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仲裁法院:有權審理中菲南海爭議訴訟
.jpg)
2015-10-30 13:51:31
1710
國際仲裁法院29日裁定,仲裁庭有權審理菲律賓針對南海主權爭議提起的訴訟案,仲裁結果預計2016年內出爐。
菲律賓政府針對中國大陸提出的南海仲裁案,聯合國常設仲裁庭宣布具有管轄權,將繼續舉行聽證會,仲裁結果料可於明年內出爐。
設於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庭,在當地時間29日發布新聞稿說,「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設立的仲裁庭,對菲律賓共和國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仲裁案,頒布了管轄權和承審資格。」
菲律賓要求仲裁庭釐清「歷史依據」在索討南海主權時的效力、海洋權利的根源、特定島礁的地位與其海洋權利,以及大陸在南海特定行動的合法性等議題。
仲裁庭預料,仲裁結果可在2016年以內出爐。
新聞稿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仲裁庭管轄權,菲律賓與中國大陸都是公約的簽署方,因此需受爭端處理條款的約束。
此外,北京拒絕參與仲裁程序,並不剝奪仲裁庭的管轄權,且馬尼拉單方面推動仲裁程序,也非濫用爭端處理機制。
常設仲裁庭駁斥北京的說法,認為菲律賓政府並不尋求裁決南海主權歸屬,也未要求為南海劃界。
菲律賓政府於2013年1月把南海爭議提交國際仲裁,北京拒絕參與程序,但於2014年12月透過1份立場書聲稱,常設仲裁庭對菲國提出的南海案不具管轄權。
仲裁庭將會就南海案的事證及法理依據繼續召開聽證,相關聽證會雖不對外開放,但仲裁庭將考慮允許有相關國家派遣小規模代表團旁聽。
菲律賓外交部稍早前預測,仲裁結果在明年第1季或是上半年即可出爐。【中央社】
設於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庭,在當地時間29日發布新聞稿說,「依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設立的仲裁庭,對菲律賓共和國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仲裁案,頒布了管轄權和承審資格。」
菲律賓要求仲裁庭釐清「歷史依據」在索討南海主權時的效力、海洋權利的根源、特定島礁的地位與其海洋權利,以及大陸在南海特定行動的合法性等議題。
仲裁庭預料,仲裁結果可在2016年以內出爐。
新聞稿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仲裁庭管轄權,菲律賓與中國大陸都是公約的簽署方,因此需受爭端處理條款的約束。
此外,北京拒絕參與仲裁程序,並不剝奪仲裁庭的管轄權,且馬尼拉單方面推動仲裁程序,也非濫用爭端處理機制。
常設仲裁庭駁斥北京的說法,認為菲律賓政府並不尋求裁決南海主權歸屬,也未要求為南海劃界。
菲律賓政府於2013年1月把南海爭議提交國際仲裁,北京拒絕參與程序,但於2014年12月透過1份立場書聲稱,常設仲裁庭對菲國提出的南海案不具管轄權。
仲裁庭將會就南海案的事證及法理依據繼續召開聽證,相關聽證會雖不對外開放,但仲裁庭將考慮允許有相關國家派遣小規模代表團旁聽。
菲律賓外交部稍早前預測,仲裁結果在明年第1季或是上半年即可出爐。【中央社】
陸外交部:南海仲裁案對中國無約束力
國際仲裁法院29日裁定,仲裁庭有權審理菲律賓針對南海主權爭議提起的訴訟案,仲裁結果預計2016年內出爐。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菲律賓單方面要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於10月29日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對中方無拘束力。
以下為陸外交部聲明全文:
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於2015年10月29日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對中方沒有拘束力。
一、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為歷屆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為中國國內法多次確認,受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保護。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中國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方案,不接受單方面訴諸第三方的爭端解決辦法。
二、菲律賓濫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機制,單方面提起並執意推動南海仲裁,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挑釁,其實質不是為了解決爭端,而是妄圖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2014年12月7日中國外交部受權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中,中國政府已指出仲裁庭對菲律賓所提出的仲裁明顯沒有管轄權,並闡明了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的法理依據。這一立場是清晰的、明確的,不會改變。
三、作為主權國家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中國享有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和程式的權利。中國始終堅持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與鄰國間的領土爭端和海洋管轄權爭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和菲律賓多次在雙邊檔中確認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雙方之間的有關爭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明確規定,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端。這一系列檔表明,中國與菲律賓早已選擇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雙方在南海的爭端。菲律賓違背這一共識,損害國家之間互信的基礎。
四、菲律賓和仲裁庭無視仲裁案的實質是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及其相關問題,惡意規避中國於2006年根據《公約》第298條有關規定作出的排除性聲明,否定中菲雙方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爭端的共識,濫用程式,強行推進仲裁,嚴重侵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的合法權利,完全背離了《公約》的宗旨和目的,損害了《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作為《公約》締約國,中國堅決反對濫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機制的行徑,呼籲各方共同努力,維護《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
五、菲律賓企圖通過仲裁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會有任何效果。中國敦促菲律賓遵守自己的承諾,尊重中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權利,改弦易轍,回到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端的正確道路上來。
【圖片為資料照】
以下為陸外交部聲明全文:
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於2015年10月29日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對中方沒有拘束力。
一、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為歷屆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為中國國內法多次確認,受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保護。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中國不接受任何強加於中國的方案,不接受單方面訴諸第三方的爭端解決辦法。
二、菲律賓濫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機制,單方面提起並執意推動南海仲裁,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挑釁,其實質不是為了解決爭端,而是妄圖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2014年12月7日中國外交部受權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中,中國政府已指出仲裁庭對菲律賓所提出的仲裁明顯沒有管轄權,並闡明了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的法理依據。這一立場是清晰的、明確的,不會改變。
三、作為主權國家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中國享有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和程式的權利。中國始終堅持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與鄰國間的領土爭端和海洋管轄權爭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和菲律賓多次在雙邊檔中確認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雙方之間的有關爭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明確規定,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端。這一系列檔表明,中國與菲律賓早已選擇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雙方在南海的爭端。菲律賓違背這一共識,損害國家之間互信的基礎。
四、菲律賓和仲裁庭無視仲裁案的實質是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及其相關問題,惡意規避中國於2006年根據《公約》第298條有關規定作出的排除性聲明,否定中菲雙方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爭端的共識,濫用程式,強行推進仲裁,嚴重侵犯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的合法權利,完全背離了《公約》的宗旨和目的,損害了《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作為《公約》締約國,中國堅決反對濫用《公約》強制爭端解決機制的行徑,呼籲各方共同努力,維護《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
五、菲律賓企圖通過仲裁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不會有任何效果。中國敦促菲律賓遵守自己的承諾,尊重中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權利,改弦易轍,回到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南海有關爭端的正確道路上來。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