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新政需要強制送醫

2016-04-12 16:46:36   2206

柯P新政最難治的病根,在於柯文哲至今為止,根本不曉得自己要將台北市帶向何方,才會專搞這省那省、東拆西拆的小政小策。究其原因,就在於他欠缺處理市政問題該具備的人文與政經社深度與格局,執政的基本功太過薄弱,宛如要實習醫生上場動手術一樣。

最新民調顯示,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施政滿意度,從去年三月的80.1%,掉到僅剩42.4%,不滿意度卻從去年三月的9.71%增加至39.1%,滿意與不滿意度曲線即將出現「死亡交叉」。

藍綠陣營看到柯文哲光環褪色,莫不開始摩拳擦掌,相準2018台北市長寶座,還有人忍不住流口水說「在牛棚待命中」。男精神病患「政大搖搖哥」日前被台北市衛生局規勸就醫,引發網友議論,有人痛斥此舉侵害人權,也想將柯文哲「強制送醫」,其實該「強制送醫」的不是柯文哲本人,而是柯P新政。

「政大搖搖哥」當然應該送醫,這是衛生主管單位依《精神衛生法》該盡的責任,但因為台北市府選在敏感時刻進行,難免落人口實。這時候就需要市長出面向市民說明,此舉絕非為了「淨化校園」,而是保障精神病患的就醫權利,但柯文哲卻只講了「感人故事被寫成強迫」這樣發牢騷的話。對輿論反應的預測漸失準頭,以及詮釋政策的遲鈍化,是柯P新政必須治療的首要症狀。

柯文哲如果不夠清楚精神醫療,大可請衛生官員與學者開記者會說明,而非過度自信,以為三分鐘就能掌握任何議題。不該講的關不住嘴巴,該表達時卻又不吭聲,這是柯P新政的第二個毛病。比如內湖殺女童案發生至今,柯文哲竟然未曾前往探視女童「小燈泡」的母親,只冷冷說一句「等心情平復再說」,但心情若已平復,還需要市長探視嗎?

柯文哲的同理能力低於平均水準,這點被講了一年以後自己也終於承認,此後也真的比較不會亂罵下屬了,但顯然他同理市民的能力還是嚴重欠缺。同理能力如果不足,施政的輕重緩急就會與市民意見與感受相左。台北市去年已發生北投某國小女童被殺案,家長無不擔心孩子安全,但柯文哲竟還嘲諷地說,「接送小孩是弱國表現」。這是柯P新政的第三個問題。

因為同理能力不足,無法了解民眾在想什麼,才會事事想要i-Voting,但網路公民投票還沒弄出什麼好案子,先讓i-Voting成了「不問市長問市民」的卸責代名詞。同理民意並非事事媚俗、搞民粹,而是必須能夠預測民意反應,並據以做出夠多夠好的說明與溝通。

同理能力不足的執政者,如果再加上有自戀特質,就會把前任當成笨蛋壞蛋,也會把自己拉抬到救世主地位。比如追查所謂「五大弊案」與擘劃所謂「台北2050」,就是一拳把惡棍打扁、隻手舉起整座城市的超人心態作祟。

只是惡棍還沒打倒,自己先掉了小褲褲。除了上述四種病徵,柯P新政最難治的病根,在於柯文哲至今為止,根本不曉得自己要將台北市帶向何方,才會專搞這省那省、東拆西拆的小政小策。究其原因,就在於他欠缺處理市政問題該具備的人文與政經社深度與格局,執政的基本功太過薄弱,宛如要實習醫生上場動手術一樣。

如果柯文哲不能像怪醫黑傑克一樣為自己開刀,就應該找人來幫自己的忙。只是標榜「白色力量」的他,在民調攀頂期間刻意與綠營保持距離,如今民調瀕臨崩盤,2018岌岌可危,潛在對手誰那麼傻要出手相救?事實證明,柯文哲沒有獨霸一方的能耐,只是現在若要回頭與綠營合作,恐怕也來不及了。

本文經沈政男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作者 沈政男】 2016/04/07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