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8度癌症榜首 每半小時增1人

2016-04-18 11:19:24   987

根據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8度登上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榜首,每34.7分鐘就有1人罹大腸癌。邱淑媞說,民眾對癌症及篩檢存在迷思和誤解,例如心存僥倖,認為應該不會這麼倒楣,但其實大腸病變非常普遍,50到74歲每21人篩檢就找出1人有癌前病變或甚至已經有癌症。有的民眾則是逃避心態,認為沒病不用

中央社報導,根據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8度登上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榜首,每34.7分鐘就有1人罹大腸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5日公布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2年癌症新發人數為9萬9143人,較前一年增2449人。發生人數最多是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人數都破萬,占所有癌症人數5成。

102年國人(男女合計)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與101年相同,依序為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食道癌。

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大腸癌、肺癌、肝癌的發生率都有比101年降低,不過,女性乳癌的發生率則有明顯增加。另外發生率增加的還有皮膚癌、甲狀腺癌、食道癌。

她說,早期發現癌症可早期治療,以大腸癌為例,經由篩檢發現的病變有94.2%為癌前病變及0到2期的早期病變,5年存活率高,但不是經由篩檢發現的癌症,只有43.1%是早期。

國健署最新分析也發現,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都高於女性,但篩檢率比女性低很多。

邱淑媞說,民眾對癌症及篩檢存在迷思和誤解,例如心存僥倖,認為應該不會這麼倒楣,但其實大腸病變非常普遍,50到74歲每21人篩檢就找出1人有癌前病變或甚至已經有癌症。有的民眾則是逃避心態,認為沒病不用檢查,甚至已經篩檢陽性仍有高達3成民眾不肯做大腸鏡。

根據台灣大規模推動糞便潛血檢查經驗,證實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邱淑媞呼籲,符合篩檢資格者應多利用,別因沒有症狀就輕忽。

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中因篩檢發現的有2442人、女性乳癌篩檢發現3307人、口腔癌為1274人,民眾可多利用相關篩檢找出癌症。

公費篩檢適用條件是「乳房X光攝影檢查」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建議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接受1次。

糞便潛血檢查是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是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

防癌不能靠運氣 4不3要是訣竅

中央社16日報導,台灣102年每5分鐘18秒就有1人發現癌症。國健署提醒,應4不3要,不菸酒燒烤紅肉、不重口味、避環境污染、要天然蔬果、要運動並定期檢查。

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2年癌症新發人數為9萬9143人,較前一年增2449人。發生人數最多是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人數都破萬,占所有癌症人數5成。

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主要危險因子,占癌症死因的30%,國人好發的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及口腔癌等前5名癌症,都跟這些致癌因子有關。

她說,肥胖、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就是大腸癌及女性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根據分析資料,過重及肥胖者子宮體癌發生率及乳癌發生率分別為體位正常及過輕者的2.7倍及1.6倍,建議民眾天天量體重。

邱淑媞說,防癌就不能靠運氣,「4不3要」是撇步,不菸檳酒、不燒烤紅肉、不加工重口味、避免環境污染,要天然蔬果、要多運動、還要定期檢查。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也說,落實「全民練5功」,多吃不同顏色的蔬果,攝取抗癌植化素;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規律運動;做好體重控制;遠離菸害及檳榔、酗酒並定期篩檢,有助提升抗癌力。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