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台北大塞車

2016-02-05 15:17:49
2991
自作聰明又自以為是,還會有第二種結果嗎?諸位上任的新官呀,請把柯文哲當面鏡子,切莫搞這種毫無評估的即興施政,昨天人家怎麼捧你上台的,明天人家可能就怎麼把你趕走,到時候不是你開除幾個人就可以解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恐怕是人民開除你呀!
自從那個只會搶版面至今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柯文哲當上了台北市長,我們這些「非天龍國」的老百姓其實滿開心的──看看你們用八十五萬票選出來,選前選後把前任市長罵得一無是處的智商157,能搞出什麼名堂來?在柯p上任不到三個月之時,我就為文坦白講,我們多少是有點看笑話的心態──雖然我們這裡的一條龍,笑話鬧得也不少。
塞車,是每一個大都市的夢魘,既然逃不掉,只有盡量減輕它,然後習慣它。換一個角度來講,如果不是塞車塞到實在受不了,大家其實摸摸鼻子也就認了。這回大塞車能搞到天怒人怨,足見事態嚴重,連親綠媒體都上陣辯護不懈──等等,辯護?不是批評?
喔,看了三立網站署名「愛國青年」的宏文:「造成大塞車的人不是柯文哲 而是你」我真是開了眼界!想起台北市議員高嘉瑜之前渾然忘卻自己民意代表的身分,自爆到市長辦公室讓柯p「面授機宜」;這位「愛國青年」似乎也渾然忘卻市長是為民服務的公僕,交通大打結,原來全是小市民的錯!
這位「愛國青年」說,台北市真正塞車的原因無他,就是「車太多」。台灣車多這件事,沒有人否認,可是我還真想請問,是柯p上任之後,萬民歡騰都去買車啦?擺明了車多這回事由來已久,可以前大家怎麼不抱怨塞車(或是沒抱怨得驚天動地)?更何況,自有捷運以來,我相信台北的車輛數目確有下降,而且有車的人(根據我的台北友人經驗),其車許多都是非不得已而動之──蓋好不容易佔到一個不要錢的停車位,一旦離開沒有了豈不要命?
其實台北這回的大塞車,原因實在太簡單了,不是因為車子變多,而是路變窄變小了。試問路為什麼變窄變小?答曰做什麼「三橫三縱」自行車道了。嗚呼,我們的施政搞了數十年,為什麼還停留在毫無評估的即興式作為?在台灣,自行車道當作運動健身、郊遊遠足可以,千萬別以為真的可以有多少人能把自行車當作上班通勤的工具。許多人開口閉口荷蘭怎麼樣,你為什麼不看看新加坡東京有幾個人騎自行車上班的?台北的街道狹窄,車多擁擠,騎自行車通勤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加上台灣天氣夏天潮溼悶熱,冬天霪雨刺骨,大都市裡灰塵廢氣都很嚴重,你要一個上班族穿西裝(或是套裝)騎單車上班,有可能嗎?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各個城市搞單車道,都是在河濱郊外這些地方搞,就一個郝龍斌搞了個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結果是什麼下場?
或曰,那YouBike呢?根據我的觀察,YouBike之所以有人用,是因為它(從前)前三十分鐘不用錢,台北人很精,搭個捷運或公車到站後,用個YouBike穿街走巷,甲地取乙地還,又不用錢,不用白不用。現在YouBike要錢了,結果如何?
要在台北這種都會區裡搞自行車專用道,一定要先做一個評估,就是這個專用道能夠吸引多少人「長時間、固定式」的使用,從而減少多少汽車上路的數量。這位「愛國青年」文中說得很好,台北市就是那麼小,你要建自行車道,自然減少了汽車道。我們假設一個四線道的馬路,自行車道佔去四分之一,那你就要確定有四分之一的用路人會「長時間、固定式」的從汽車轉移到自行車,否則不塞才有鬼呢!而且千萬不要忘記,搞自行車專用道跟捷運不同,捷運的施工會有交通黑暗期,到了捷運完工後就結束了;自行車道就算完工了,位置也永久佔據,如果造成大塞車,恐怕會是長夜漫漫!
「愛國青年」這一篇文章裡,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矛盾點,就是他一再強調使用自行車是「進步、環保」的,但是當他提到自小客車上往往只有一個人,是很「奢侈」的時候,他居然拿機車與之相比,說一輛汽車佔據的是四輛機車的空間,也就是一個人佔據了四到八個人的空間!如果要這麼比,那是不是規定台北只能騎機車,不能開自小客?更何況眾所周知,機車不但有噪音空污的問題,而且是非常危險的交通工具,真不曉得這位「愛國青年」腦袋瓜是怎麼想的?他滿口批評人家「三流的思維,只配住在三流的城市」,他顯然沒有搞清楚,每一個城市都有其先天和後天的條件,不是我們看到人家一流的東西就以為是藥方,就照而抄之。以台灣的都會區為例,要解決交通問題,絕對不是「愛國青年」在文中鬼扯「無法治標卻能治本」的搞自行車道,而是做捷運,並且連動公車這種大型交通工具,而這就是過去十六年台北市政府做的事!連這一點簡單都搞不清楚,真不曉得他是第幾流的?
我是喜歡讀歷史的人,看到柯文哲上任的時候說,「九個月要改善台北的交通」,就讓我不禁想起,國共內戰時,東北行轅主任陳誠說「三個月可以擊潰東北共軍」;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說「半年可以肅清全國共匪」。三個月加半年,剛好九個月,結果呢?共匪卻是越打越多!內湖好比東北,台北好像全中國,內湖的問題解決不了,台北塞車亦越來越嚴重!自作聰明又自以為是,還會有第二種結果嗎?諸位上任的新官呀,請把柯文哲當面鏡子,切莫搞這種毫無評估的即興施政,昨天人家怎麼捧你上台的,明天人家可能就怎麼把你趕走,到時候不是你開除幾個人就可以解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恐怕是人民開除你呀!
本文經田英奇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作者 田英奇】 2016/02/04
塞車,是每一個大都市的夢魘,既然逃不掉,只有盡量減輕它,然後習慣它。換一個角度來講,如果不是塞車塞到實在受不了,大家其實摸摸鼻子也就認了。這回大塞車能搞到天怒人怨,足見事態嚴重,連親綠媒體都上陣辯護不懈──等等,辯護?不是批評?
喔,看了三立網站署名「愛國青年」的宏文:「造成大塞車的人不是柯文哲 而是你」我真是開了眼界!想起台北市議員高嘉瑜之前渾然忘卻自己民意代表的身分,自爆到市長辦公室讓柯p「面授機宜」;這位「愛國青年」似乎也渾然忘卻市長是為民服務的公僕,交通大打結,原來全是小市民的錯!
這位「愛國青年」說,台北市真正塞車的原因無他,就是「車太多」。台灣車多這件事,沒有人否認,可是我還真想請問,是柯p上任之後,萬民歡騰都去買車啦?擺明了車多這回事由來已久,可以前大家怎麼不抱怨塞車(或是沒抱怨得驚天動地)?更何況,自有捷運以來,我相信台北的車輛數目確有下降,而且有車的人(根據我的台北友人經驗),其車許多都是非不得已而動之──蓋好不容易佔到一個不要錢的停車位,一旦離開沒有了豈不要命?
其實台北這回的大塞車,原因實在太簡單了,不是因為車子變多,而是路變窄變小了。試問路為什麼變窄變小?答曰做什麼「三橫三縱」自行車道了。嗚呼,我們的施政搞了數十年,為什麼還停留在毫無評估的即興式作為?在台灣,自行車道當作運動健身、郊遊遠足可以,千萬別以為真的可以有多少人能把自行車當作上班通勤的工具。許多人開口閉口荷蘭怎麼樣,你為什麼不看看新加坡東京有幾個人騎自行車上班的?台北的街道狹窄,車多擁擠,騎自行車通勤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加上台灣天氣夏天潮溼悶熱,冬天霪雨刺骨,大都市裡灰塵廢氣都很嚴重,你要一個上班族穿西裝(或是套裝)騎單車上班,有可能嗎?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各個城市搞單車道,都是在河濱郊外這些地方搞,就一個郝龍斌搞了個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結果是什麼下場?
或曰,那YouBike呢?根據我的觀察,YouBike之所以有人用,是因為它(從前)前三十分鐘不用錢,台北人很精,搭個捷運或公車到站後,用個YouBike穿街走巷,甲地取乙地還,又不用錢,不用白不用。現在YouBike要錢了,結果如何?
要在台北這種都會區裡搞自行車專用道,一定要先做一個評估,就是這個專用道能夠吸引多少人「長時間、固定式」的使用,從而減少多少汽車上路的數量。這位「愛國青年」文中說得很好,台北市就是那麼小,你要建自行車道,自然減少了汽車道。我們假設一個四線道的馬路,自行車道佔去四分之一,那你就要確定有四分之一的用路人會「長時間、固定式」的從汽車轉移到自行車,否則不塞才有鬼呢!而且千萬不要忘記,搞自行車專用道跟捷運不同,捷運的施工會有交通黑暗期,到了捷運完工後就結束了;自行車道就算完工了,位置也永久佔據,如果造成大塞車,恐怕會是長夜漫漫!
「愛國青年」這一篇文章裡,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矛盾點,就是他一再強調使用自行車是「進步、環保」的,但是當他提到自小客車上往往只有一個人,是很「奢侈」的時候,他居然拿機車與之相比,說一輛汽車佔據的是四輛機車的空間,也就是一個人佔據了四到八個人的空間!如果要這麼比,那是不是規定台北只能騎機車,不能開自小客?更何況眾所周知,機車不但有噪音空污的問題,而且是非常危險的交通工具,真不曉得這位「愛國青年」腦袋瓜是怎麼想的?他滿口批評人家「三流的思維,只配住在三流的城市」,他顯然沒有搞清楚,每一個城市都有其先天和後天的條件,不是我們看到人家一流的東西就以為是藥方,就照而抄之。以台灣的都會區為例,要解決交通問題,絕對不是「愛國青年」在文中鬼扯「無法治標卻能治本」的搞自行車道,而是做捷運,並且連動公車這種大型交通工具,而這就是過去十六年台北市政府做的事!連這一點簡單都搞不清楚,真不曉得他是第幾流的?
我是喜歡讀歷史的人,看到柯文哲上任的時候說,「九個月要改善台北的交通」,就讓我不禁想起,國共內戰時,東北行轅主任陳誠說「三個月可以擊潰東北共軍」;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說「半年可以肅清全國共匪」。三個月加半年,剛好九個月,結果呢?共匪卻是越打越多!內湖好比東北,台北好像全中國,內湖的問題解決不了,台北塞車亦越來越嚴重!自作聰明又自以為是,還會有第二種結果嗎?諸位上任的新官呀,請把柯文哲當面鏡子,切莫搞這種毫無評估的即興施政,昨天人家怎麼捧你上台的,明天人家可能就怎麼把你趕走,到時候不是你開除幾個人就可以解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恐怕是人民開除你呀!
本文經田英奇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作者 田英奇】 2016/02/04
作者介紹
-
田英奇
「田英奇觀點:他可能說出你心裡的話!」部落格格主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