局所帶來的政經利益轉變。 -
私煙風暴恐將促成第三勢力參選
耐人尋味的是,作為第三勢力代表,不管是柯文哲或郭台銘,都有機會成為選民避開兩種負面情緒的折衷選擇。舉例來說,「討厭民進黨」的選民,本來會投給韓國瑜,但如果因為「討厭親中」,不想讓國民黨得逞,或者因為「討厭韓粉」,不想讓韓粉因為韓當選變得更囂張,就有可能轉向折衷選擇柯或郭。 -
抵制華為需要全盤經濟思考
面對2019年全球經濟趨緩的壓力,即使是美國最堅定的亞洲盟邦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轉向「政治親美、避免對中攤牌」的左右逢源路線。台灣面對「出口高度依賴中港、科技實力尚待提升」的有限國力,恐怕也不宜高估自己,必須站在全局納入經濟思考,才能避禍求福。 -
台灣對彭斯演講情有獨鍾
台灣對彭斯演講的回應,顯然過於片面,只看到中國崛起對亞洲政治軍事的負面威脅,卻完全忽略中國崛起對亞洲經濟的正面作用。日本、新加坡、韓國同屬美國盟邦,儘管在政治軍事上力挺美國,但在經濟上卻不願單邊押注,仍然積極尋求與中國合作的雙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