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睿哲:馬習有共通點 蔡習二人無交集
.jpg)
2015-11-10 14:00:56
730
卜睿哲(Richard Bush)發表「馬習歷史性會晤對兩岸關係的意義」專文指出,會談具有歷史性,國家或政府領袖如果不願意共同冒風險,同時擁有某種互信,不會貿然見面。他說,「馬習會」後,雙方與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各有說法,馬習與馬蔡各有共通點,但習蔡則無交集。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今天發表專文指出,「馬習會」後,雙方與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各有說法,馬習與馬蔡各有共通點,但習蔡則無交集。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在官網發表「馬習歷史性會晤對兩岸關係的意義」專文指出,會談具有歷史性,上次歷史性會晤是國民黨及共產黨領袖蔣介石和毛澤東1945年在重慶會面,國家或政府領袖如果不願意共同冒風險,同時擁有某種互信,不會貿然見面。
卜睿哲寫到,馬習會具有顯著象徵性意義,而象徵可創造實質,他不清楚兩人會面是否會改變台灣明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選情,各界恐怕永遠都無法瞭解馬習會帶來的衝擊。
他指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選舉結果提出「持續和平發展」,以及「對抗、分裂與零和對峙」的兩種可能方向,這得由台灣是否堅定支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來決斷。
卜睿哲分析,習近平的警告直接了當對準民進黨,以及2個月後可能當選的蔡英文,習近平願意寬容民進黨過去的立場及行動,但民進黨必須認同「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
卜睿哲寫到,習近平看來似乎沒有給第3種選項。
至於總統馬英九,卜睿哲認為,馬總統專注在鞏固「九二共識」與維持台海和平,他與習近平互提「九二共識」不讓人意外,這讓他在任內達成許多重要成就且台灣無須付出高成本。但蔡英文至今不接受「九二共識」,因此馬總統憂心蔡英文上台會改弦易轍。
對於蔡英文對馬習會的回應,卜睿哲認為,她不斷提出台灣人有權選擇,顯示她高度強調台灣的民主制度,她反對預設政治框架,很明顯指的是「九二共識」,這與她在兩岸議題的主軸一致,承諾維持現狀。
由馬、蔡與習三方面來看,卜睿哲指出,馬與習同意「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馬與蔡則同意台灣社會有權參與兩岸政策,但蔡與習沒有交集,如果蔡英文勝選,雙方將嚴重對峙。
卜睿哲寫到,習近平試圖為未來的兩岸關係定下蔡英文無法接受的基本原則,並將她和民進黨批成台獨勢力,習近平難道不瞭解此舉可能招致反效果?蔡英文廣泛提出民主、透明與維持現狀,但習近平如果說到做到,蔡英文屆時會將台灣置於險境嗎?
卜睿哲續問,現在談習與蔡能否相互適應雖然太早,但還是得問2016年1月16日後,兩人是否能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解?如今兩岸的天秤上,賭上的是馬總統任內的成果。
【中央社】【圖片為資料照】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在官網發表「馬習歷史性會晤對兩岸關係的意義」專文指出,會談具有歷史性,上次歷史性會晤是國民黨及共產黨領袖蔣介石和毛澤東1945年在重慶會面,國家或政府領袖如果不願意共同冒風險,同時擁有某種互信,不會貿然見面。
卜睿哲寫到,馬習會具有顯著象徵性意義,而象徵可創造實質,他不清楚兩人會面是否會改變台灣明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選情,各界恐怕永遠都無法瞭解馬習會帶來的衝擊。
他指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選舉結果提出「持續和平發展」,以及「對抗、分裂與零和對峙」的兩種可能方向,這得由台灣是否堅定支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來決斷。
卜睿哲分析,習近平的警告直接了當對準民進黨,以及2個月後可能當選的蔡英文,習近平願意寬容民進黨過去的立場及行動,但民進黨必須認同「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
卜睿哲寫到,習近平看來似乎沒有給第3種選項。
至於總統馬英九,卜睿哲認為,馬總統專注在鞏固「九二共識」與維持台海和平,他與習近平互提「九二共識」不讓人意外,這讓他在任內達成許多重要成就且台灣無須付出高成本。但蔡英文至今不接受「九二共識」,因此馬總統憂心蔡英文上台會改弦易轍。
對於蔡英文對馬習會的回應,卜睿哲認為,她不斷提出台灣人有權選擇,顯示她高度強調台灣的民主制度,她反對預設政治框架,很明顯指的是「九二共識」,這與她在兩岸議題的主軸一致,承諾維持現狀。
由馬、蔡與習三方面來看,卜睿哲指出,馬與習同意「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馬與蔡則同意台灣社會有權參與兩岸政策,但蔡與習沒有交集,如果蔡英文勝選,雙方將嚴重對峙。
卜睿哲寫到,習近平試圖為未來的兩岸關係定下蔡英文無法接受的基本原則,並將她和民進黨批成台獨勢力,習近平難道不瞭解此舉可能招致反效果?蔡英文廣泛提出民主、透明與維持現狀,但習近平如果說到做到,蔡英文屆時會將台灣置於險境嗎?
卜睿哲續問,現在談習與蔡能否相互適應雖然太早,但還是得問2016年1月16日後,兩人是否能達成某種程度的和解?如今兩岸的天秤上,賭上的是馬總統任內的成果。
【中央社】【圖片為資料照】
卜睿哲文章全文:蔡習關係將決定馬英九歷史定位
上週六,台灣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晤。這次見面深具歷史意義,上一次類似的會晤,是1945年蔣介石和毛澤東的重慶會談。一般來說,國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長之間是不輕易見面的,除非雙方認為有價值,而且風險小,雙方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互信。
雖然馬習會好像只有象徵性意義,但這不打緊,象徵可以創造實質。我不確定馬習會是否會改變明年1月16日舉行的台灣總統與立法院選舉,事實上,我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馬習會真正的影響是什麼。
但我可以根據馬習會後公布的三個重要聲明,多說一些馬習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分別是傳達習近平觀點的新華社報導、馬英九的會後記者會,以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會後聲明。值得注意的是,三人都企圖定調馬習會,但沒有任何一人有新的突破。
習近平:兩岸同屬一個大家庭
習近平的講話,訴諸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他傳達的訊息是,大陸與台灣人民同屬一個大家庭,雙方的差異並不會改變這個事實,馬政府執政後的兩岸合作,強化了兩岸的凝聚力。結束海峽兩岸的政治分歧,對習近平復興中華民族、重振中國人民國際地位的任務,至關重要。對習近平來說,一個分裂的國家,不會是強國。
習近平的訴求,是他2012年上台後,就不斷重複表達的,有其歷史淵源,放在中國國內政治環境下,可以理解。但這訴求對部分台灣人來說,毫無吸引力。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在「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差異仍然很大。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仍然深刻烙印在許多台灣人的記憶中,對他們來說,並不想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而且,許多台灣人在意台灣的民主制度和中國威權政治體制的差別。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民調就顯示,台灣民眾傾向統一的比例,非常低。
對習近平來說,沒有第三種選項
關於即將到來的台灣選舉,習近平提出台灣新政府可以選擇的兩條道路。一條是繼續選擇北京所呼籲的「和平發展道路」,另一條是重回對抗、分離,充滿敵意的道路。中國會讓台灣選擇哪一條路,取決於台灣是否「毫不動搖地堅持海峽兩岸的政治基礎」,也就是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習近平警告,「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
習近平的警告,很明顯地是針對兩個月後很可能贏得台灣總統大選的民進黨和蔡英文。習近平表示,無論民進黨過去主張什麽,只要認同「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就願意與其交往。習近平同時也表達北京可以容忍的極限:
「當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是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台獨煽動兩岸同胞敵意和對立,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台海和平穩定,阻撓兩岸關係發展,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深重禍害。」
這些說法,沒有任何新意。
「兩條道路說」是中國想影響台灣選舉結果的企圖,隱含的意思,是北京已陳述了希望台灣必須遵循的原則,如果台灣新政府選擇了習近平所說的帶來災難的道路,將不是北京的責任。也就是說,北京認為它已經搶佔了「道德高地」,所有動作都具有正當性。但是,冒犯了至少45%的台灣民眾(可能是多數),把自己逼到政治牆角,對北京來說,是明智的嗎?
配合中國 不見得獲得善意回應
馬英九這邊,他在馬習會中的焦點,在「鞏固九二共識,維護台海和平」。他和習近平兩人都強調九二共識,並不意外。九二共識讓馬政府在風險最小的前提下,(在兩岸關係上)取得可觀的成就。相反地,蔡英文至今仍不接受九二共識。馬英九擔心蔡英文可能會讓他前功盡棄,是可以理解的。
馬英九在會後記者會中表示,他向習近平提出四點主張:包括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中國阻撓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解決兩岸歧見需要耐心。根據媒體報導,馬英九也提到兩岸正在進行的協商,如兩會互設辦事處等,應有所進展。
這些議題,也都不是新聞。
馬英九希望他推動的兩岸經貿關係改善,可以在台灣國際活動空間、軍事安全、區域經貿整合、互設辦事處這些議題上,獲得中國善意的回應,但目前還沒有顯著的效果。這有可能是因為,習近平把這些事情交給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以及貿易與公安等主管部會去決定。
習近平對馬英九所提議題的回應,都很含糊,會談唯一的具體結果,是決定在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政府機關,設置熱線電話。但根據美國政府的經驗,就算有熱線電話,中國方面也不見得會使用。
馬英九:北京在爭取台灣民心上做得不夠
台灣選民從這些經驗中可以學到,在中國認為關鍵的議題上配合,並不見得會讓台灣認為重要的事,取得進展。就像馬英九所強調的,「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在於民心向背…唯有在尊嚴、尊重及誠心、善意上建立的兩岸關係,才有利於增進彼此的信任,才能行穩致遠。」
這段表述的含意是,中國在贏得台灣民心上做得不夠,所以損害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蔡英文在馬習會後,發表了簡短的聲明,批評馬英九沒有做到「確保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選擇權、交往沒有政治前提、對等尊嚴」這三件事。她不斷重複提到台灣人民的選擇權,反映了她非常強調台灣的民主制度。她反對的政治前提,很明顯的是指九二共識。和習、馬一樣,這也都不是新主張,和她的競選主軸也是一致的。
蔡英文、習近平毫無交集
習近平、馬英九、蔡英文的聲明,各自有重疊之處。習和馬都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馬和蔡都同意,兩岸政策必須有台灣民意參與。
但習和蔡之間,毫無交集,假如蔡英文贏得大選,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僵局。
習近平企圖給未來的兩岸關係定下一個蔡英文無接受的基調,並把蔡英文和民進黨妖魔化為台獨勢力。習近平是否了解,他可能會因此強化蔡英文的地位,不是削弱?
蔡英文僅籠統地表達民主、透明、維持現狀,假如習近平真的將他在馬習會中所說的,付諸行動,蔡是否願意帶著台灣冒險?對習和蔡來說,現在就接納彼此,可能太早,但在明年1月16日之後(如果蔡當選),他們能不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諒解?
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可能就將取決於,習與蔡是否能共同找到避免兩岸關係倒退的方法。
【來源:天下雜誌】
雖然馬習會好像只有象徵性意義,但這不打緊,象徵可以創造實質。我不確定馬習會是否會改變明年1月16日舉行的台灣總統與立法院選舉,事實上,我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馬習會真正的影響是什麼。
但我可以根據馬習會後公布的三個重要聲明,多說一些馬習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分別是傳達習近平觀點的新華社報導、馬英九的會後記者會,以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會後聲明。值得注意的是,三人都企圖定調馬習會,但沒有任何一人有新的突破。
習近平:兩岸同屬一個大家庭
習近平的講話,訴諸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他傳達的訊息是,大陸與台灣人民同屬一個大家庭,雙方的差異並不會改變這個事實,馬政府執政後的兩岸合作,強化了兩岸的凝聚力。結束海峽兩岸的政治分歧,對習近平復興中華民族、重振中國人民國際地位的任務,至關重要。對習近平來說,一個分裂的國家,不會是強國。
習近平的訴求,是他2012年上台後,就不斷重複表達的,有其歷史淵源,放在中國國內政治環境下,可以理解。但這訴求對部分台灣人來說,毫無吸引力。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在「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差異仍然很大。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仍然深刻烙印在許多台灣人的記憶中,對他們來說,並不想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而且,許多台灣人在意台灣的民主制度和中國威權政治體制的差別。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民調就顯示,台灣民眾傾向統一的比例,非常低。
對習近平來說,沒有第三種選項
關於即將到來的台灣選舉,習近平提出台灣新政府可以選擇的兩條道路。一條是繼續選擇北京所呼籲的「和平發展道路」,另一條是重回對抗、分離,充滿敵意的道路。中國會讓台灣選擇哪一條路,取決於台灣是否「毫不動搖地堅持海峽兩岸的政治基礎」,也就是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習近平警告,「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
習近平的警告,很明顯地是針對兩個月後很可能贏得台灣總統大選的民進黨和蔡英文。習近平表示,無論民進黨過去主張什麽,只要認同「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就願意與其交往。習近平同時也表達北京可以容忍的極限:
「當前,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現實威脅是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台獨煽動兩岸同胞敵意和對立,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台海和平穩定,阻撓兩岸關係發展,只會給兩岸同胞帶來深重禍害。」
這些說法,沒有任何新意。
「兩條道路說」是中國想影響台灣選舉結果的企圖,隱含的意思,是北京已陳述了希望台灣必須遵循的原則,如果台灣新政府選擇了習近平所說的帶來災難的道路,將不是北京的責任。也就是說,北京認為它已經搶佔了「道德高地」,所有動作都具有正當性。但是,冒犯了至少45%的台灣民眾(可能是多數),把自己逼到政治牆角,對北京來說,是明智的嗎?
配合中國 不見得獲得善意回應
馬英九這邊,他在馬習會中的焦點,在「鞏固九二共識,維護台海和平」。他和習近平兩人都強調九二共識,並不意外。九二共識讓馬政府在風險最小的前提下,(在兩岸關係上)取得可觀的成就。相反地,蔡英文至今仍不接受九二共識。馬英九擔心蔡英文可能會讓他前功盡棄,是可以理解的。
馬英九在會後記者會中表示,他向習近平提出四點主張:包括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中國阻撓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解決兩岸歧見需要耐心。根據媒體報導,馬英九也提到兩岸正在進行的協商,如兩會互設辦事處等,應有所進展。
這些議題,也都不是新聞。
馬英九希望他推動的兩岸經貿關係改善,可以在台灣國際活動空間、軍事安全、區域經貿整合、互設辦事處這些議題上,獲得中國善意的回應,但目前還沒有顯著的效果。這有可能是因為,習近平把這些事情交給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以及貿易與公安等主管部會去決定。
習近平對馬英九所提議題的回應,都很含糊,會談唯一的具體結果,是決定在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政府機關,設置熱線電話。但根據美國政府的經驗,就算有熱線電話,中國方面也不見得會使用。
馬英九:北京在爭取台灣民心上做得不夠
台灣選民從這些經驗中可以學到,在中國認為關鍵的議題上配合,並不見得會讓台灣認為重要的事,取得進展。就像馬英九所強調的,「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在於民心向背…唯有在尊嚴、尊重及誠心、善意上建立的兩岸關係,才有利於增進彼此的信任,才能行穩致遠。」
這段表述的含意是,中國在贏得台灣民心上做得不夠,所以損害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蔡英文在馬習會後,發表了簡短的聲明,批評馬英九沒有做到「確保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選擇權、交往沒有政治前提、對等尊嚴」這三件事。她不斷重複提到台灣人民的選擇權,反映了她非常強調台灣的民主制度。她反對的政治前提,很明顯的是指九二共識。和習、馬一樣,這也都不是新主張,和她的競選主軸也是一致的。
蔡英文、習近平毫無交集
習近平、馬英九、蔡英文的聲明,各自有重疊之處。習和馬都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馬和蔡都同意,兩岸政策必須有台灣民意參與。
但習和蔡之間,毫無交集,假如蔡英文贏得大選,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僵局。
習近平企圖給未來的兩岸關係定下一個蔡英文無接受的基調,並把蔡英文和民進黨妖魔化為台獨勢力。習近平是否了解,他可能會因此強化蔡英文的地位,不是削弱?
蔡英文僅籠統地表達民主、透明、維持現狀,假如習近平真的將他在馬習會中所說的,付諸行動,蔡是否願意帶著台灣冒險?對習和蔡來說,現在就接納彼此,可能太早,但在明年1月16日之後(如果蔡當選),他們能不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諒解?
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可能就將取決於,習與蔡是否能共同找到避免兩岸關係倒退的方法。
【來源:天下雜誌】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