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

2011-07-04 17:39:01   3548

近期不斷升溫的南海爭議,越南、菲律賓、中國等在外交與軍事上的暗中較勁,使得這個地區非但沒有降溫,熱度

近期不斷升溫的南海爭議,越南、菲律賓、中國等在外交與軍事上的暗中較勁,使得這個地區非但沒有降溫,熱度也持續增高,隨著東盟聯合軍演的開展,各方皆在猜測,變幻莫測的南海風雲會演變成如何,未表態的美國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美承諾協防菲


美國承諾信守「菲美相互防禦協定」,菲律賓對此表示歡迎,並表示會與各夥伴國攜手合作,繼續為地區的穩定及責任發聲。

菲國外長羅沙里歐(Albert del Rosario)昨天在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希拉蕊承諾,如果中國大陸攻擊菲律賓在南沙的駐軍,美國必會信守美菲協防承諾。她並表示,美國會協助菲律賓提升國防能力。

菲律賓外交部今天發表聲明,對於兩國重申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環境,以及用多邊方式解決爭議的承諾,表示歡迎。

聲明說,羅沙里歐與希拉蕊之間的會面溫馨且「極具建設性」,兩人的會面顯示菲美兩國之間的友誼,是以長久相互尊重及合作關係為基礎。

外交部指出,菲律賓尋求把西菲律賓海(也就是南海)從爭議之海轉換為「和平、自由、友誼及合作區域」(ZoPFF/C);菲美對「協定夥伴關係」的重申是適時的,也是促成所有國家為共同利益合作的一大進展。

菲律賓與美國於1951年在華盛頓簽署了相互防禦協定,兩國承諾在對方遭受外來武力威脅時,相互支援。

聲明還說,艾奎諾政府持續與美國等夥伴攜手合作,促進雙方達成長久性、包容性的成長,也為地區穩定及責任發聲。


民進黨黨主席態度

南海主權爭議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台灣是否宜與中國大陸共同維護南海主權?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這有可能導致兩岸主權問題在國際間發生混淆。

18日抵菲訪問的蔡英文,今天上午在一場媒體早餐會上說,台灣被南沙群島另5個主權索討國排除在對話機制之外,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中國的關係,這跟中國聲稱願與台灣共同處理南沙問題,其實是相互矛盾。

目前索討南沙群島主權的國家,除了中華民國台灣以外,還有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及汶萊,但這些國家始終以「1個中國」政策為由,把台灣排除在解決爭議的對話機制之外。

蔡英文說,台灣對南沙主權有自己的主張,是基於以台灣為出發的主權,與中國不盡然相同。

她認為,兩岸如果合作處理南沙主權問題,先要釐清雙方對南沙主權的基礎是否相同,否則會使其他國家對兩岸之間的主權問題感到混淆。

 


北京首次強硬態度?


中國大陸在香港的媒體發出必須做好軍事準備警訊,並首次出現「絕不會坐視不理」用語,情況一夕之間有了重大變化。


針對南海問題,大陸在香港具有代表性的媒體文匯報18日發表社評指出,大陸必須做好軍事準備,如果有關國家一意孤行,採取過分挑釁行動,「必將遭到有力的回擊」。


這篇社評的出現,是南海局勢動盪以來,大陸方面最強硬表態。在此之前,大陸官方一直高唱「和平」主調,只有部分網友在軍事網站上發表開戰等激烈言詞。


值得注意的是,社評指出大陸的海軍日前在南海海域進行兩次軍演,是在傳遞明確的警示訊號,即「儘管中國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爭端,但也做好了必要的軍事準備,有足夠的決心和實力確保國家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同時,大陸的軍隊已經「嚴陣以待」,對於過分侵犯主權的行徑「絕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予以有力反擊」。


 


新加坡前資政:盡快制定南中國海行為守則


鑽研國際法的前國務資政賈古瑪教授認為所有聲稱對南中國海擁有主權的國家,都迫切須要儘快澄清各自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範圍,並迅速達成亞細安和中國在2002年所採納的《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實施準則,以免潛在的衝突爆發。

他昨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法中心舉辦的會議上就南中國海聯合開發課題發表個人見解時,回顧了亞細安同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針對 這個海域所作的外交努力的演變,並指出2002年的《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在停滯將近十年後已有所進展,可被視為制定一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南中國海行為守則》的一個步驟。

“在我看來,促使區域經濟增長與繁榮的必要條件一方面在於中國與亞細安之間的穩定關係,另一方面是所有在本區域擁有利益的大國也須維持穩定關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中所牽涉到的利害關係,遠比個別國家聲稱對南中國海擁有主權的說法有多少依據來得更重要。”

南中國海備受爭議的南沙群島一直以來是本區域緊張局勢和潛在衝突的根源。賈古碼教授注意到南中國海問題近幾個月有升溫跡象,而這種因主權糾紛而不時出現升級的緊張局勢,並不利於區域穩定。

距離越南南部城市頭頓(Vung Tau)約270公里處,上星期四就發生了一起爭執事件。越南當天指一艘中國漁船闖入一艘進行地震調查的越南船隻布下海底電纜網路的水域,並將“電纜切割 配備”放入海底電纜網路中,並聲稱中國後來更派出兩艘船隻前往協助這艘漁船。越南認為這起事件已“嚴重侵犯”了它的主權。

在南中國海島嶼的領土與主權糾紛問題上,除了直接涉及的中國、臺灣及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等亞細安國家,主張維持國際航道航行自由的美國,也在亞太區域擁有不少利益,因此也是個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因此,賈古瑪教授指出解決南中國海爭端如要有所進展,中美兩國都應該有所行動。

中國有必要解釋劃虛線地圖

他認為中國有必要進一步解釋它之前發表的畫有九條虛線的地圖所引起的各種關注和疑問。因為這幅地圖既不符合它所一再強調的尊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精神,也似乎暗示它將虛線內的所有地方都視為本身的國土。

“對這種模糊性產生關注的不只是聲稱對南中國海擁有主權的國家,因此明確宣稱所擁有的海域主權範圍,從而消除其他國家對其意圖的任何疑 慮,明顯符合中國的利益。如果不這麼做,可能將危及任何和平解決方案所必須具有的信任,並削弱中國過去20年來所取得的所有外交成就。”

美國應成為《公約》締約國

至於美國,賈古瑪教授建議這個對維持南中國海穩定至關重要的海事大國儘早成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因為這將大大提高美國在本區域的作用和信譽。

他指出,新加坡在南中國海沒有主權問題,對各國爭取主權的說法也保持中立。但是,我國同其他沒直接涉及主權糾紛的亞細安國家,如印度尼 西亞一樣,都基於本國利益而必須確保糾紛不會威脅到本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或者阻礙航行自由、飛行權利以及在南中國海敷設及維修海底電纜的自由。

“作為一個小國,確保所有聲稱對南中國海擁有主權的國家在追求本身權利和義務時始終遵受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將符合我國的利益。在這方面菲律賓在2009年決定修訂其群島基線法律,使它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致,是個積極的舉動。”

賈古瑪教授坦言南中國海問題不容易解決,但也指出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法是各國考慮既不影響各自主權,歷史上又證明可行的聯合開發方案。而 這也正是已故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針對中國與日本釣魚島主權糾紛所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想法。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曾提出可用這個方法來解決南沙群島主權問題。

至於中國第四代領導人,賈古瑪教授注意到他們與亞細安領導人在繼續就南沙群島問題進行討論的當兒,也重申“擱置爭議,共同發展”的呼籲。而馬來西亞、越南和汶萊也已簽訂,或同意訂立類似的聯合開發協定。

 


越南開啟事端之濫觴

越南13日在南中國海(南海)海域舉行實彈演習,試圖展示其軍事力量。分析人士把越南此舉,視為是向中國“攤牌”,並認為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將因此進一步加深。

與此同時,越南總理阮晉勇13日簽署國防部遞交的徵兵令,英國BBC分析認為,此舉「非比尋常」。報導指出,這是自1979年越南和中國爆發戰爭32年以來首次頒布的此類命令,除了為平息國內鷹派人士認為政府在與中國的爭端中過於軟弱的憤怒情緒,更重要的是向中國表明,越南不惜以武力方式捍衛主權。

越南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近幾年因為兩國頻頻發生海上對峙事件而降至最低點。兩國的海事衝突也重新點燃了長久以來對兩個有爭議群島的主權之爭。

駐守在中部城市峴港的一名要求匿名的海軍官員透露,越南昨天上午舉行了第一輪軍事演習,演習時間長達4小時,地點在距離越南中部廣南省約40公里外。

據法新社報導,演習地點位於越南聲稱的,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內。

該名官員表示:“今晚在同一地點也會舉行類似演習,但是越南海軍將改變射擊方式。”

不過,他拒絕說明當局動員多少艘船參與演習,並指演習沒有用到導彈。



菲律賓動作頻頻

中國菲律賓之間的南海主權爭議持續升溫,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的辦公室13日表示,改稱南海為「西菲律賓海」。

菲國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Edwin Lacierda)表示,菲國外交及國防部最近開始使用西菲律賓海這個名稱來取代南海,總統辦公室也決定跟著這樣做。

又15日宣布拆除3個與中國有主權爭議島礁上、並非由菲國豎立的標記,並在爭議水域開闢採油區供外國企業競投開發。

菲律賓海軍發言人湯森(Omar Tonsay)說,當局於上月拆除有關外國標記,剛好是菲國外交部就所謂中國海軍侵犯菲律賓領海事件,向中方提出正式抗議之前。他表示,拆除的木製標記,豎立於南沙群島的牛車輪礁(Boxall Reef)、安塘灘(Amy Douglas Bank)及禮樂灘(Reed Bank),它們只是一些編號,沒有寫明「中國製造」,不能判斷由哪個國家豎立,由於它們並非菲國政府所設,海軍已把它們移除。

菲國早前譴責中國在菲律賓聲稱擁有的領海,設浮標及豎立標記。中國駐馬尼拉大使館昨未有回應拆牌事件;菲國外交部亦拒絕評論海軍舉動。

彭博通迅社報道,菲律賓政府將於本月稍後向外國企業批出巴拉望和蘇祿海盆地的15石油開採區,總面積超過1000萬公頃(近10萬平方公里)。雖然菲國強調全部開採區均在其主權範圍,但其中兩個區域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爭議。今年3月,中國船舶就被指在這兩個採油區附近,騷擾與菲國合作的石油勘察船。中國曾多次表示,反對任何企圖在其主權範圍內的鑽探石油計劃。

菲律賓傳媒亦加入煽動中國威脅論。《菲律賓星報》報道,有消息指中國正加快在西沙群島的建設,以便在當地部署最新式的多用途戰機。該報指出,只要中國戰機從西沙群島起飛,中方的作戰半徑將覆蓋南沙群島,甚至可借助空中加油技術,直逼首都馬尼拉。如菲中因南海問題爆發戰爭,中國將「輕而易舉」獲海空優勢。



北京態度

中國大陸外交部14日也針對南海局勢及越南在當地舉行實彈演習表示,某些國家採取單方面行動損害大陸的主權及海洋權利,試圖讓南海問題擴大化、複雜化,但大陸不會訴諸武力。

大陸外交部下午舉行例行記者會,南海局勢是現場媒體最關心的問題,發言人洪磊在回答媒體連番詢問時,作上述表示。

洪磊表示,最新的南海事態,是因為一些國家採取單方面行動,損害大陸的主權及海洋權利,並發表與事實不符及不負責任的言論,試圖讓南海問題擴大化、複雜化;但「公道自在人心」,大陸只是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沒有侵害其他國家的權利。

媒體詢問,有美國參議員提案譴責大陸在南海使用武力,並推動多邊談判解決南海主權爭議;洪磊對此表示,大陸一向主張與南海爭議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透過協商及談判,和平解決主權及管轄權問題,不訴諸武力。

至於菲律賓政府將南海改名為「西菲律賓海」,洪磊回答,「南海」是國際通用的地名。

最大海事船主動出訪南海

中國大陸最大的海事巡視船「海巡31」今天上午啟航,將穿越南海,前往新加坡訪問。這是中國大陸海事執法船首次主動出訪。

「海巡31」出發後,將從北向南縱貫整個南海,期間經過西沙群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新加坡海峽,總航程約1400浬。

航行途中,「海巡31」將對南海海域展開巡航監管,主要是巡視通航環境,監控南海慣常航路的航行秩序,監管檢查石油鑽井平台和海上船舶的施工作業及測量活動,監視海洋環境,巡視海洋汙染情況等。



台軍月底南海演習


台灣海軍與海巡署6月底將在南海太平島進行軍演,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昨對此表示,維護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

中、越雙方將在南中國海軍演,6月底海軍與海巡署將編組成功級艦、中和級艦與海巡大型艦艇,共同赴南海執行碧海操演,以運補太平島任務形式,執行海域巡弋任務。海軍司令部與海岸巡防署上午都表示,目前任務未受南海情勢影響,巡弋路線規畫不變,途中不管遇上中、菲、越軍艦接近,都按既定戰備規定因應,不會迴避。

碧海操演是海巡署任務名稱,艦艇巡弋東沙、南沙,都以此為名,海巡署每年3、6、9月,派遣大型艦艇,由海軍艦艇派遣護航艦伴隨,前往南沙實施運補與巡弋,每月由海巡艦艇固定巡弋東沙,掃蕩越界漁船。巡弋任務過去稱為雷霆操演,但因名稱過於敏感,在許惠祐擔任海巡署長時,更名為碧海操演。

由於南海情勢敏感,海巡署碧海操演與海軍每半年一次南沙運補兼巡戈任務,一度傳出可能因此受影響。海軍司令部與海巡署說,碧海操演巡弋任務並未接獲指示有所延遲,仍按往例編組三艘艦艇,由海軍成功級飛彈巡防艦與中和級戰車登陸艦,前往南沙太平島執行錨泊、運補與登陸的既定操演。



美與6國聯合軍演

正當南海問題持續趨緊之際,美國據報又聯合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文萊等 6 個東盟國家,從 14 日起在馬六甲海峽、西里伯斯海和蘇祿海舉行聯合軍演。儘管菲方強調此為例行軍演,但外界分析認為,美國此舉無異於為不斷升溫的南海局勢火上加油。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據媒體援引菲律賓網站 14 日報導稱,菲律賓派遣了 3 艘戰艦參加此次以美國牽頭的聯合軍演。美方表示,會派兩艘導彈驅逐艦「鍾雲號」及「霍華德號」參與演習;而駐日本橫須賀的美國航母「喬治.華盛頓號」日前亦前往西太平洋「警戒」。

《菲律賓每日問詢報》 15 日報導稱,此次聯合軍演將持續長達 10 天時間。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菲律賓海軍上將亞歷山大.帕馬同時視察了巴拉望島的海軍基地。報導指出這是他上任來首次視察該基地,並稱菲律賓目前正加強其在南海海域的海空力量。

據悉,此次演練結束之後,菲律賓還將參加與美國在本月底舉行的海上聯合軍演。美國駐菲大使 14 日則聲稱:「我希望向你們保證,在所有問題上,美國都站在菲律賓一邊。」「包括南海問題。」

此次以美國為首的 7 國聯合軍演,對外稱為「東南亞反恐合作」軍演。菲律賓海軍發言人奧馬爾.通賽強調,此次演練是一次年度的例行演習,事先已經安排好。他稱,演練只是為了「提高協同能力、分享演練」。演練目的是對抗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及海事威脅,而演習主要內容包括實時情報交換、協同監視行動、追蹤、登艦搜捕等。


評論

南海混亂恩怨情仇

南海的緊張局勢中,美國的角色一直受人注目,一般都認為,越南、菲律賓連番挑釁的背後,是美國在背後支持,但這只是傳統的「冷戰思維」。到目前為止,除了駐菲大使說了幾句含糊其辭的話外,只有國務院反對越南軍演的聲明。至於國會議員和輿論的口水,不聽也罷。

中國外交連串微調

美國態度的這種微妙變化,背後的真正原因暫未清楚。不過,中國外交最近的連串微調似也有舻可尋,首先在利比亞問題上,中國的態度有所鬆動,繼駐埃及使館官員與利國反對派陣營首度公開接觸後,外交部更公開表態歡迎利國反對派代表訪問北京,聯合國安理會今日開會,討論利比亞局勢,中國罕有地派副外長翟雋專程出席,其表態引人注目;與此同時,以色列國防部長時隔10年首度訪華,亦引起國際輿論關注。特別是內地媒體引述以色列防長對以巴衝突的標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更是以色列近年在內地輿論中少有的正面形象;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會見伊朗總統時,也奉勸其加快與西方國家的對話。

歐美與中方做交易

中國外交的這種微調,雖多少有因北非茉莉花革命、拉登被殺後的政策調整成分,但肯定也是一種妥協的交易。中俄兩國雖然阻擋不了北約空襲利比亞,但卻可能是逼走格達費的最後國際因素;中國或許無力斡旋以巴衝突,但卻能在牽制伊朗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而這一切,歐美國家都不可能不與中方在某些方面做交易。這個交易的籌碼,也許正是南海。

說回南海,爭議各方中,大馬和印尼都作壁上觀,中方表態空前溫和;菲越兩個狠角色中,前者也許算美國舊友,後者只能是個賣身投靠的「新歡」,美國難為她兩肋插刀,傳統上中國才是越南最大「靠山」;這種混亂的恩怨情仇,令各方的應對都十分謹慎小心。

【明報專訊】孫嘉業

http://news.mingpao.com/20110616/caq1.htm


【美麗島電子報 國際新聞中心 編輯】【2011.06.24, 16:58最後更新】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