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小數點有問題嗎?

2015-09-30 13:56:23
1400
看到知名食品微熱山丘因為在產品外觀標誌上多的小數點一位而被政府糾正,新聞報導都很同情微熱山丘的處境,就一般人而言,這則微熱山丘新聞似乎就是政府吹毛求疵,專管雞毛蒜皮的小事,食安不去管,只會抓這種小事,更何況業者多標註一位不是更準確嗎?有這麼嚴重嗎?但是我倒是認為政府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台灣人對於數字
今天看到知名食品微熱山丘因為在產品外觀標誌上多的小數點一位而被政府糾正,而新聞報導內容都很同情微熱山丘的處境,就一般人而言,這則新聞似乎就是政府吹毛求疵,專管雞毛蒜皮的小事,食安不去管,只會抓這種小事,更何況業者多標註一位不是更準確嗎?有這麼嚴重嗎?但是我倒是認為政府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台灣人對於數字的誤解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了!
首先,台灣人一般都認為,數字寫得越詳細,小數點後數字越多,一定是代表了更準確,但是這種觀念是大錯特錯,因為許多事情的基礎誤差就已經在哪裡,小於基礎誤差的任何數值都是不具有任何意義的,以這次微熱山丘一事來說,每一塊鳳梨酥的誤差值都在4克範圍內(因為標示上說明是50克誤差8%),而大家要知道糕餅這類東西基本是不均態的東西,每一塊都有誤差,標到小數位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鈉含量誤差如果按包裝所言應該是83毫克正負4%,也就是說納的含量誤差應該在正負3.3毫克,意思就是每一塊鳳梨酥的鈉含量的平均誤差在三毫克左右,那麼標小數點幹甚麼?這就有點集會遊行,如果一個報導是人數有103,546另外一個說是約十萬人,你會認為前一個比較準嗎?當然沒有,因為兩者事實上是等效的,都在誤差範圍之內。
以前中學數學都會學到所謂的有效位數,但是如果照這次事件所顯現出的結果,看來許多人根本沒有了解到數字寫得越細不代表一定更正確。也難怪每次食安事件後,大眾對於許多科學的檢驗事實都無法有效理解,反倒成了民粹的工具,舉一個簡單例子,1200ppb和1.2ppm看來數值差很多,但是實際上是同一個意思。說到這裡,又不僅在哀嘆一次台灣科學教育的失敗了!
本文經新雙城記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作者 新雙城記】 2015/09/15
作者介紹
-
新雙城記
「CMC3242 的部落格」格主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