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工商團體會談 朱立倫:兩岸不能只維持現狀

2015-12-29 18:28:18   1274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今天下午參加七大工商團體聯合舉辦「台灣經濟發展論壇:與未來國家領導人對談」,會中有企業界代表問朱,如果執政如何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朱立倫表示,兩岸和平是企業界需要的穩定感,而他可以帶給大家這個穩定感,朱也強調,兩岸不能只維持現狀,這樣會失去競爭力。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今天下午參加七大工商團體聯合舉辦「台灣經濟發展論壇:與未來國家領導人對談」,會中有企業界代表問朱,如果執政如何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朱立倫表示,兩岸和平是企業界需要的穩定感,而他可以帶給大家這個穩定感,朱也強調,兩岸不能只維持現狀,這樣會失去競爭力。

朱立倫今下午先針對「未來經濟施政方針」發表40分鐘演說,隨後進行80分鐘的問答。包括全國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電電公會理事長郭台強、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慧瑛、工業協進會理事長許顯榮、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秦嘉鴻等人都與會並提問。

其中,電機電子公會副秘書長羅懷家對朱立倫提問說,兩岸關係在整個世界是動態的,不只是維持現狀,如何與時俱進、良性循環是企業界關心重點,朱要如何維持兩岸和平和發展?以及其兩岸經貿政策為何?如果他執政後,服貿、貨貿如何能加速通過?
 
朱立倫對此表示,企業投資最重要的是降低風險,兩岸和平就是給企業界一個確定感,而他就是可以給大家確定感的那個人,他認為,維持現狀應是動態的,如果兩岸只是維持在現在,以後就不能跟國際競爭。

朱立倫舉例,如現在的外國觀光客到台灣人數達到一千萬人,但跟周邊國家來比,來台觀光客人數一千萬這是算少的,所以要發展高質化的旅客,還有旅館容納量和遊覽車還不夠等問題,都需要更努力。

朱立倫強調,兩岸監督條例一定要通過,他希望大家不要再分黨派,不要再貼標籤,不要說國民黨就是親中,民進黨也不要逢中必反,另外,他也同意處理台商在大陸遇到的各類問題時,要跨部會盡速處理,現在的陸委會設計就是跨部會,要更發揮原來設計陸委會的功能,至於大陸的國台辦,現在似乎還無法解決各省市的台商問題,如工安問題等。

朱立倫說,兩岸一定要合作,合作不只是產業鏈的合作,不只是國際經貿組織的合作,台灣企業在大陸遇到問題,也要一起合作解決,這是他認為對雙方最好的方式。【中評社/記者 張嘉文】

朱立倫:讓政府勞資三贏 推動司法改革

中央社報導,企業法定勞動成本續增,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今天說,未來修法時將考量資方、勞工與政府三贏,讓員工加薪、企業減稅。他也將推動司法改革,讓司法與商業實務接軌。

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說,企業勞動成本支出年年增加,勞保、職工福利金、原住民與身心障礙者未足額聘僱代金等費用之外,明年還要負擔長照保險費;且明年起強制週休二日,企業面臨工時縮短衝擊,加上育嬰、產檢、颱風假等,勞動成本續增。他認為,企業勞動成本支出增加應符合比例原則,否則會喪失競爭力。

何語另外表示,台灣司法界缺乏對工商界實務的了解,栽決時常受輿論干擾,律師公會也常介入政治,台灣司法環境對企業的不友善,令投資人卻步,他呼籲國家未來領導人應該推動司法改革。

朱立倫回應,政府站在支持企業、維護勞工權益的立場,修法時須考量勞工、資方與政府三贏,讓員工能夠加薪,企業得以減稅;企業其他勞動成本的增加,政府可用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以及甫修訂的公司法,給予稅制上的減免。

朱立倫也同意司法改革。他表示,法官、檢察官對於現有企業經營模式,或財經相關運作實務不盡了解,遇到相關案件,都會從防弊的角度看待,因此他當時在台大任教時,就已經建議要讓法律系學生修習會計、商業實務等。

朱立倫表示,要健全台灣經濟環境,司法體系的養成教育、在職訓練與淘汰制度,都應該正視,這是總統的責任,司法判決應符合社會需求,而非追隨社會輿論。

另外,朱立倫也說,若當選,將成立規模達240億元的「超級青年創業基金」,國發會投資一半,另一半鼓勵民間投資;該基金交民間經營管理,將可發揮480億元的效果。

朱立倫回答提問時另外表示「不贊成打房」。他認為,房地產不成熟、急漲急跌的結果導致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大家受害。他若當選,將創造租稅誘因,鼓勵空屋成為社會住宅。他並認為,若政府蓋房將影響巿場供需。

朱立倫致詞全文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今(29)日下午出席「台灣經濟發展論壇—與未來國家領導人對談」,他致詞時表示,他參選2016總統,重要原因就是台灣經濟碰到瓶頸、碰到很嚴重的挑戰。我們要走出未來,要從觀念上、做法上、執行力上作徹底的改變。

朱立倫強調,21世紀是一個新經濟時代,台灣到目前為止,從政府、企業到社會上,都還存在20世紀舊的想法。現在普遍看到的問題、現象,就是成長率開始變成越來越低、經濟動能越來越緩慢,同樣的,勞工團體抗議低薪,社會覺得貧富不均。面對這些挑戰,就是面對了21世紀所有政府都一樣在全球化之後一定要面對的,我們思維要從過去台灣經濟一切以成長為唯一目標的時代,改為包容性成長、改為互助性成長。

朱立倫提出新經濟特點的三項目標:第一是包容性成長;第二是高值化就業;第三是縮小貧富差距。朱立倫表示,有媒體問他,「朱主席,你好像只關心勞工加薪的問題」,他回應,他最關心是企業發展的問題、經濟成長的問題,他相信每一位企業大老闆都希望賺錢,企業都希望發展,但發展之後,全民要共享,大家就能互相融合在一起,這才是我們最高的目標。

朱立倫表示,不是誰獲利、誰受損,而是大家都獲利,這才叫做包容性成長,如果成長的果實屬於少部分的人,就會造成社會對立、貧富差距,所以我們面對問題要用包容性成長的觀念,取代過去唯一創造成長。

有關就業問題,朱立倫以過去常常討論的案例指出,在八零、九零年代,大家常常看一個數字就是,150萬的投資可以創造1個就業機會。2000年到2008年,中央政府推出新興兩兆雙星,的確,投資量很大,但企業界都知道,可能投資投資1千億,但創造的就業機會在600個到700個之間,換言之,就業的量與社會期待產生很大落差。

朱立倫表示,不會認為「量」是唯一考量,「質」也是「量」以外重要考量,所以現在要考量的是如何高質量、符合現代年輕人需要的就業機會。平心而論,現在有很多工作機會,但很多年輕世代不一定願意接受,是不是符合年輕人的需求,這是所有企業、政府以及我們這一代需要考慮的。

此外,朱立倫指出,我們創造了成長,創造了就業機會,要如何讓縮小貧富差距,這就是我們主張的共享均富,就是三民主義精神,也是國民黨主張的創黨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如何讓大家都能均富。

朱立倫強調,我們的動力一定來自於創新、來自於開放、來自於自由、來自於簡單、來自於小政府觀念,以及來自於大家共享。另外,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兩岸和平。

朱立倫表示,他就是要以這幾項主軸,展現出他與其他候選人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想法。

朱立倫指出,我們一定要不斷創新、研發,這是台灣唯一的機會。台灣這幾年來,面對整個產業升級或工業化4.0的挑戰,我們還是不及格,平心而論,很多企業努力在做,但是很多企業還是依附在舊的觀念中,認為我們能以低廉的勞工,以現有環境來做生產;事實上,我們必須面對挑戰,因為再用這樣的方式,很快地,我們的競爭對手,會以更低廉的勞工、更多的環境犧牲來取代我們,所以面對創新、研發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朱立倫認為,日本、美國進行工業再革命,就是靠創新、研發,此外,韓國、新加坡,甚至是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都在講創新、研發。創新、研發變成我們一定要面對的挑戰,而政府可以做的,就是要讓科研實力能夠提升。

至於如何提升科研實力,朱立倫表示,首先,預算要能大幅度提升,政府集中在科研的預算,他主張每年要成長10%。其次是科研人才的培育,事實上,這也是我們最困難的部分。雖然國內大學大幅度開放,量成長非常多,但科研人才的培育還是距離市場需求、未來的需求有很大距離,我們只好依賴外力,就是開放人才進台灣,這要消除進入台灣管道的障礙,且提供的薪資要達到一定的水準,人家才願意來,否則優秀人才不願來台灣教導學生或引導企業,我們的科研實力是沒有辦法提升的。

再則,朱立倫認為要集中,分散在學界、產業界、研究界有好多研究人才,但兵多力分,我們要集中我們的實力,對於台灣關鍵性要突破的零組件,關鍵性要突破的上游主導產業鏈的產業,我們要集中火力,讓我們研發實力真正提升,才有機會跟其他先進相比,必要時候,一定要與美國、日本、德國等先進國家合作,政府協助企業共同取得科研實力,提升台灣競爭力。

談到開放,朱立倫強調,開放是台灣一定要走的路,他表示,民進黨說要開放、國民黨也說要開放,但大家可以比較一下,誰真的要開放?他提出「一個目標、兩個雙邊、三個多邊」,來加速推動參與區域經濟組織,也就是要用更開放來面對全球化所有的競爭。他認為,開放要先從自己開放起,全面鬆綁法令。

朱立倫提到關於投資的部分,表示要以「胡蘿蔔與棒子」政策並進,讓台商賺錢後回台投資,創造就業機會,非房地產或其他投機式投資,則可減免營所稅;同時針對台灣財富、收入前1%者課徵富人稅。他強調,這部分的稅收將用於讓弱勢、中產階級、中低收入戶等可享有更多抵稅、免稅或福利,例如中產階級提高免稅扣除額或年輕學子就業前五年學貸免息等;透過專款專用,能讓社會更公平,也藉由完整的配套,讓整體台灣投資動能提升。

朱立倫指出,要透過壯大科技實力、產業4.0、建立台灣自由經濟島的三弓,建立自有品牌、台灣供應鏈以進口替代伸展到上游、確保下游產業主要供應商的地位、因應不同市場提供差異化產品的四箭來建立台灣自有供應鏈。

朱立倫說,台灣市場需要全面開放,台商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已感到壓力,而與美國及中國大陸的雙邊貿易談判更是刻不容緩,對美國從TIFA做起,對中國大陸則是ECFA與服貿、貨貿。朱立倫強調,企業界期盼的是台灣不要再繼續政治惡鬥,但民進黨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卡在立法院18個月,非得要等到他們認知自己是國會多數後才願意通過;不論選舉結果如何 ,都必須加速開放。

有關能源政策,朱立倫提出「安全」、「潔淨」、「有效率」與「合理電價」四大立場。他進一步指出,安全包含了「核電廠安全與核廢料安全」及「供電安全」,強調他一向堅持沒有安全就沒有核電的立場,而核廢料有先進國家能夠處理時,更不能永遠留在台灣。朱立倫指出,非核家園是台灣人的共識,是必然的方向,但國民黨的核電政策是穩健減核,而非冒進地意識型態的做法。

就供電穩定方面,朱立倫提出將採用美國賓澤馬州PJM的RPM(Reliability Pricing Model)招標模式,開放競標以決定核電缺口的替代新增容量計畫的優先順序,窮盡一切辦法來彌補減核後所造成的用電缺口;同時也指出重要的,是改變國人觀念,台灣由於長期電價偏低,國人節電習慣不好,需要靠全民一同努力節電,並以他新北市節電第一名經驗指出,節電是政府與全民的挑戰,除推動所有節能措施外,也將針對無法達到節電目標者,建立強制負擔機制。

關於政治安定、兩岸和諧,朱立倫說,上個世代重視和平,現在的新世代更要合作,包括中國大陸推動的RCEP、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台灣不僅要參加,更要扮演合作角色。對於反對IC設計開放一事,朱立倫說明,現行制度就封裝測試與半導體相關生產有嚴格審查但沒禁止,但IC設計產業若完全開放,台灣將失去戰略優優勢。

在政府改造部分,朱立倫表示,最要緊的就是憲政改革與國會改革。他宣示,「就算不修憲,如果當選,我一定讓我的內閣是多數黨組閣」,並「一定讓我的閣揆經過立法院的同意」,讓閣揆有權責相符的權力,而非現今修憲後只是執行長、代罪羔羊的角色。而國會改革方面,朱立倫說,今年6、7月他已請立法院黨團將「議事效率」、「協商透明」和「議長中立化」為重點的國會改革方案送立法院,但民進黨以政治算計考量,他們可能將取得國會多數,而不願意通過國會改革方案。朱立倫強調,國會改革刻不容緩,耽誤的、影響的不是政黨,而是台灣經濟與民眾權益。

就人才培育部分,朱立倫說,要以用正確方法、觀念對待新世代人才,藉由完整的人才培育計畫,來進行人才培育。他表示,單純提升基本工資並無法解決現在的經濟問題,他提出4年內調高基本工資到3萬元,是要透過這個做法推動台灣整體經濟的轉型與調整,也就是改變傳統以利潤帶動成長的觀念,未來將是以薪資帶動成長的時代。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