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生活窘迫現狀

2016-04-14 16:58:40
3641
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一天較一天惡化,據國家人口研究所估計,日本65歲以上人口比例,會由現時的24%,到2060年到達40%,大家想一想十人中有四人為65歲以上的老人社會,相信已經不寒而慄。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最近發生的這一宗新聞,在日本也惹來廣泛注視,令人再度對老人晚年的福祉問題產生熱議。緣起是在2014年11月,有長者在安老院中墮下,但在其後的12月,竟然再出現兩宗同類事件,經過長期調查後,警方最終發現乃職員今井隼人所為,他在2016年2月正式落網被捕。
謀財害命的老人院職員
據資料顯示,今井隼人於2014年5月入職,換句話說他一入職便進行連串的殺老行動。他曾接受傳媒訪問,表示以協助長者安享晚年為人生目標,同時又與同工保持良好關係,時常款待他人,從而取得周遭的信任。今次連環墮樓事件中,因為三名老人家身高均只有一百六十釐米,但老人院的圍欄有一百二十釐米高,所以考慮到不可能是連續偶發事件。各方搜證後,獲悉今井隼人分別在數名老人家身上奪去數十萬日元的財物,終於揭發了背後的行兇動機。
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其中一大原因,是肇事的老人院「S-AMILLE川崎幸町」,背後經營安老院的積和SUPPORT SYSTEM,它的所屬母公司MESSAGE是日本大型安老集團,不少日本老人的晚年福祉,都操控在他們手上。然而諷刺的是,它旗下的安老院,過去早已相繼發生過不少虐老事件。厚生勞動省公內2014年的資料顯示,安老院虐老的數字為300宗,連同親屬虐老的個案,增至16039宗,較2013年的15952宗大幅上升。而受虐至死的有25人,較13年增加4人,凡此種種均反映出問題的嚴重性與日俱增。雪上加霜的是,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一天較一天惡化,據國家人口研究所估計,日本65歲以上人口比例,會由現時的24%,到2060年到達40%,大家想一想十人中有四人為65歲以上的老人社會,相信已經不寒而慄。.jpg)
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其中一大原因,是肇事的老人院「S-AMILLE川崎幸町」,背後經營安老院的積和SUPPORT SYSTEM,它的所屬母公司MESSAGE是日本大型安老集團,不少日本老人的晚年福祉,都操控在他們手上。然而諷刺的是,它旗下的安老院,過去早已相繼發生過不少虐老事件。厚生勞動省公內2014年的資料顯示,安老院虐老的數字為300宗,連同親屬虐老的個案,增至16039宗,較2013年的15952宗大幅上升。而受虐至死的有25人,較13年增加4人,凡此種種均反映出問題的嚴重性與日俱增。雪上加霜的是,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一天較一天惡化,據國家人口研究所估計,日本65歲以上人口比例,會由現時的24%,到2060年到達40%,大家想一想十人中有四人為65歲以上的老人社會,相信已經不寒而慄。
.jpg)
老人的首要福祉在安居
當然,老人問題絕非是只有日本面對的困惑。以香港為例,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於2013年的估算,去到2016年全港人口中,100人中便有17人是65歲或以上的老人家,而醫管局也有資料指出,大部分的醫療資源,其實也花在公營醫療系統中對老人家的關注及照料上。而居所困惑更是重中之重,2015年香港一所著名的連鎖經營的劍橋護老院的大埔院舍,被記者偷拍到把老人家脫光至全裸,在公眾可看到的陽臺上等候洗澡,而所謂洗澡也不過由職員用水喉射向老人家作罷,因此惹來軒然大波,情況和日本不相伯仲。
此所以如何解決老人家的安居問題,一向令人勞神費勁。香港的情況是老人院的水準良莠不齊,即使是以為長者安老而設計的長者住屋計畫,往往也沒有認真為長者需要考慮。以號稱為老人服務的香港西灣河康東邨為例,本身除了一所耆康老人福利會外,再沒有任何為老人而設的配套設施。至於在南昌站旁的富昌邨,於初期更有一片荒蕪,令老人家外出的意欲也完全打消。
回到日本的情況,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在《一個人的老後》中,便詳細分析了老人家獨自面對晚年的不同可能性,嘗試為大家提供現實上及心理上的意見及準備。她同樣直言有一處所屬的居所,是老人家安享晚年的先決條件。有趣的是,她同樣極為反對老人入住護老院,因為不少護老院不僅沒有專業的看護人員,甚至拒絕外部監督,所以即使外觀上如何吸引人,內裏也均可能隱藏很多不為人知的憂患。
她指出不少老人家都有回家的渴望,但現實上老人家因為種種的健康問題,又加上日本居所的狹小,的確難以用數代同堂的方法一起過活。此所以她強烈建議原屋老家應由老人居住,而子女則在鄰近之處覓新居,一方面老人家不易適應新環境,所以老家舊居可予安全感,同時子女在不遠處又可以方便照顧。若然一定要搬離家所,她就建議入住為銀髮族而設的老人公寓,因為在可以保留私人空間之餘,還有餐廳之類的公眾空間,此外用餐及打掃等日常事務,又可以與其他入住者互相配合,簡言之就是可以保留尊嚴地適切自在地活下去。
事實上,以上的方法也不是日本的構思,德國也為老人提供SPEED DATING的服務,但目的不是為他們尋找感情上的伴侶,而是為老人家建立同好會,嘗試透過網路為老人家建立不同興趣的小組,好讓他們可以充實晚年的生活。
而她也強調在老人公寓,另一特色是可以尋找不同嗜好的同道中人,令晚年生活更加充實。事實上,即使是已故的日本思想家吉本隆明(吉本芭娜娜之父),他在剖析老人問題的著作《不老》中,也曾強調未來照料老人的職責,應儘量由老人負責──他的意思是由健康情況良好的老人家,去照料其他稍為不方便的同輩,一方面彼此可以互相瞭解所需,同時前者又可以建立老有所為的成功感,屬一舉兩得的妙法。.jpg)
此所以如何解決老人家的安居問題,一向令人勞神費勁。香港的情況是老人院的水準良莠不齊,即使是以為長者安老而設計的長者住屋計畫,往往也沒有認真為長者需要考慮。以號稱為老人服務的香港西灣河康東邨為例,本身除了一所耆康老人福利會外,再沒有任何為老人而設的配套設施。至於在南昌站旁的富昌邨,於初期更有一片荒蕪,令老人家外出的意欲也完全打消。
回到日本的情況,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在《一個人的老後》中,便詳細分析了老人家獨自面對晚年的不同可能性,嘗試為大家提供現實上及心理上的意見及準備。她同樣直言有一處所屬的居所,是老人家安享晚年的先決條件。有趣的是,她同樣極為反對老人入住護老院,因為不少護老院不僅沒有專業的看護人員,甚至拒絕外部監督,所以即使外觀上如何吸引人,內裏也均可能隱藏很多不為人知的憂患。
她指出不少老人家都有回家的渴望,但現實上老人家因為種種的健康問題,又加上日本居所的狹小,的確難以用數代同堂的方法一起過活。此所以她強烈建議原屋老家應由老人居住,而子女則在鄰近之處覓新居,一方面老人家不易適應新環境,所以老家舊居可予安全感,同時子女在不遠處又可以方便照顧。若然一定要搬離家所,她就建議入住為銀髮族而設的老人公寓,因為在可以保留私人空間之餘,還有餐廳之類的公眾空間,此外用餐及打掃等日常事務,又可以與其他入住者互相配合,簡言之就是可以保留尊嚴地適切自在地活下去。
事實上,以上的方法也不是日本的構思,德國也為老人提供SPEED DATING的服務,但目的不是為他們尋找感情上的伴侶,而是為老人家建立同好會,嘗試透過網路為老人家建立不同興趣的小組,好讓他們可以充實晚年的生活。
而她也強調在老人公寓,另一特色是可以尋找不同嗜好的同道中人,令晚年生活更加充實。事實上,即使是已故的日本思想家吉本隆明(吉本芭娜娜之父),他在剖析老人問題的著作《不老》中,也曾強調未來照料老人的職責,應儘量由老人負責──他的意思是由健康情況良好的老人家,去照料其他稍為不方便的同輩,一方面彼此可以互相瞭解所需,同時前者又可以建立老有所為的成功感,屬一舉兩得的妙法。
.jpg)
《東京SENTIMENTAL》的老人頌歌
回頭說來,日本社會的有趣地方,就是往往正反兩面並存,令人有廣闊的迴旋空間。上文一直提及日本人口老化的沉重社會問題,但現實中流行文化又不忘對日本老人作出正面頌歌刻畫,從而建立老人的自信及價值。
日劇《東京SENTIMENTAL》正是相關產物,原自為獨立的特備劇集,於2014年12月30日在東京電視播放,後來口碑及反應不俗,於是在2016年的1月至4月期間(4月6日剛播出最後一集《不忍之戀》)播出連續劇版本。劇集以曾經結過三次婚,但目前是獨身的和果子店東主久留裏卓三(吉田鋼太郎)為主角,他雖然已五十來歲,但仍然對戀愛充滿憧憬,而劇集的構成就是每一回在他身邊,均會出現一名不同風格的女性,由亡友之妻、夜店小姐到女大學生等,均和他發生似是而非的感情關係,當中借此從不同角度肯定熟男/老男的魅力──細心、溫柔、具智慧及風趣幽默等等,可以說是為老人家全面打氣的強心針日劇。
當中每一回更以地名來貫穿,如「柴又之戀」、「人形町之戀」及「押上之戀」,既以此為當集場景,同時又利用卓三的人生閱歷,以導遊方式為當集的女伴提供指點遊歷的服務,從而勾勒出一種永井荷風式的東京散策魅力。由此可見幕後團隊的細緻用心,此所以老人的晚年生活,從來也是一體兩面,僅視乎從哪一角度去切入觀照而已。
作者湯禎兆,香港影評人、作家。
本文摘自互聯網原創專欄騰訊《大家》(http://dajia.qq.com)。《大家》微信號:ipress掃描以下二帷碼查看更多文章。.JPG)
日劇《東京SENTIMENTAL》正是相關產物,原自為獨立的特備劇集,於2014年12月30日在東京電視播放,後來口碑及反應不俗,於是在2016年的1月至4月期間(4月6日剛播出最後一集《不忍之戀》)播出連續劇版本。劇集以曾經結過三次婚,但目前是獨身的和果子店東主久留裏卓三(吉田鋼太郎)為主角,他雖然已五十來歲,但仍然對戀愛充滿憧憬,而劇集的構成就是每一回在他身邊,均會出現一名不同風格的女性,由亡友之妻、夜店小姐到女大學生等,均和他發生似是而非的感情關係,當中借此從不同角度肯定熟男/老男的魅力──細心、溫柔、具智慧及風趣幽默等等,可以說是為老人家全面打氣的強心針日劇。
當中每一回更以地名來貫穿,如「柴又之戀」、「人形町之戀」及「押上之戀」,既以此為當集場景,同時又利用卓三的人生閱歷,以導遊方式為當集的女伴提供指點遊歷的服務,從而勾勒出一種永井荷風式的東京散策魅力。由此可見幕後團隊的細緻用心,此所以老人的晚年生活,從來也是一體兩面,僅視乎從哪一角度去切入觀照而已。
作者湯禎兆,香港影評人、作家。
本文摘自互聯網原創專欄騰訊《大家》(http://dajia.qq.com)。《大家》微信號:ipress掃描以下二帷碼查看更多文章。
作者介紹
-
騰訊· 大家
中文互聯網第一輿論場——彙聚中文圈最優秀的作者,關注兩岸三地甚至世界前沿,為讀者提供最有價值的觀點,最值得閱讀的文章。http://dajia.qq.com/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