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凱:人才交流是台灣連結矽谷最重要的橋樑

2016-02-26 10:56:56
1695
台灣必須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在國際人才爭奪戰上,台灣在經濟因素上可以提供的誘因已經難以跟中國、香港、新加坡競爭,只能在地緣、血緣、文化認同上著力。但最重要的還是對人才的基本尊重,包括薪水、尊嚴與專業的尊重。
作者:鄭志凱 (橡子園太平洋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及合夥人)
個人旅居美國矽谷近三十年,創投業務遍及電腦、網路及生技產業,從近距離觀察矽谷產業的更迭、創業的艱辛與收穫。目前為橡子園太平洋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及合夥人、活水社企開發投資公司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 。
個人歷任聯訊創投公司(Harbinger Venture)共同創辦人及美國總經理、美國聯強公司(Synnex Corporation)資深副總、台灣神達電腦機構各項高階管理職務、美西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工業研究院商業化諮詢顧問、清華大學產學諮詢委員會委員、矽谷SVT投資天使創會會員。
台灣要跟世界、未來接軌,矽谷不是唯一選項,但卻是首選。矽谷儘管不是美國政治或金融中心,卻是全美甚至於全球創新創業首都,它站在所有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沿,不但對經濟發展方向有最高的敏銳度,其進步的科技對社會、人文、人類的衝擊有更深一層的體會。矽谷聚集的不止是創業家、投資者,愈來愈多思考未來、重新設計社會藍圖的學者、思想家與做夢的人,如此的緊密接觸與交流擴大彼此的深度與視野。
台灣與矽谷的人才交流有三個層次,首先是矽谷與台灣之間人對人、組織對組織的訊息交換,包含了知識、商機、趨勢、觀念及實務;其次是隨人而來的種種資源,例如技術、資金等;最後則是透過遷徙、移民而建立的緊密互生關係。這三層關係循階漸上,沒有訊息的交流基礎,很難產生資源的流動,更難造成彼此間的遷徙、移民。
其中,當台灣重新跟矽谷連結時,最容易的著手點自然是華僑。矽谷的科技公司,大約有10%的員工屬於華裔,1位來自台灣、4位來自大陸、3位是臺灣移民第二代、2位是其他華裔移民。台灣如果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走向未來,目光投向海內外年輕族群。30-40歲第二代華裔移民可能比年歲漸長的第一代移民更接近世界科技前沿,更符合台灣當今需要。矽谷是一個屬於年輕人的舞台。細數82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他們的創辦人罕見超過40歲的中年人。
台灣必須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在國際人才爭奪戰上,台灣在經濟因素上可以提供的誘因已經難以跟中國、香港、新加坡競爭,只能在地緣、血緣、文化認同上著力。但最重要的還是對人才的基本尊重,包括薪水、尊嚴與專業的尊重。他建議,台灣政府應該鼓勵留學生出國,加強台灣及美國雙向博士後人才交流,並且歡迎中國的華裔學者與人才到台灣發展。
總而言之,從三層次分級落實台灣與矽谷人才交流:資訊交流層次 - 加強社團間聯繫,建立姐妹組織,重新召開國建會之類的高階諮詢平台;資源交流層次 - 鼓勵研究單位或公司間共同技術研究開發,獎勵兩地創投基金雙向投資,為華僑企業回台投資、或台灣公司到矽谷併購公司訂立特殊獎勵辦法;人才交換層次 - 禮遇高級人才,簡化訪台短期簽證、工作簽證、甚至國籍申請手續、提供租稅優惠。
本文完整內容將出版於童振源、方頌仁、陳文雄編的《矽谷成功經濟學》。
【圖片為資料照】
個人旅居美國矽谷近三十年,創投業務遍及電腦、網路及生技產業,從近距離觀察矽谷產業的更迭、創業的艱辛與收穫。目前為橡子園太平洋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及合夥人、活水社企開發投資公司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 。
個人歷任聯訊創投公司(Harbinger Venture)共同創辦人及美國總經理、美國聯強公司(Synnex Corporation)資深副總、台灣神達電腦機構各項高階管理職務、美西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工業研究院商業化諮詢顧問、清華大學產學諮詢委員會委員、矽谷SVT投資天使創會會員。
台灣要跟世界、未來接軌,矽谷不是唯一選項,但卻是首選。矽谷儘管不是美國政治或金融中心,卻是全美甚至於全球創新創業首都,它站在所有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沿,不但對經濟發展方向有最高的敏銳度,其進步的科技對社會、人文、人類的衝擊有更深一層的體會。矽谷聚集的不止是創業家、投資者,愈來愈多思考未來、重新設計社會藍圖的學者、思想家與做夢的人,如此的緊密接觸與交流擴大彼此的深度與視野。
台灣與矽谷的人才交流有三個層次,首先是矽谷與台灣之間人對人、組織對組織的訊息交換,包含了知識、商機、趨勢、觀念及實務;其次是隨人而來的種種資源,例如技術、資金等;最後則是透過遷徙、移民而建立的緊密互生關係。這三層關係循階漸上,沒有訊息的交流基礎,很難產生資源的流動,更難造成彼此間的遷徙、移民。
其中,當台灣重新跟矽谷連結時,最容易的著手點自然是華僑。矽谷的科技公司,大約有10%的員工屬於華裔,1位來自台灣、4位來自大陸、3位是臺灣移民第二代、2位是其他華裔移民。台灣如果要走向世界,首先要走向未來,目光投向海內外年輕族群。30-40歲第二代華裔移民可能比年歲漸長的第一代移民更接近世界科技前沿,更符合台灣當今需要。矽谷是一個屬於年輕人的舞台。細數82家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他們的創辦人罕見超過40歲的中年人。
台灣必須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在國際人才爭奪戰上,台灣在經濟因素上可以提供的誘因已經難以跟中國、香港、新加坡競爭,只能在地緣、血緣、文化認同上著力。但最重要的還是對人才的基本尊重,包括薪水、尊嚴與專業的尊重。他建議,台灣政府應該鼓勵留學生出國,加強台灣及美國雙向博士後人才交流,並且歡迎中國的華裔學者與人才到台灣發展。
總而言之,從三層次分級落實台灣與矽谷人才交流:資訊交流層次 - 加強社團間聯繫,建立姐妹組織,重新召開國建會之類的高階諮詢平台;資源交流層次 - 鼓勵研究單位或公司間共同技術研究開發,獎勵兩地創投基金雙向投資,為華僑企業回台投資、或台灣公司到矽谷併購公司訂立特殊獎勵辦法;人才交換層次 - 禮遇高級人才,簡化訪台短期簽證、工作簽證、甚至國籍申請手續、提供租稅優惠。
本文完整內容將出版於童振源、方頌仁、陳文雄編的《矽谷成功經濟學》。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