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穎:矽谷人才市場與外國菁英
.jpg)
2016-03-09 11:58:59
3307
人才一直以來都是矽谷經濟體賴以維生的血脈,在這個先進產品與服務不斷推陳出新的聖地,人才的補給是每個成長中的企業個個趨之若鶩的。矽谷公司強勁的人才需求,是各國菁英追求美國夢的最佳機會,綠卡是美國夢的中繼站。
作者:陳昭穎 (ban.jo平台資深工程師)
個人成長與求學於台灣,無外國學歷的資訊工程師,因緣際會闖入矽谷並曾任職於三間矽谷新創公司。現任ban.jo平台資深工程師,負責分散式運算/大資料/資料科學平台設計,以及讀書肚(dosudo.com)矽谷軟體工程師讀書會共同創辦人,每月聚集Google、Facebook、LinkedIn與其他矽谷新創公司的台灣工程師切磋技術,分享所學、建置 side project。個人在矽谷新創公司的歷練,從文化,語言,合作方式,溝通,還有辦公室戲謔的不適中找尋平衡點,從各種的合作機會中觀察矽谷人才市場外國菁英。
人才一直以來都是矽谷經濟體賴以維生的血脈,在這個先進產品與服務不斷推陳出新的聖地,人才的補給是每個成長中的企業個個趨之若鶩的。矽谷公司強勁的人才需求,是各國菁英追求美國夢的最佳機會,綠卡是美國夢的中繼站。依據2008至2014年7月間矽谷地區綠卡公開資料顯示三項事實:(1)留學生為國際人才之母、(2)軟體制霸,矽谷稱王,生物科技,蓄勢待發、(3)印度人才矽谷制霸,中國人才方興未艾。
留學生是國際人才的關鍵來源,矽谷地區留住外國人占全美國的比例在2010年後逐漸上升,從原來的2.48%直線上升到2014年的4.47%,且矽谷綠卡申請人的H1B比例比歷年全美高出8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對企業而言,H1B的申請仍會出現人才空窗期達6個月,故留學生完成學業,企業多以OPT(學生實習)方式進入美國職場,減低人才空窗與不確定性。
2014年,外國籍申請工作簽證的軟體工程師占全部申請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士比例高達56.5%,資訊分析師占20.2%。其中,印度人才幾乎主宰了矽谷外國人才市場,市占率在2011年度更到超過了60%。台灣與中國人才其實一直是矽谷綠卡的前幾名,但是台灣人才絕對比例在 2009年後有慢慢消逝的趨勢,2014年台灣人才占矽谷外籍人才的比例比2009年折半,從3.8%掉到1.8%。但是中國人才到美國留學人數急遽增加,從2008年14.6%增加到2012年的31%,很可能未來在矽谷很快追上印度人。
台灣應該積極在人才面打破僵局,建議台灣新政府:(1)把台灣帶到矽谷,效法新加坡或是智利與美國簽訂專屬的H1B1名額,讓台灣人才自由歷練矽谷專業、計業環境等;(2)把矽谷帶到台灣,開放創投協同國發基金投資其他優秀矽谷新創團隊,引導於台灣設立研發中心;(3)把台灣變成美國高科技人才的中繼站;(4)資助有美國綠卡或是公民資格的中國或印度高科技人才於台灣創業。
本文完整內容將出版於童振源、方頌仁、陳文雄編的《矽谷成功經濟學》。
【圖片為資料照】
個人成長與求學於台灣,無外國學歷的資訊工程師,因緣際會闖入矽谷並曾任職於三間矽谷新創公司。現任ban.jo平台資深工程師,負責分散式運算/大資料/資料科學平台設計,以及讀書肚(dosudo.com)矽谷軟體工程師讀書會共同創辦人,每月聚集Google、Facebook、LinkedIn與其他矽谷新創公司的台灣工程師切磋技術,分享所學、建置 side project。個人在矽谷新創公司的歷練,從文化,語言,合作方式,溝通,還有辦公室戲謔的不適中找尋平衡點,從各種的合作機會中觀察矽谷人才市場外國菁英。
人才一直以來都是矽谷經濟體賴以維生的血脈,在這個先進產品與服務不斷推陳出新的聖地,人才的補給是每個成長中的企業個個趨之若鶩的。矽谷公司強勁的人才需求,是各國菁英追求美國夢的最佳機會,綠卡是美國夢的中繼站。依據2008至2014年7月間矽谷地區綠卡公開資料顯示三項事實:(1)留學生為國際人才之母、(2)軟體制霸,矽谷稱王,生物科技,蓄勢待發、(3)印度人才矽谷制霸,中國人才方興未艾。
留學生是國際人才的關鍵來源,矽谷地區留住外國人占全美國的比例在2010年後逐漸上升,從原來的2.48%直線上升到2014年的4.47%,且矽谷綠卡申請人的H1B比例比歷年全美高出8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對企業而言,H1B的申請仍會出現人才空窗期達6個月,故留學生完成學業,企業多以OPT(學生實習)方式進入美國職場,減低人才空窗與不確定性。
2014年,外國籍申請工作簽證的軟體工程師占全部申請工作簽證的外籍人士比例高達56.5%,資訊分析師占20.2%。其中,印度人才幾乎主宰了矽谷外國人才市場,市占率在2011年度更到超過了60%。台灣與中國人才其實一直是矽谷綠卡的前幾名,但是台灣人才絕對比例在 2009年後有慢慢消逝的趨勢,2014年台灣人才占矽谷外籍人才的比例比2009年折半,從3.8%掉到1.8%。但是中國人才到美國留學人數急遽增加,從2008年14.6%增加到2012年的31%,很可能未來在矽谷很快追上印度人。
台灣應該積極在人才面打破僵局,建議台灣新政府:(1)把台灣帶到矽谷,效法新加坡或是智利與美國簽訂專屬的H1B1名額,讓台灣人才自由歷練矽谷專業、計業環境等;(2)把矽谷帶到台灣,開放創投協同國發基金投資其他優秀矽谷新創團隊,引導於台灣設立研發中心;(3)把台灣變成美國高科技人才的中繼站;(4)資助有美國綠卡或是公民資格的中國或印度高科技人才於台灣創業。
本文完整內容將出版於童振源、方頌仁、陳文雄編的《矽谷成功經濟學》。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