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街名或站名須謹慎從事

2015-12-07 18:32:21   1703

如果因為少數居民厭惡中國,就要斬斷與中國的歷史文化臍帶,那台灣的「當地文化」還剩什麼? 譬如說,有部分北市居民為了反國父、反蔣、反國民黨等而群起連署,北市府也「從善如流」,那麼台北捷運站名中包括:中山站、國父紀念館站、中正紀念堂站、辛亥站等,大概都得改名了?

少數幾位中正區居民,認為捷運善導寺站的名稱與「當地文化不符」,計畫自費製作貼紙,更改道路指示標誌。理由似乎是與該寺設有靈骨塔,令人容易將善導寺做不當聯想。

更名的舉動在台灣一向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當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立刻對台北市的街名、廣場名進行去中化與去蔣化,並對任何含有中華二字的國營機關改為台灣。此事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是否政黨輪替在即,又即將展開新一波的「正名運動」?

其次,用符合「當地文化」為由更名,引起諸多不便,實在難以服眾。為了土地商業利益把名字改成日本味濃厚、失去中華文化底蘊的名字,就能符合「當地文化」?台北市文化局才剛因為用商業手段干擾舉辦電影節的獨立自主精神,氣走了主席李烈,並引起眾多影劇人士群起抗議,便可知政治人物企圖將市儈手,伸入文化事業攪和,極易引起文藝界反彈。

更可怕的是,如果因為少數居民厭惡中國,就要斬斷與中國的歷史文化臍帶,那台灣的「當地文化」還剩什麼?譬如說,有部分北市居民為了反國父、反蔣、反國民黨等而群起連署,北市府也「從善如流」,那麼台北捷運站名中包括:中山站、國父紀念館站、中正紀念堂站、辛亥站等,大概都得改名了?

善導寺本身是個古蹟,祭祀的是中國唐朝淨土教的善導大師,而且還是由日本和尚在殖民時興建的寺廟。這對於多數崇日的台灣人來說,應該會廣受歡迎才是,哪裏會與「當地文化」不符?值得爭議的,恐怕只是這個少數僅存於市中心蛋黃區的靈骨塔,必然大大減損當地的房地產價格。因此,該改的不是站名,而是應當將靈骨塔移往郊區,還給善導寺一個清淨莊嚴的修道之所。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刻意將公館後山的寶藏巖軍眷聚落保存下來,改為文創區,目的就是為了讓後人可以緬懷當年來台國軍眷屬,肩挑溪石徒手蓋屋的艱苦歲月。不因為商業利益而摧毀先人篳路藍縷的足跡與綿延千年的歷史文化,才是真正尊重「當地文化」。

本文經洛杉基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作者 洛杉基】 2015/12/04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