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庭安:台灣與矽谷經濟合作
.jpg)
2016-03-14 15:29:46
3318
未來台灣確需強化與矽谷的連結,台灣應審慎選擇能夠連結在地、連結全球、連結未來的需求與優勢,列如:生技醫療、物聯網與綠能產業都是值得考慮的方向。台灣政府的配套政策則應著重提供誘因引導人才與資金投入產業,激發其積極性與活力。
作者:汪庭安 (科技部駐舊金山科技組長)
筆者這些年間有幸派駐矽谷,和美國諸多前輩共同致力推動台灣與矽谷在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連結,促成台灣和矽谷的創投、創業加速器、史丹福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及美國國家實驗室等多項具體合作,深感榮幸。
派駐國外前,個人曾任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研究員、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秘書,並曾擔任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董事、漢翔航空常務董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等。本文乃是就過往工作經驗提出觀察心得。
矽谷能夠發展成功的因素包括:一、頭尾完整的資金鏈,新的產業的出現、產業規模的擴增、甚至是上市,每個階段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二、源源不斷的創業者,史丹福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生願意投入創業;三、專業分工的支援體系與彈性計價機制,許多專業如法務、會計、金融、育成機制、加速中心等採彈性計價機制,以股份或選擇權的方式協助新創事業;四、名利雙收的成功故事與出場機制,經濟上豐厚的回報,加上社會輿論的肯定,讓許多成功人才會持續有意願繼續投入新創事業;五、求新求變的冒險文化,不滿足於既有產業的獲利,積極投入挑戰新領域。
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希望參考矽谷的成功模式,或者直接和矽谷合作,在實證經驗上,只有當各自的價值主張獲得彼此認同,合作才會成功。例如:半導體產業、PC產業,就是由台灣與矽谷貢獻各自的價值,進而創造出更大的共同價值,互惠雙贏,並嘉惠全球。準此,台灣未來與矽谷的合作,亦需先仔細盤點自身的價值並考慮各自的需求與貢獻,進而連結其他國家的需求,連結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將有助於台灣產業跨出去與矽谷或其他國家合作。
台灣與矽谷連結的推動,政府應於初期階段積極協助推動,但到了第二個階段,當民間活力大舉投入後,政府的干擾則應盡可能減少。事實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應是提供誘因,有效導引高科技產業的能量與利害關係人的積極性,尤其是聚焦誘發人才與民間資金投入的意願。
從歷史經驗來看,台灣與矽谷連結好,台灣的經濟便發展不錯(例如前述半導體、PC產業的連結);台灣與矽谷連結不好,台灣的經濟便出現障礙(例如行動、社群及軟體產業),因為台灣的市場有限、缺乏完整的資金鏈與完備的創新生態支援體系。
未來台灣確需強化與矽谷的連結,台灣應審慎選擇能夠連結在地、連結全球、連結未來的需求與優勢,列如:生技醫療、物聯網與綠能產業都是值得考慮的方向。台灣政府的配套政策則應著重提供誘因引導人才與資金投入產業,激發其積極性與活力。
本文完整內容將出版於童振源、方頌仁、陳文雄編的《矽谷成功經濟學》。
【圖片為資料照】
筆者這些年間有幸派駐矽谷,和美國諸多前輩共同致力推動台灣與矽谷在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連結,促成台灣和矽谷的創投、創業加速器、史丹福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及美國國家實驗室等多項具體合作,深感榮幸。
派駐國外前,個人曾任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研究員、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秘書,並曾擔任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董事、漢翔航空常務董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等。本文乃是就過往工作經驗提出觀察心得。
矽谷能夠發展成功的因素包括:一、頭尾完整的資金鏈,新的產業的出現、產業規模的擴增、甚至是上市,每個階段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二、源源不斷的創業者,史丹福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生願意投入創業;三、專業分工的支援體系與彈性計價機制,許多專業如法務、會計、金融、育成機制、加速中心等採彈性計價機制,以股份或選擇權的方式協助新創事業;四、名利雙收的成功故事與出場機制,經濟上豐厚的回報,加上社會輿論的肯定,讓許多成功人才會持續有意願繼續投入新創事業;五、求新求變的冒險文化,不滿足於既有產業的獲利,積極投入挑戰新領域。
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希望參考矽谷的成功模式,或者直接和矽谷合作,在實證經驗上,只有當各自的價值主張獲得彼此認同,合作才會成功。例如:半導體產業、PC產業,就是由台灣與矽谷貢獻各自的價值,進而創造出更大的共同價值,互惠雙贏,並嘉惠全球。準此,台灣未來與矽谷的合作,亦需先仔細盤點自身的價值並考慮各自的需求與貢獻,進而連結其他國家的需求,連結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將有助於台灣產業跨出去與矽谷或其他國家合作。
台灣與矽谷連結的推動,政府應於初期階段積極協助推動,但到了第二個階段,當民間活力大舉投入後,政府的干擾則應盡可能減少。事實上,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應是提供誘因,有效導引高科技產業的能量與利害關係人的積極性,尤其是聚焦誘發人才與民間資金投入的意願。
從歷史經驗來看,台灣與矽谷連結好,台灣的經濟便發展不錯(例如前述半導體、PC產業的連結);台灣與矽谷連結不好,台灣的經濟便出現障礙(例如行動、社群及軟體產業),因為台灣的市場有限、缺乏完整的資金鏈與完備的創新生態支援體系。
未來台灣確需強化與矽谷的連結,台灣應審慎選擇能夠連結在地、連結全球、連結未來的需求與優勢,列如:生技醫療、物聯網與綠能產業都是值得考慮的方向。台灣政府的配套政策則應著重提供誘因引導人才與資金投入產業,激發其積極性與活力。
本文完整內容將出版於童振源、方頌仁、陳文雄編的《矽谷成功經濟學》。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