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銘財:樂觀看待台灣後勢

2015-10-21 16:51:19   960

近期市場焦點都在美國是否升息,以及6至8月中國一連串的金融變革,引發亞幣競貶效應,人民幣未來將是美元之外,最重要的貨幣。

美國9月18日公布的就業數據失業率從5.3%降至5.1%,加上零售銷售數據持續增長,金融業違約率下降等重要經濟指標,顯示美國經濟持續復甦;雖然因人民幣波動及股災等變數,讓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暫緩升息,卻又同時上調經濟成長率預期,因此後勢升息仍是既定方向,最可能的時間點落在10月或12月,但無論何時升息,都代表美國經濟持續強勁成長,未來半年到1年有利美元轉強。

另外,從年初至今中國經濟表現緩步下行,以第二季經濟數據來看,雖然公布的經濟成長數據為7%,但生產製造業的表現不甚理想,因此,近半年更加積極地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預計第4季或明年第1季成長將相對穩定。

陸股和中國經濟數據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事實上,中國當前的問題主要在於全球需求仍顯疲弱,及中國出口製造業面臨成本結構問題,導致整體成長趨緩。雖然6至8月中國積極進行財經政策調整,引發亞幣競貶效應,也讓人赫然驚覺中國過去經濟成長快速,到了足以影響全球的地步。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及中國實力的崛起,人民幣的全球影響力逐漸顯現,未來也將是美元之外最重要的貨幣。

至於日圓第二季走勢印證了安倍三箭對日本短期經濟有幫助,但對於老年化社會結構性問題還是難以改善;歐洲經濟雖不致惡化,但難民潮問題是否對歐洲的財政及社會,產生延遲復甦的影響,則有待觀察。

毋庸置疑,美國經濟復甦對台灣出口相對重要,而中國經濟穩定對台灣成長前景也有一定影響。

但除了中、美等外在因素,台灣內部結構也有短中長期的問題必須克服:一、水電問題:今年缺水問題一度讓新竹科學園區面臨停產壓力,或可考慮引進外資或獎勵本土企業繼續扎根,以期解決水電資源不足的問題;二、人力問題:台灣老年化問題浮現,如何讓可運用勞力持續成長,也是經濟長期發展的重要課題;三、區域經濟整合:隨著中國供應鏈崛起,台灣和東南亞之間如何透過多邊及雙邊貿易連結,對台灣製造業在全球扮演更積極的供應鏈角色,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若能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對於台灣明年整體經濟,應該還是可以樂觀以待,經濟成長率要達到3至4%可能性不低。

【財訊雙週刊/符銘財】(作者為渣打銀行資深副總經理) 2015/10/20
http://www.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5936
作者介紹
  • 財訊雙週刊

    《財訊》是台灣第一本的財經專業雜誌,帶你前瞻投資趨勢、掌握政經真相、創造個人財富,分享投資理財的資訊。官網 www.wealth.com.tw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