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會毀在紅色供應鏈?

2015-11-10 18:17:39   1869

所謂紅色供應鏈對台灣有沒有威脅,我認為短期一定有,因為中國政府砸錢絕不手軟,這是一個不公平的競爭,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來我們本來就要走高端產品,低價產品只是一時之際。

每次看到一些媒體大力在宣傳所謂紅色供應鏈時,好像台灣就要垮了!老實說,我打從心裡鄙視這些媒體,因為就我個人和朋友經驗來說,這些媒體的人員專業素質之差,因循苟且而且缺乏查證的能力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唯一一個強項就是三分資料可以寫出十分的報告,這也是台灣媒體為什麼是屬於製造業的原因吧!

記得在世紀之交時,由於張汝京先生到大陸建廠,從而展開一波半導體投資熱潮,當年有SMIC/GSMC/和艦/tsmc等和台灣有關的大廠紛紛建廠,這其中還不含B咖的案子,一時之間,好像台灣的半導體工業都一股腦要去大陸了,台灣似乎被連根拔起。所以當時許多人士就一再要求政府設限,而媒體也一再附和報導台灣將喪失半導體優勢。小弟因為在這行業混得夠久,當年也供逢盛會,當時也有多家媒體朋友來找我聊天,希望我能給他們一些訊息和資料,當時年輕氣盛也愛出風頭,所以也不知天高地厚就答應了,當時談得很愉快,但是最後發表出來的結果確很令人失望,因為我說的基本上都沒有報出來,卻有一大堆我不認同的資料出現(不是說法),我和一些同行詢問了一下,都有這種感覺,覺得被出賣了,好像在為自己不同意的資料和觀點背書。當時我就預測中國的工業文化不適合這種精細的工業(這是有根據的,事實上中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認為半導體工業因為太過複雜和精細,所以難成氣候,因此中國放棄投入這個行業,一直到九零年代末才改變這種想法,才有了所謂906/908專案),套句大陸用語,強扭的瓜不甜,這根本是浪費資源。但是媒體可好了,吵了許久,好像台灣的半導體就要垮了,陳前總統還提出所謂兩兆雙星來做為扶持的政策。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那時候的預言成真的嗎?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就來看看!

先解釋一下,所謂半導體工業一般可分成IC/LCD/LED/Solar四大工業,我們來分別看看中國這幾年花了幾千億RMB的結果吧!

IC工業可以分成晶棒,晶圓和後段封裝,當然還有所謂的設計公司,台灣最有名的設計公司就是聯發科,大陸雖然政府扶持,甚至利用自身市場力量要逼這些設計公司就範,但是有用嗎?當然沒有,要不然為什麼一邊要告Qualcomm(高通)壟斷,一邊又想併購聯發科,這就是最好明證,即使中國有世界最大的行動通訊市場,但是中國就是無法培養出世界級的公司,大家可能不知道,當初聯電要把自家的設計部門獨立公司時,聯發科是最不被看好的一家,當初很多人都還不願意去呢!但是市場機制卻造就了聯發科。至於IC最前段的晶棒部分,目前大陸仍是進口為大宗,根本不成氣候,而SMIC等廠,當初則是幾乎年年虧損,即使帳面有盈餘,但是業界的人也都知道是作帳的結果,世界的foundry晶圓廠排名,當年SMIC曾經號稱要打賣聯電,贏過tsmc,但是這幾年結果是排名不升反降,試問台灣有哪一個晶圓廠是因為大陸而失敗的?沒有,一家都沒有,當年要不是茂德用舊設備去重慶從老共手上撈點錢回來,可能更早破產,DRAM是因為和韓國封喉競爭,大陸根本沒得玩。目前台灣和大陸的IC實力比起兩千年時,台灣還是遙遙領先,根本沒有被大陸整碗捧去,我倒想問問當時杞人憂天的那些人,你們是不是該檢討一下,做一下回顧呢?而近來沸沸揚揚的後段封裝工業,在高階製成端,中國也才剛起步,所以就有點像兩千年時候,一副財大氣粗,政策加補貼,但是真的可能撼動台灣的地位嗎?我的看法還是和兩千年時一樣,引進一個不符合國家民情的工業,就像把錢灑到上海的黃浦江一樣,很熱鬧,看戲的很多,下水撈錢的也不少,但是船過水無痕,終究是一場空。

而LCD目前在大陸砸錢的情形下,台灣似乎已經出現問題,但是大家都忘了一個事實,在大陸崛起前,韓國就已經把台灣打得滿地找牙,當時要不是有大陸來台灣採購面板,台灣LCD是否能撐到這個時候還很難說,但是為什麼大陸LCD會發展這麼快呢?主要原因是因為大陸有內銷電視市場,外行的人不知道,LCD電視的最大利潤來自電視機銷售,所以當年因為台灣沒有品牌,三星和LG才能打的台灣業者不知所措,這也是為什麼AUO和奇美當時都要自創品牌,而鴻海也是如此。所以LCD的問題是台灣沒有掌握最終產品,因此在產能過剩時根本無力逃脫,和大陸沒有關係,因為大陸的LCD廠效率固然沒有台灣好,但是因為一條龍的作業模式,所以根本無關大局,老實說,LCD的技術也不算太尖端,我們不去教,大陸也會做的。

至於大家很關心的LED,大陸的低價競爭真的讓台灣喘不過氣來,但是大陸本來就是生產低價產品的大國,我們本來就沒法比,一般而言,他們的產品品質並不好(Band太寬),而且因為中國大陸政府補助很多(曾經有買一台MOCVD可以補助一千萬RMB的例子),但是這種短期政策固然會有壓力,但是我認為長久來看,這就和IC業一樣,中國或許能占據部分市場配額,但是政府卻會耗費大量資源,等到政府無力支持時,業界就會打回原形,而最好的例子就是太陽能。

太陽能曾是中國最引以為傲的工業之一,產量執世界牛耳,還外銷到各國,還打敗德國呢!但是一是中國太陽能工業是自己發展起來的,台灣基本上沒有著墨,二是如果大家有注意新聞,年初曾是中國首富的漢能老闆,如今卻被香港停牌,我曾經做過漢能的生意,知道這家公司基本上就是五鬼搬運法,把政府的補貼變成私人財產,然後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地方政府,這種無法持續的經營模式終究會浮上檯面,是無法長久的。

所以我真的想告訴大家,所謂紅色供應鏈對台灣有沒有威脅,我認為短期一定有,因為中國政府砸錢絕不手軟,這是一個不公平的競爭,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來我們本來就要走高端產品,低價產品只是一時之際,舉個例子來說,中國一直企圖生產較高端LTPS和AMOLED的LCD,但是卻在投資大量金錢後到今天仍然沒有開花結果,台灣自然是要在技術上領先,而不是一位打低價戰,二來是我認為中國大陸本身的財政問題會日漸沉重,在可預見的未來,可以運用的財稅和貨幣手段空間會越來越小,這種沒有永續的模式就會出現問題,因此台商只要能夠撐過這段不穩定的時間,或是乾脆投資更好的工業,那中國紅色供應鏈就是短多長空了,老實說,我就是採用這種策略的人,因此我在中國大陸雖然沒有鴻圖大展,但是也極少失誤,對於對岸的競爭也能有效反擊,這本來就是做生意的基本概念,如果一有問題就希望政府出手干預和保護政策,那麼乾脆就把公司收起來吧!因為挑戰總是不斷來,但是機遇也在其中,雖然有時會有不公平,但是與其抱怨不如起身反擊吧!

本文經新雙城記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作者 新雙城記】 2015/11/09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